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其實我的心思還沒離開「道劫龍戰」。
‧太玄封羲/楚玄羲
沒錯,道劫收尾我也算不上喜歡,或說自太玄死後我就有些木了……以這種心情來看,反而不覺得收尾有什麼「理論上」真的不好的地方,覺得還蠻中規中矩的。
不過加入個人心情的話……當然還是為太玄難過的。說他「一生籌謀落空」太過了,因為我一直強調他的人生目標在於「剷除自一代天邪而啟的所有惡勢力」,這是自他身為天心垣宗衡接到來自垣主交付的任務起就擔下的使命。哪怕部下全軍覆沒、天邪進化至二代讓他須手刃摯友慕滄俠、暫時完成任務卻被天心垣除名驅逐、加入反派六蝕玄曜、撫育徒弟們成材再親手犧牲、復活二代天邪再殺一次卻意外失敗、慕滄俠復活並告知魔冊與前垣主惡劣真相都無法動搖他除魔衛道的決心。我為他相信並付出最多的兩個人其實都在騙他而難過,但這完全不等於「因為這兩個人都在利用他,所以他就一輩子在為人作嫁」。不!兩代天邪(赦荒、道劫)都確實有造成武林災禍,天心垣玉清宗去攻擊他們就算不是正義之師也是正常公平的武林爭鬥。雲夢碩欲奪無生太歲雖是私利,但也是把私利包裹在對正道的義理中,並不影響誅殺天邪一事本身的對錯。
雲夢碩真正可惡的是他以天心垣之主的身分攬下這大差事後,居然只讓他其中一員大將帶手下去處理此事,不僅不給幫助還給時限,是非常差勁的領袖。除非硬要站在他的角度說:楚玄羲意圖在他身體康泰時就謀求垣主之位是為竄逆,他只是在樹立天心垣威名的同時清理門戶而已……
唉,但是他自己死了,優秀的長女走了,兩位宗衡也離開,天心垣放棄盛名隱遁後再出,餘下人馬也不長進,對上同樣的敵人戰力還不如新興派門聖龍口雜兵,最後還得次女犧牲才保住生命。這算給雲夢碩的報復嗎?我看他這種人也不像是還在乎死後世界會變怎樣的。
二次殺二代天邪失敗後慕滄俠「復活」對太玄來說全然是意外,在驗證身分前他對他極為冷淡,只要他在策劃復活天邪再殺之的計畫中有一絲可以順帶復活滄俠的僥倖希冀都不會如此。楚玄羲早在第一次殺死二代天邪後給慕滄俠辦的葬禮中就接受對方已死的事實,一如同樣在這場戰役中他失去的部下,他能做的只有繼續眾人與他衛道的責任。再說一次:他不是為了死去的人「才」將衛道視為目標,他一直視自己為衛道之人,戰友陣亡只是更堅定他的意志而已。
‧慕滄俠
雖然難過太玄壯志未酬,但慕滄俠轉為最終boss這事我沒意見,並且我還很滿意慕滄俠是作為自己而成為反派這點。我厭惡極了不讓角色背責任的入魔洗腦受控戲碼,我也討厭一個人之所以站在多數人的對立面只能是因為誤會、仇恨、迷失、偏執、瘋狂。非正道或所謂反派只是一種有別於主流的立場而已,只是霹靂世界相較於其他世界格外單純的,就是終究仍以武力定奪生死及話語權。
