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哲學史上的分法,這是一個屬「後現代」的時代。後現代的特色就是:所有在「現代」用理性建構出的規範,都要再被重新檢討。其結論用一句話囊括:「這個(人的)世界根本就不曾理性過。」如此一來,我們該如何生活?到底什麼是值得追求的?
這是一個瀰漫著虛無主義浪潮的時代。所謂虛無主義,就是認為一個人的生前和死後什麼都沒有──這也是後現代的影響──從此衍生出兩種想法:一是消極的,連今生也是虛幻的,一切的生活就是重覆而乏味。因此既然無法選擇出生,起碼能決定何時死亡吧!如今的有為青年所以自殺,主因就在此了。另一積極的就是認為「只有今生可以把握」,由此踏上社會舞台與人廝殺較勁。
無限輪迴也屬於虛無主義。因為若將輪迴的目的定為輪迴本身,而非不再輪迴(進入涅槃),那其實也只是把今生拉長罷了。死生死生永恆交替,本質上與虛無主義無二致,一樣沒有出口。
我認為,多數人(僅指臺灣人)除了有無限輪迴觀念外,還有很強烈的「宿命論」傾向。
後者比較容易解釋,這是因為受到了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影響。完全把人的一切壓縮到制約與反射的機制裡,所以星座與算命才會這樣流行:在哪時哪分哪秒出生的人,因為星辰如何的排列,倒致氣候如何的變化,就讓此人有了如何的個性。再加上其他在某時出生的另一個螺絲釘受到某某影響而如何如何運作,然後兩螺絲釘就會在何時何地碰出什麼反射行為,然後再影響到下一個螺絲釘……。算命不就是希望掌握這些有「生命密碼」之美譽的數字嗎?
不過用生辰(無法改變的)資訊來算命有個矛盾,即它只有「能改」和「不能改」兩條發展方向。如果能改,表示從一開始就算錯了;如果不能改,知與不知又有何差別?
也許有差別,就是能用來解釋如今的遭遇,人就會比較「認命」。但若某人天生命壞,豈非不公平?於是無限輪迴被接引了進來。愛情肥皂劇常出現這種鏡頭:無法結合的男女以「下輩子再做夫妻」為分別的台詞,無非就是無法改變的命運與無限輪迴兩觀念結合的產物。
這結構在理論真是無懈可擊,而且又能符(物理)科學的解釋,自然容易被當代人所接受相信了。
另外一種能改命的基礎建立在「命運只能決定大方向」上,這也是人所以還要算命的主因,只不過以此所謂的「改命」,說穿了不過是改長痛或短痛而已。至於改命的方法,則由民間宗教所負責:小至在身上或家中放上某種東西,大至捐款建廟;急至臨時抱佛腳,緩至清晨三柱香。這些行為的效果暫且不論,但其動機全是以功利做為考量。這就是現今的宗教現象。這樣的行為難道是宗教的本意?宗教真只是為滿足人的欲望而生?真正的信仰對象是可能被賄賂的嗎?
年輕人對此有何看法?在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中的時候,當然斥宗教行為為迷信。但在沒有把握的時候呢?在乍然遇到怪力亂神的時候呢?不是「寧可信其有」了嗎?不是「有拜有保佑」了嗎?
尤其現代超心理學與靈異事件的研究,幾乎就要證明另一世界的存在了,反而否認其存在的人被視為「食古不化」。標準的後現代想法。很可惜的一點是,在與那個不知名的世界(靈異世界與信仰對象是否為一尚待討論)溝通時,人們依然以交易態度對待之。
依然是個虛無主義的時代,今朝有酒今朝醉。只是如今的「酒」更華麗、更不被被社會評價為「虛假」或「暫時」罷了。
2006年12月13日 星期三
2006年12月1日 星期五
龍戰士有感─續〈空舟之喻〉
昨天看最新的《龍戰士》看到一半,最強烈的感覺就是這點。
如月不斷說服自己只要讓國家強盛,就可以像她崇拜的雷茲一般傑出,所以才對達克下毒。然而雷茲的偉大之處難道只是最外層的那個「武功高」和「讓國家安定富強」嗎?
