標籤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日劇

9/8~9/28

這幾個星期都沒有看新書,但看了三部日劇:GOOD LUCK、空姐特訓班和派遣女王。都是職場故事。突然發現現在的日劇已經不會只把焦點放在(所謂的)愛情上了,這似乎是我不再看韓劇或臺灣偶像劇的原因?

情節發展很規律,菜鳥進到職場,遇到一個模範,碰到考驗,一度想要放棄,因為某些人的激勵而振作,最後繼續奮鬥。



第一個心得是覺得很煩,老是問「對你而言,XXX究竟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所以煩,是因為這已經是太普遍的問題了。而嚴肅的問題一而再地被提起時,就是庸俗化的開始。那麼我們就必需去找一個新問句來提醒人們這個問題不是用來打招呼的。

其實,這個問題想要得到什麼答案呢?答案是,問者根本不希望得到什麼明確的回答。他期待的是錯愕、愣住這類的反應。如果對方回應的是嗤之以鼻(庸俗化的結果)或是一篇冠冕堂皇的演講,那就完了。

誠然這個問題可以讓人想很多,也可以有很振奮人心的答案,可是這答案不是所有人在何時何地都有把它說出來的份量的。能公開說的人似乎只有兩種,一是完全沒份量的小孩,一是很有份量的名人。除此之外,誰有勇氣訴說理想呢?又有誰有勇氣去聽呢?也許在一個僵化的社會中,人們最不願多談的就是理想吧。



第二嘛,就是「資格」這個詞。難道是因為日本人完美主義的關係?資格一詞應是用於低標而非高標的。因此說他人「沒有資格」時,不是在說他的表現不夠好,而是在說他不可以從事這項行為。

好比飛行員有職照、有人聘雇就算是有「資格」了,至於他能不能永遠讓健康維持在頂峰、能不能做出最佳應變、能不能為客人著想…都只會影響他到底是個優秀的或差勁的飛行員而已,與他的飛行資格無關。但故事中的老鳥總是在新手犯錯時以「沒有資格」來責備,難怪新手要生氣。可先別說這是抗壓力低喔,上對下的責備難道不是以希望他更好為前提的嗎?被羞辱的瞬間反應本來就是防衛,而不是自責啊。



GL是我覺得三部中最好的一部了。(「GOOD LUCK!」是飛機離陸前,塔台跟飛行員說的最後一句話。)沒有誇張的激勵鏡頭,人物也沒有因為被點醒而做出超過他個性會表現出來的「感動」或「改過」行為。整部戲的劇情一貫,伏筆和轉折都安排恰當。

我喜歡裡面一個句子。是在一次飛行中,要降落的機場因失火而暫時關閉。菜鳥本想堅持在原處盤旋(因為他知道有個客人有急事),但機長下令在另一機場降落。可這個降落只是為了加油,會再飛回原機場。菜鳥本還擔心原機場上視現不佳而要放棄,但機場看準了雲層會散開的一瞬間完美降落。此時機長告訴他:「要有所堅持的前提是冷靜判斷局勢」。嗯,說得好,盲目的堅持終究只會造成愚勇而已。



(9/20)派遣女王的原名為「派遣員的格調(日文:品格)」,所以這不是一部描述一個最優秀的派遣人員的技能、處事方法和對工作的態度,而是要藉由一個人新手派遣員的眼睛去觀察公司中派遣人員與正職員工之間的互動。

問題點一在於結論。故事結局是資深派遣員繼續走她的派遣路,而菜鳥則決心成為正職員工。很突兀的最後一句話竟是:「我絕對不會忘記前輩讓我知道的:人要工作才會有價值。」真是奇怪,一來老鳥沒說過這句話;二來故事中人個個都有工作,如果整個故事的主題是在此,就應該放進有工作和沒有工作之間的對比才是啊!不然怎麼會以這句話做為結論呢?

問題點二:在全十集的故事中,前八集都是以「但是特級派遣員大前春子為什麼沒有走上正職員工這條路,一直都是個謎」這樣一句話來給觀眾一個好奇點。本以為在第九集「派遣員的過去」會真相大白,結果搞了半天也只知道兩件事:1.派遣員從前也是一個樂於幫助同伴的人,可是現在的她只會從暗地裡幫忙。2.派遣員的第二份正職工作是在魚市場當學徒,後來必須離開時,非常捨不得。這樣其實還是什麼都不知道啊!既不知道為什麼她絕不再當正職員工,也不知道為什麼變得那麼冷漠。但是菜鳥主管就因此下定論說:因為她怕孤單,不再願意在職場上付出多餘的感情,以避免可能再次分離的痛苦。