慕做到了維持自我,這也讓他能躲過驗證一事邏輯自恰。本來以他自己的復仇動機毀天心垣也說得過去,偏偏他要如千篇一律的反派一樣上綱上線覺得全世界都欠他,先把矛頭指向對他最好的太玄和跟他無關的聖龍口,還差點「反派死於話多」的隱藏一陣子讓臨時boss出來嚎幾聲。
終戰我沒印象了,對上不死系的boss做什麼都錯,我也懶得替編劇找理由。至於慕滄俠最後的後悔……雖然也不能說他一定沒有「早知道」的想法,但我還是覺得安排這段是為了給靜青加磚添瓦的作用更多。這檔他倆先是失憶,中有太玄的插旗,後有師兄弟爭吵分離的痛心,但這些檔期人物可以豐富靜濤的背景,他與青陽官配仍是得撈回場子吧。(就像青陽怎樣跟紫陽鬥都得讓靜濤救場而不能是其他更強的人。)
‧崢嶽天子
最鬆了口氣的是已拍了「下戲謝幕」短片的大師兄崢嶽總算回來參戰了,並且他與淨華的雙極儀元仍是克制魔冊的最佳道具,再次證明了太玄長時間思考出的對策(培養並犧牲雙徒)確實是沒有其他更好(至少犧牲的人最少)的辦法。九天玄尊殺遍天下只為了造核彈毀滅世界及八岐邪神救他兒子及其僕人;香六牙犧牲弟弟、朋友、戰友,就為了殺一個自毀長城的祖登龍;這回好歹沒人質疑魔冊有無毀滅的必要了,但明明犧牲者最少,太玄卻被罵到有人打死不信他對三個徒弟有一絲一毫的真心。呵,大概如我所說,真的會讓觀眾覺得他們的命是珍貴的人物,只有他們叫得出名字的人物。
我還是那句:育人艱辛,難為人言。把一群孩子育養成才,依其性無畏面對世界走上各自的道路,對外合禮對內和睦,能競爭、能和好,共歡樂、共患難,這不可能是「放羊吃草」的教育方式可以達到的成就,也不可能是簡單出於要什麼給什麼的補償理念。霹靂樂於當混蛋的師、父、母很多,無意當混蛋卻勝似混蛋的更多,這些人的孩子有多少像太玄封羲的弟子崢嶽、靜濤、淨華一樣優秀?你到底是真心愛他們所以替他們抱不平,還是替你自己不完美的童年哭泣?
崢嶽絕不會希望自己跟太玄最後的一句話是「我們互不相欠,再無關係」的違心之論。太玄無悔犧牲他是真,但這絕不代表他倆在他心裡無足輕重,可是崢嶽卻這樣以為了,所以他才會說「像我這樣的賤命誰會在乎」。然而崢嶽啊,這句話無論在你生命的哪個時間點都是不成立的,你的師父、師弟及徒弟們一直都愛你。你說自願獻命跟被人犧牲不同,我也想提醒你不愛你跟不選擇你也是不同的。你跟靜濤不同,要的從來不是唯一、最好的那種獨佔愛,你喜歡分享,你希望你愛的人都好都愛你,你已經得到了,並且你最珍惜的那份愛從來不曾失去過。
‧淨華神秀
至於淨華,我曾在太玄殺徒至崢嶽劍指太玄,同人開始一面倒把太玄寫慘的時候說:要是崢嶽清醒後發現自己殺了太玄或太玄因他而死,情何以堪?淨華第一次的遺言讓大家對他的心態比較不抱希望,事實證明太玄依然把他教得很好。他主動找回離家的兄長,我想他是沒告訴崢嶽自己打算犧牲的,也就是他相當於提出要崢嶽回來再為太玄犧牲一次。(拿崢淨除魔的理由跟太玄對比,是不是就能看出太玄的行動從非為了私情?)若不是足夠理解崢嶽離去必有悔意(崢嶽離去時淨華可還沒清醒),淨華又怎麼敢跑這一趟呢?