不是的,雷茲一切的外在成就都是因為他本身的德行圓滿。一個德行圓滿的人可能有強大的力量,也可能沒有;但一個德行不圓滿的人就絕對不可能在武學上達到頂點(武學是《龍戰士》中的「外在表現」,現在的世界可能是「聲望」之類)。如月以為有了外在成就就可以有內在基礎,殊不知殺一無辜者,已與雷茲背道而馳。
〈題外話〉
這故事中不敗的人是小克里斯汀和喬西和米伽勒。米伽勒是天使,根本無善惡選擇可言,要比喻的話就是自然界的變化,對有自由的人類來說,這已起不到效法的效果。小克里斯汀是最幸運的人,他被天使帶往上帝,一路無悔。現實中的這種人應該是從未離開生長的純樸鄉村的人吧,或是在濁世的溫室中終老。喬西則是被惡魔帶往上帝的人,惡魔也通往上帝?因為惡魔只是變裝的天使罷了。我們只要一路拒絕惡魔的誘惑,當然可以通往上帝。被假惡魔誘惑,自己才是那個真正的惡魔哩。有機會走小克里斯汀這一條路的人本來就少,而且到了上帝身邊也只能成為一個純粹的天使;只有被惡魔帶領走向上帝的人,才是除了能當無瑕的天使外,還有能力當有自由犯錯機會的假惡魔。這樣的人,才是真有能力帶領小人成為君子的君子。
(本段文字若要改成儒家用詞,就是把「上帝」改成「至善」、兩種領路人天使和惡魔改成「先天君子」和「後天君子」就可以了。惡魔的誘惑就是惡的機會,就是自由的證明。)
整理一下:米伽勒是「不知道善惡」、小克里斯汀是「只有善的可能」、喬西是「選擇了善」。
〈回來〉
國家強盛比修練霸拳外在,更比德行完美(心靈完整)要外在呀。
如月所以不能冷靜思考,有一半以上的部份是因為她是皇女,她要讓國家強盛太容易了,遠比讓心靈完整容易。一般人沒有這樣的誘惑(比方說像小克里斯汀),自然容易選則內在。愈有能力的人愈不容易注意到自己。
老赤甲龍的一句話很好(是他說的嗎),他說「龍戰士的詛咒不是鎖鏈,而是壓抑欲望的規則。」沒錯,相較於一般新人類,龍戰士的能力太優秀了,他們只需要付出一點努力就可以獲得那樣強大的力量(跟如月不廢吹灰之力就得到權力不是一樣的嗎)。然而在滿足他們的欲望了之後,卻放了個詛咒在前面要他們停止,這怎麼可能呢?他們可從來沒有失敗過呢!
喜歡羅莎的那人的怨恨,是庸人對天才的嫉妒。他哭喊:「人類不需要上帝!」意思不是人類不需要崇拜的對向,而是人類不需要嘲諷。人類可以對上帝祈禱,是因為上帝並不會顯靈,所以人獲得勇氣後可以繼續努力。但若只要一祈禱就有用,誰還需要努力呢?人間出現天才的確讓人讚嘆,因為他可以省去很多人類的努力。但同樣的,這不也諷刺了人類努力的可笑?
更何況天才終究是個人,是人就有他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理想,也就是他雖然可以翻手擺平一堆人,但是他卻不覺得這是一件值得誇讚的事(因為這不是他自己努力得到的)。此時還一直去要求天才表演他的本能,不是笑話一件嗎?(人類何需表演兩足站立?)
龍戰士們並不是杵著讓人膜拜就好,他們的目標是打倒詛咒。為了這個目標,他們的武藝就會成倍增加。不說武藝,他們總是與凡人生在同一個世界,他們總需要彼此競爭(比方說女人或土地)。但凡人能跟他們比嗎?
不是不能,而是要看比的項目是什麼。那個世界能用武力得到的只有土地和權勢,但女人呢?羅莎選達克而不選那人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達克是龍戰士還是因為他對她好?也許一開始是因為第一個原因吧,但光憑這點是不足以讓羅莎殉情吧!
昨天在西斯看到一篇文章講的就是這個,那人回應一篇叫做〈為什麼女人都只喜歡有汽車的人?〉的文。他回應說,這些問「為什麼女人都只喜歡xxx的人」的人,何不講明白點說「為何女人不愛我?」就好?