拜託喔,這算啥推論?一來沒有必然的關聯,二來不是所有人都會怕孤單的。即使怕,也未必會用這種手段。再說,她也不孤單啊,只是她的朋友都不是職場中人罷了。還以為只會在言情小說中出現的爛理由竟然被拉到這兒用,真是牛頭不對馬嘴又貶值啊。



空姐特訓班是由一連串的誇張和老梗劇情組合而成的。誇張的個性、誇張的頹廢、誇張的振奮改過、老梗的感謝、老梗的面對下次意外……不斷重複。而且主角到最後依然是個粗線條的女孩子,並沒有真的進步多少。並不是說粗線條不好,而是說她那個工作最不該有的就是這點。誠然到後來她的表現都在水準以上,但這樣鎮定的表現都只是因為發生的事情都還在她的預料之中,所以能忍耐。若是有完全沒想過的突發事件發生了,她又會跳起來愈幫愈忙。因此她雖然有進步,但依然沒有達到可以站穩腳根、主動學習的程度。

(9/27)我只記得一句不錯的話,是在很後面說出來的。這新人上了飛機,有客人感到不適,要求喝酒,她拿給他,結果客人一下子就喝醉了。因為高空中氣壓較低,特別容易喝醉。安頓好客人後,學姐告訴她,所謂服務,絕非只是順從客人的需要而已。嗯,說得的確有理,只是又要如何拒絕客人的要求呢?



(9/28喔,今天是教師節)現在已經對這三部片子都沒什麼感覺了。綜合心得嗎……唔,沒有,也可能是不記得了。雖然認為三部都有應該修改之處,但就算真的改了,也不會有質的飛躍。是職場片本來就已經走到了盡頭,還是只是我沒想到呢?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死亡筆記本》3─幸福

9/25~9/28



真是夠了。加上這篇,就是有關於《死亡筆記本》的第四篇文章了啦!我真是沒讀書喔…就只能一直想到已經打算結束的事情了嗎?

討厭的感覺。有了兩次睡不著的經驗,我也不用懷疑自己能發呆到什麼程度了,還是只有寫下來才能停止思考吧。



今天租回了《死》13集的設定集來看。嗯…沒有看到什麼令人恍然大悟的東西,但有發現一個我自己在分析時想到的一點:「從華米之家出來的人在道德開發上普遍不足」,雖然不是設定內容,但起碼作者群也在後來發現了這點,哈。



以前曾隨便翻過這本書,知道作者被訪問的時候說,不希望在這本書中談到善惡觀,或者是形上層面的問題。但是我覺得,如果真不希望人家注意到這點,又何必在內容裡不時出現道德概念呢?

《龍戰士》的序言中也有類似的毛病,作者說他的作品之中沒有正義,因為他認為正義是相對的。以這樣的序來說,還會讓人以為這作品是在討論正義的相對性哩。結果不是,《龍》裡面還真的是「沒有正義」──完全不提正義這個概念。哇勒,作者不覺得他的語法怪怪的嗎?



另外一個讓人打跌的地方,是對「死後皆成虛無」這個論點。結果作者竟然說,會這麼設定是因為不能出現「復活」的情況,而且讓人認為要把握活著的時間。

……唉!作者是不是在反應一般人亂用概念和說話沒有邏輯的事實啊?難道只有死後成為虛無才能達到「不可復活」的目標嗎?而且如果死後皆為虛無的話,「為所欲為」一定會比「把握當下」更來的吸引人吧。如果死後沒有報應的話,何必把月的失敗視為必然的「報應」結局呢?



最後想談的是有關「幸福」的問題。

先從海砂著手吧。大部份人都覺得她太…唔,笨了,被利用地這麼徹底還這樣喜歡…或愛著月。

當然我們會認為虛假的幸福不是幸福,但是到底幸福是什麼呢?我認為,所謂幸福就是「堅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且成功」(此處不談形上層面的理想)。因此海砂並沒有不幸,她的理想就是希望月快樂,為了這個目標她犧牲再多東西都覺得值得。海砂不是因為月愛自己而感到幸福,而是因為她能為月做事而感到幸福。因此,無論月有沒有愛海砂,海砂都是幸福的。

至於月呢?撿到死亡筆記對他來說真是一件不幸的事嗎?或說他的不幸是由死亡筆記所引起的?而撿到筆記,或說擁有隨意殺人的能力真的就一定會不幸嗎?