淨華是年紀最小、跟隨太玄最長時間的弟子,以太玄自身的經歷,應該知道遊歷之於眼界成長的重要性,所以崢嶽靜濤都學成出師。淨華也許也曾出門過但很快就回來了,但以淨華能得到「太玄傳人」的稱號來猜測,是否太玄曾親自帶他遊走江湖呢?崢靜在外觀上與太玄相承的部分頗多,淨華不學這些,想來與太玄之間有他足以自恃的連結吧。然而──果然,情何以堪!因此選擇再次走上太玄的道路,也不意外了。
‧靜濤君
最後提一下靜濤。我很喜歡這檔給他安排的師門背景,讓他這人的面相立體多了,不再只是「青陽獨唯」這個說來鮮明有趣,實際可能帶點貶義的標籤。而且上檔他唯一的徒弟死了,留下了個麻煩的徒孫,更麻煩的是這對母子──也可連同父母子三人之間的感情戲路,非常──好吧,我覺得,噁心人:一桿入洞、孩子暴長、一孕傻三年、為孩子必得失心瘋、互相為彼此無腦爭死──然後又為此求死。
本來這檔關於他們的安排我都兩眼一閉讓它過去,但看到豁青雲拿出救兒子的方式是一根鞭子還是忍不住一口腥甜──這是來自中國傳統如果孩子死在父母前,出殯時父母須鞭打棺槨以示懲戒子女不孝的……荒謬至極的陋習!別跟我說什麼在劇裡這鞭子是為了救小孩、真正傷到的是鞭打者云云,少來!救人的方式百百種,偏偏挑這種「打在兒身痛在爹心」的道德綁架方式,最後讓這對失格的父母只會用死亡來證明有多愛孩子,是不是準備將來跟孩子說「你父母因你喪失生命」來粉飾他們自我滿足的「父母大愛」將自己與周遭人送掉性命的愚蠢?
之前靜濤弄出馭龍主事件我是當鬧劇看的,一點也沒信過他會降服,也半點不為他跟青陽的命掛心,不死系嘛,還是像他這種燃燒生命為常態操作的角色,當他隊友的人才要擔心──喔,上檔聖龍口是不是又被犁一遍?這檔我都懶得記雜兵的名字,兩個外掛女角更有記憶點。
太玄在這檔第一次被罵大概就是他控制靜濤、言語逼靜濤「回歸」,再加上一點崢嶽拿師恩責備他的時候吧,引起許多也被家庭恐嚇之人的厭惡。但我倒想問一句:你們被這麼恐嚇時,能像靜濤這樣明白堅定地頂回去嗎?靜濤能而你們只敢敲鍵盤,正顯示靜濤並不跟你們一樣是被恐嚇長大的,至少靜濤的成長環境足以讓他養成無論被太玄考倒多少次都有再挑戰的勇氣。有人猜測太玄給崢淨的是「快樂教育」,無論怎樣都稱讚;而給靜濤的是實戰教育,教他即使只有自己一人也永不放棄、絕地求生,並且──不是準備把靜濤養成一個足以對抗自己的對手,就是希望他能在自己走到盡頭時,不同於淨華那樣照原樣走,而是以連太玄都料想不到的方式別開生面闖出一片天?
嗯~我倒沒認為太玄有特別想把靜濤養成另種意義的接班人或怎樣,我想在他放棄讓靜濤修兩儀極元的時候就已放棄對他的控制了,教學態度更隨心所欲一點……當然加入了屬於他自己的惡趣味,但以靜濤這三天兩頭上房揭瓦的個性來說,也只是剛好而已。不過我相信太玄是真心想要拆靜青的(XD),因為客觀來看聖龍口就不是個安穩的地方,青陽子又一天到晚被算計累得靜濤捨命相救都變得不值錢,沒一個正常長輩會喜歡看到珍惜的後輩賣命。再者太玄自己也曾是被人用性命追隨的人,所謂「結交青陽會讓靜濤不幸」,多少也是他對把生命寄託在另一人身上的感慨吧。至於他用神凝賦殺、讓靜濤失憶這兩事本身,平心而論是不尊重晚輩的自主權沒錯,但他也給過靜濤很多次警告,甚至有可能是故意這麼做讓靜濤不會被正道排斥,因此我還是覺得就他倆互給對方找麻煩的「情趣」來說,沒什麼大不了的。
靜濤在世俗意義上算不上「好徒弟」,更不算「好教的徒弟」,他太不服管教並且有氣就要撒,偏偏事到臨頭又會看臉色,認錯服軟若無其事指鹿為馬隨口就來。然而太玄連說他「孽徒」都帶著笑意,更難得的是,師兄弟對這明顯的偏愛只有無奈而稱不上多麼放心裡的嫉妒。也許是有不平,但仍是視為兄弟的維護,如同太玄對靜濤的偏愛,崢嶽淨華又何嘗不偏愛靜濤呢。