是因為這些男人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自己沒錢、不帥、不高這些無法改變的原因,就是不敢承認說「我不夠愛她」(或是「我沒讓她覺得我是最愛她的人」)。
講得真好。而且我也想說,如果你看重的人是除了你之外的錢色,你就是有錢有色又為何要給她?
每次看完《龍戰士》和《紫川》都有想買的衝動,真是值得收藏的優秀作品。不過既是衝動,就更該等冷靜下來再做判斷。
如月不斷說服自己只要讓國家強盛,就可以像她崇拜的雷茲一般傑出,所以才對達克下毒。然而雷茲的偉大之處難道只是最外層的那個「武功高」和「讓國家安定富強」嗎?
不是的,雷茲一切的外在成就都是因為他本身的德行圓滿。一個德行圓滿的人可能有強大的力量,也可能沒有;但一個德行不圓滿的人就絕對不可能在武學上達到頂點(武學是《龍戰士》中的「外在表現」,現在的世界可能是「聲望」之類)。如月以為有了外在成就就可以有內在基礎,殊不知殺一無辜者,已與雷茲背道而馳。
〈題外話〉
這故事中不敗的人是小克里斯汀和喬西和米伽勒。米伽勒是天使,根本無善惡選擇可言,要比喻的話就是自然界的變化,對有自由的人類來說,這已起不到效法的效果。小克里斯汀是最幸運的人,他被天使帶往上帝,一路無悔。現實中的這種人應該是從未離開生長的純樸鄉村的人吧,或是在濁世的溫室中終老。喬西則是被惡魔帶往上帝的人,惡魔也通往上帝?因為惡魔只是變裝的天使罷了。我們只要一路拒絕惡魔的誘惑,當然可以通往上帝。被假惡魔誘惑,自己才是那個真正的惡魔哩。有機會走小克里斯汀這一條路的人本來就少,而且到了上帝身邊也只能成為一個純粹的天使;只有被惡魔帶領走向上帝的人,才是除了能當無瑕的天使外,還有能力當有自由犯錯機會的假惡魔。這樣的人,才是真有能力帶領小人成為君子的君子。
(本段文字若要改成儒家用詞,就是把「上帝」改成「至善」、兩種領路人天使和惡魔改成「先天君子」和「後天君子」就可以了。惡魔的誘惑就是惡的機會,就是自由的證明。)
整理一下:米伽勒是「不知道善惡」、小克里斯汀是「只有善的可能」、喬西是「選擇了善」。
〈回來〉
國家強盛比修練霸拳外在,更比德行完美(心靈完整)要外在呀。
如月所以不能冷靜思考,有一半以上的部份是因為她是皇女,她要讓國家強盛太容易了,遠比讓心靈完整容易。一般人沒有這樣的誘惑(比方說像小克里斯汀),自然容易選則內在。愈有能力的人愈不容易注意到自己。
老赤甲龍的一句話很好(是他說的嗎),他說「龍戰士的詛咒不是鎖鏈,而是壓抑欲望的規則。」沒錯,相較於一般新人類,龍戰士的能力太優秀了,他們只需要付出一點努力就可以獲得那樣強大的力量(跟如月不廢吹灰之力就得到權力不是一樣的嗎)。然而在滿足他們的欲望了之後,卻放了個詛咒在前面要他們停止,這怎麼可能呢?他們可從來沒有失敗過呢!
喜歡羅莎的那人的怨恨,是庸人對天才的嫉妒。他哭喊:「人類不需要上帝!」意思不是人類不需要崇拜的對向,而是人類不需要嘲諷。人類可以對上帝祈禱,是因為上帝並不會顯靈,所以人獲得勇氣後可以繼續努力。但若只要一祈禱就有用,誰還需要努力呢?人間出現天才的確讓人讚嘆,因為他可以省去很多人類的努力。但同樣的,這不也諷刺了人類努力的可笑?
更何況天才終究是個人,是人就有他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理想,也就是他雖然可以翻手擺平一堆人,但是他卻不覺得這是一件值得誇讚的事(因為這不是他自己努力得到的)。此時還一直去要求天才表演他的本能,不是笑話一件嗎?(人類何需表演兩足站立?)