月是不幸的人嗎?他的理想是什麼?基本上,是希望這個世界充滿著正義與和平的。若無撿到筆記,他就會以平常的方式實現他的理想,但效果一定很有限。即使他當上高官或是與L連手,成效也不會比沒有他的世界和平到哪去。

這是因為死亡筆記本只是個懲罰工具,而非破案能力。基拉殺的壞人多為已被捉到的犯人、現行犯或在法律上的證據不足以定罪的人。因此,只要相信自己的腦袋比基拉好,或是不被基拉注意到有這麼一起犯罪的話,就不會有危險了。從這就可以知道,就算無人阻止,基拉也不可能創造無犯罪的世界。

月的理想本來就來就不是一件可能完成的事,在沒撿到筆記之前他也一定知道這點。但他似乎把這個原因歸誅於法律執行的效果不彰?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撿到筆記應該可以讓他認清這不是主因了吧。

我之前分析過月所以開始用筆記的原因,是因為不敢承認錯誤。當然他連這點也不會承認,而最好的替代方案就是上段所說的理由了。

至於月的理想所以不是一件可能完成的事(或說世界大同所以不可能),主因當然是因為絕對正義不存在於形下界,其次還有人終究屬於動物的這個原因。所謂動物,就是會為生存而競爭。而在資源不足,或是資源分配不均的世界中,人要停止產生傷害他人的念頭也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公平、不可能正義,因此世界大同只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理想。當然,理想未必是用來實現的,更多是用來指引方向的。



月是一個對自己有精神潔癖的人,也就是不容許自己犯錯的人。(對別人倒還好,可從殺人標準中看出來。)我在想,如果他走的是平凡的道路,在將來辦案時犯了無法補救的錯時,會有什麼反應?跟發現筆記能力後一樣一不做二不休?這個要合理化可能就比較有難度了唷!

有人覺得月是因為太單純才會變成如此,我認為不對。單純只會演變成鑽牛角尖,潔癖才會便成自我異化。也就是說,單純的人會沉溺在罪惡感中無法自拔,有潔癖的人則會說服自己沒錯。

一個人若是沒有經歷過考驗、失敗與挑戰,就很難證明自己的價值。解析書上說「月原本真的是一個好孩子」看似在說他的天性善良,但其實每一個沒有經過考驗的人在外表看來都是如此。他們只是幸運,沒什麼好壞。故事中的松田就是這樣一個人,剛好站在所謂和平所謂對的一方。雖然有些他活躍的橋段,他也做了些表面上看來正確的選擇,但其實都只是因為氣氛使然。他也許知道哪一個選擇被世人稱做「對」,但卻不知道這條路所以為對的原因,更無法為自己的衝動負責。甚至在眼睜睜地目睹一群人的奮鬥後,還是選擇逃避挑戰,當個渾渾噩噩的芸芸眾生。



月終其一生都擺脫不了身為天才的束縛,實在是相當常見的一種可惜啊!讓我不禁想起傅曾經說過的:「一個人如果在成年後還被人一眼猜出星座,那就表示他一點進步都沒有。」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身體成長了而性格依然受制於先天設定,那麼無論他的表現在世人眼中是多麼傑出,都也只是世界運轉中的一顆螺絲釘而已。

月的確是個不幸的人,但這與他是否撿到筆記無關。他這種不容許也不承認自己犯錯的個性,總有一天會把自己逼到極端。必須讓自己生活在自己的謊言下,這才是月所以不幸的原因。

(真的要打擊月(無論是L那方還是作者),應該從這個(為了什麼而決心開始殺人)角度才對,如果只是談「私人正義的對錯」或「用筆記本是不幸的」這類的事,終究淪於口舌之爭,只是立場不同罷了。)

真的很想跟月這樣的人說句老掉牙的話:「勿以惡小而為之」、「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至於持有死亡筆記本到底是不是一件不幸的事呢?那天偶然在傅的《人生問卷》中看到相同的問題時還真有點驚訝。可奇怪的是他竟然也說這不是一件好事。倒非我認為持有筆記是好事,而是我認為這應該只是一件中性的事情。筆記的用途無論多麼強大,終究只是一種武器罷了,與刀劍槍砲沒什麼分別。決定幸福與否的絕不是工具,而是使用工具的人。我是這麼相信著的。



《死亡筆記本》系列文章

1-「正義必勝」第三版 →《死亡筆記本》0─正義

2.《死亡筆記本》 0823 →《死亡筆記本》1─天才

3.《死亡筆記本》 0922 →《死亡筆記本》2─人物

4. 《死亡筆記本》3─幸福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死亡筆記本》2

原則上是插在上篇文章的倒數12段之間,但是這是後來寫的,而且一篇之中放太多字,倒頭來還是會分開存檔。

都已經寫三篇相關文了,應該可以不用再想了吧...書寫是很好的遺忘方式...