縱觀霹靂,能公開與撫養者唱反調還不會招致責備反得安撫的,只有一方還是少年偶的組合。或許我不認識但久聞大名的緞君衡一家也不錯,但他們似乎父對子的感情可以自然紓發,子對父就還是老樣子的傲驕了。然而太玄這邊,四人也許會各有立場,可情緒的釋放卻是很自由的,想到什麼都可以直接說,名分威權都不是服從的真正理由。一開始還有人說太玄對崢嶽道謝好像很不熟,我則認為家人間習慣道謝道歉才是保護感情的方式,永遠別以為家人的付出就該理所當然,每個人都該長成獨當一面的家庭成員。有感謝、有付出、有溝通、有關懷,這才是家庭能夠成為一個人的後盾的原因,因為在這裡,你就應該長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了。
有些同人接續太玄犧牲雙徒後的劇情寫,或換個完全不同的背景,總之就是兩徒恰巧活下來,然後就跟太玄分道揚鑣、計畫反過來照顧他為了再背叛,甚至三個徒弟都形同陌路云云……點子不錯啦,但我覺得除純發洩作者的憤怒外,這些劇情都把「親情」看得好淺薄。親情之有別於愛情友情,在於它是一種「日積月累」的感情,這種積累不只是你們跟對方精神上的來往,更是你們長時間共同生活而因對方的存在養成的默契,或說「日常習慣」。
無論你喜不喜歡,跟別人共處一個屋簷下就是要為對方改變自己;若你們感情親密,生活習慣的養成與改變就愈銘刻於你每一個動作、念頭、潛意識中。崢嶽習慣以太玄的意見為意見,靜濤遇危時相信太玄會相助,淨華在意太玄對自己的關注,這可不是一瞬間的「變天」就足以讓人扭轉的心理偏好。更別提太玄不只是他們唯一的養育者,更是唯一的授業師父,他們理解的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法本來就是太玄授與的;我不是說這不能擺脫,而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擺脫。擺脫它也不是件容易舒服的事,想想你哪怕只是離家短期旅行會遇上多少不便、飲食水土不服時有多難受就可想一二了。
太玄封羲不是完美的師父,也不是完美的人,然而不是完美的人才有資格當人師與父;被完美或不完美的人養成,也跟你自己是否完美沒有必然的關係。哪怕動機為惡且最終的確犧牲徒弟了,太玄仍是在這過程中給了遠超出「養犧牲品」的關照、栽培、愛意,以及可引導一個人成為完人的必要元素。我認為他正是知道自己不完美,才能用更平等的態度因材施教於弟子,讓弟子們長得各個不同卻各個像他又愛他。
他明白自己背叛了徒弟予他的信任,並沒有站在高位狹恩圖報(收養時有問過這事是崢嶽自己說的,太玄只是順著說下去,並且有可能是說給還在拼命救人的靜濤聽的),覺得自己所做不過銀貨兩訖。哪怕敵對,太玄也是一個願意把自己放在跟對方平等位置上交流的人,爭奪、爭執、爭鬥,跟他來往能在他身上得到多少、自己損失多少各憑本事。有些人不喜他在「道劫」前後的人設轉變,或不喜他犧牲徒弟後道歉表示願意補償的轉變,也許可能不能接受的是太玄態度轉變的本身?可我想只要了解太玄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對他來說重要之事、人的序位為何,那麼為了達到目的、保護所愛而調整自己的態度言詞,就是貫徹太玄封羲一生的處事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