龍戰士們並不是杵著讓人膜拜就好,他們的目標是打倒詛咒。為了這個目標,他們的武藝就會成倍增加。不說武藝,他們總是與凡人生在同一個世界,他們總需要彼此競爭(比方說女人或土地)。但凡人能跟他們比嗎?
不是不能,而是要看比的項目是什麼。那個世界能用武力得到的只有土地和權勢,但女人呢?羅莎選達克而不選那人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達克是龍戰士還是因為他對她好?也許一開始是因為第一個原因吧,但光憑這點是不足以讓羅莎殉情吧!
昨天在西斯看到一篇文章講的就是這個,那人回應一篇叫做〈為什麼女人都只喜歡有汽車的人?〉的文。他回應說,這些問「為什麼女人都只喜歡xxx的人」的人,何不講明白點說「為何女人不愛我?」就好?
是因為這些男人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自己沒錢、不帥、不高這些無法改變的原因,就是不敢承認說「我不夠愛她」(或是「我沒讓她覺得我是最愛她的人」)。
講得真好。而且我也想說,如果你看重的人是除了你之外的錢色,你就是有錢有色又為何要給她?
每次看完《龍戰士》和《紫川》都有想買的衝動,真是值得收藏的優秀作品。不過既是衝動,就更該等冷靜下來再做判斷。
莊子.空舟之喻
11/29
某人在江上行舟,突然被其它的船撞到了。莊子說,一般人在被撞了之後回過頭去看,發現那是艘空舟時就不會生氣;但若是有人在那舟上,這人就會生氣和那人理論了。
同樣是被撞,為何反應相反?莊子的看法是,因為空船是隨著水波盪漾的,它沒有自主性;有人在其上就不是自然而是人為的了,就算那人是在船上睡覺,脾氣不好的人都有可能怪他沒有好好控制自己的船而任它亂漂,難道身為一個人就沒有「不刻意」的自由?
莊子說,做人就應該做的像那艘空舟一樣,無心而為。「無心」是不去操縱船,「為」是終究在船上。不過,做到這點頂多是「避難」,而且還是有可能碰到上段最後說的那種人,所以這只算道家初級的成果。真正的道家人,是那個被空舟撞到的人。此處所說的空舟並非真的是無人空舟,而是道家人眼中的空舟,也就是說,對道家人而言,所有舟都是隨水波流動的,有人無人行駛根本沒有差別。
這就是「以道觀之,物無貴賤」。於人間世中,則會被人以為是「報怨以德」。其實對道家人來說,他不會認為別人對他的行為是恩還是怨,也不會認為自己的行動是德還是惡。會對道家人行事有「德」的評價也許純脆是巧合,只是恰巧他們的行為被歸為「德」的範圍之內罷了。
如果是儒家人可就沒那麼灑脫了,孔子的態度是「以直報怨」。所謂的「直」是心裡感受的直接呈現。覺得生氣就生氣、覺得難過就難過。只不過生氣只是生氣,不是怨恨然後報負;難過也只是難過,並非傷心嘔血。
假設他被撞了很生氣吧(也許他在船上夾綠豆之類),那不管對方是有人無人他都一樣生氣。這跟莊子說的「一般人」有什麼不同?不同在於後者的生氣是因為對方有人,前者的生氣是因為被撞。所以一般人是在看到有人的時後才生氣,儒家人是在被撞的時後就生氣了。
我們問,儒家人不是很有修養嗎,怎麼一下就生氣了呢?這是不一樣的。儒家的修養在於不把生氣變成報負或口出惡言,生氣是自然情緒的流露(沒有對向),罵人就是將自己的怒氣加在特定的人的身上了。
如果那船上的人是刻意的呢?如果別人刻意要污辱儒家人呢?其實我們說「要厭惡的是罪惡,而非犯罪的人」就是儒家人的行為了。會令他感到生氣的是人家要污辱他的那個原因,他會問自己怎麼會給別人有污辱他的機會,因為這可是誘導別人犯錯啊。
那原諒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不可能原諒沒有犯錯的人,也不可能原諒無心犯錯的人。因為「原諒」的前提是「認為對方有心犯錯」。
犯錯的人又是怎麼一回事?只有「認知錯誤」這一個可能。他以為惡的事情是善,所以他做的時後良心不會發揮功能。只有當他知道他原本以為的善是惡的時後,他才會因為良心的要求而改過。「有心犯錯」的人也屬認知錯誤的一類,他強迫自己以另一件事情為優先,只要是為了那個第一優先項,無論如何行事都可被接受。
然而這是不對的,良心的作用不只是定義目的的對錯,它的作用在每一步往目標的路上就開始了。以為只要答到最後善的目的就可以用惡的方法,這樣也不可逃過良心的譴責(因為你知道你現在在做的事情不善)。這就告訴人,通往善的每一步都要達到善的標準,善絕不可能透過犧牲無辜的人而達到。
某人在江上行舟,突然被其它的船撞到了。莊子說,一般人在被撞了之後回過頭去看,發現那是艘空舟時就不會生氣;但若是有人在那舟上,這人就會生氣和那人理論了。
同樣是被撞,為何反應相反?莊子的看法是,因為空船是隨著水波盪漾的,它沒有自主性;有人在其上就不是自然而是人為的了,就算那人是在船上睡覺,脾氣不好的人都有可能怪他沒有好好控制自己的船而任它亂漂,難道身為一個人就沒有「不刻意」的自由?