評論此書有兩個最常見的主題,一是雙方人馬的對錯;二是天才們的高下。對於第二點,我看到的答案都是支持龍崎的。(支持月的原因如果只是因為世上壞人真的太多就不用提了。)

原因嘛,當然一部分是因為喜歡龍崎的人本來就比較多,另一部分則是認為月有死亡筆記這麼方便的殺人工具,又對規則這麼了解的這麼好的條件,能擺脫嫌疑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月還是一直被懷疑著,表示他的能力遜於龍崎。



開頭處我曾經提過,《死》中有很多特別的設定,其中我覺得最特別的一點,就是這是一場超能力與一般能力的對決,一般書中是不會有這麼不公平的基礎的。好比我們不會擔心《獵人》中的主角群會因為殺人而被送進監獄,也不會在《名偵探柯南》中看到密室殺人時,覺得這本來就是可能發生的事。即使是靈異故事的詛咒殺人,解決的方法也只可能是找通靈人或者是化解殺人者的殺人動機,而鬼和人在心智能力上也沒有質的落差。

但是《死》不一樣,用筆記殺人原則上不會留下任何破綻,但龍崎一方卻必須找到物理性質的證據才能為基拉定罪。這樣不合理的故事設定能有結局也真是奇蹟了。



那麼,故事設定真的就完全倒向月的一方嗎?這倒也不盡然。龍崎堅持對月的懷疑就是最不合理的一點,不合理到能與死亡筆記的超能力抗衡。

為什麼不合理呢?因為月所以被鎖定,也不過就是因為他是早期被注意的人之中,唯一有表現出高智能的人而已。但我們讀者也知道,使用筆記殺人根本不需要高智能,只需要沒有私心就好了。而且以月的才能來說,讓別人以為他沒有那麼聰明也不是什麼難事(以個性來說才是難事)。再說事實上,有智能犯罪與有犯罪嫌疑根本沒有關聯(或說在推理故事中,有嫌疑的人的智力都差不多)。所以只有拜龍崎這種不合理的堅持之賜,故事才能有稍微公平的推進基礎。

所以說,「龍崎懷疑月」基本上就跟「月有死亡筆記」一樣,屬於故事基本設定的範圍。



回到原題,月與龍崎誰的智能比較高呢?我寧可先分析一下他們的優缺。我認為,月最出色之處在於洞察力。每次對於龍崎的試探,月都能立即看出對方的全盤架構並做出最合理的回答,甚至當這個合理回答會對自己不利時,他都能毫不猶豫地選擇棄車保帥,這是相當有勇氣的。龍崎在搜查時基本上是處於不敗的位置,大方說「對,我就是在懷疑你」也沒有關係。若兩人的角色互換,龍崎被拆穿那麼多次不就糗了?

月的不足之處,在於整體佈局,尤其是主動出擊的佈局。故事中,他這麼做的目標有三:1.證明無罪。2.獲得情報。3.主動殺人。每次都是弄巧成拙。目標一例如被監視時用小電視殺人,結果立刻被注意到殺人標準的改變,最後還讓龍崎想到用紙片也可能殺人;又如主動監禁自己和製作假規則,讓原本不明他行動的龍崎注意到13天可能是假的(尼亞也是由此發現)。目標二如想進本部而鋒芒畢露,又如想找海砂而反被找到。目標三如在公車上殺強盜,讓南空直美懷疑殺人方式不只一種;又如最後設計尼亞而栽了大跟斗。也真虧他連一次成功經驗也沒有,還敢放手讓人去進行殺人任務了。



至於龍崎,他的行動模式是只想一條方案,但碰到問題不懂轉彎,容易僵在原地或回到原點。譬如兩次監視月都無疾而終,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看什麼;以及想讓四葉放手殺人時被夜神阻止時,就全盤推翻計劃甚至想拆夥。

他的時間主要用於事前的資料搜集,真正出手的時間很短卻能一擊成功。但因為不重視社交,所以受阻之處通常是他人的情緒。如松田冒失闖入四葉、又如想驗證筆記而招來雷姆的殺意。在處理突發狀況這方面上,龍崎的應變能力不及月,但對於進退的發號命令,龍崎則是有決斷力的多。



由以上分析可發現,說一個人的智力不足另一人真是一個相當籠統的概念啊!


通俗語中的智慧意指靈活運用所知的能力。但這個故事中,其實只指重組資訊並判斷真假的能力而已,而這樣的能力頂多稱之為「聰明」,而非需與人生結合的「智慧」。

前面分析的「智力」或「智能」是指「知」的總合能力,從重組資訊到判斷,以至於經營酬劃和結局收尾都包括在內。這樣複雜的能力只以一個「高」或「低」來評價,是太過草率的行為。若真要切割區塊來比較,的確可以比個高低。只是在人生戰鬥中,決定勝負的往往不取決於這類數字就是了。



***

記憶 搜集 整理 判斷 經營 執行 應變 結尾

         聰明 酬備 決斷    統合 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