莊子說,做人就應該做的像那艘空舟一樣,無心而為。「無心」是不去操縱船,「為」是終究在船上。不過,做到這點頂多是「避難」,而且還是有可能碰到上段最後說的那種人,所以這只算道家初級的成果。真正的道家人,是那個被空舟撞到的人。此處所說的空舟並非真的是無人空舟,而是道家人眼中的空舟,也就是說,對道家人而言,所有舟都是隨水波流動的,有人無人行駛根本沒有差別。
這就是「以道觀之,物無貴賤」。於人間世中,則會被人以為是「報怨以德」。其實對道家人來說,他不會認為別人對他的行為是恩還是怨,也不會認為自己的行動是德還是惡。會對道家人行事有「德」的評價也許純脆是巧合,只是恰巧他們的行為被歸為「德」的範圍之內罷了。
如果是儒家人可就沒那麼灑脫了,孔子的態度是「以直報怨」。所謂的「直」是心裡感受的直接呈現。覺得生氣就生氣、覺得難過就難過。只不過生氣只是生氣,不是怨恨然後報負;難過也只是難過,並非傷心嘔血。
假設他被撞了很生氣吧(也許他在船上夾綠豆之類),那不管對方是有人無人他都一樣生氣。這跟莊子說的「一般人」有什麼不同?不同在於後者的生氣是因為對方有人,前者的生氣是因為被撞。所以一般人是在看到有人的時後才生氣,儒家人是在被撞的時後就生氣了。
我們問,儒家人不是很有修養嗎,怎麼一下就生氣了呢?這是不一樣的。儒家的修養在於不把生氣變成報負或口出惡言,生氣是自然情緒的流露(沒有對向),罵人就是將自己的怒氣加在特定的人的身上了。
如果那船上的人是刻意的呢?如果別人刻意要污辱儒家人呢?其實我們說「要厭惡的是罪惡,而非犯罪的人」就是儒家人的行為了。會令他感到生氣的是人家要污辱他的那個原因,他會問自己怎麼會給別人有污辱他的機會,因為這可是誘導別人犯錯啊。
那原諒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不可能原諒沒有犯錯的人,也不可能原諒無心犯錯的人。因為「原諒」的前提是「認為對方有心犯錯」。
犯錯的人又是怎麼一回事?只有「認知錯誤」這一個可能。他以為惡的事情是善,所以他做的時後良心不會發揮功能。只有當他知道他原本以為的善是惡的時後,他才會因為良心的要求而改過。「有心犯錯」的人也屬認知錯誤的一類,他強迫自己以另一件事情為優先,只要是為了那個第一優先項,無論如何行事都可被接受。
然而這是不對的,良心的作用不只是定義目的的對錯,它的作用在每一步往目標的路上就開始了。以為只要答到最後善的目的就可以用惡的方法,這樣也不可逃過良心的譴責(因為你知道你現在在做的事情不善)。這就告訴人,通往善的每一步都要達到善的標準,善絕不可能透過犧牲無辜的人而達到。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