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曲,卻直到最近才喜歡上;把它的詞抄下,再聽了幾遍,又更喜歡了,可與EDIQ的〈琴師〉比美。
這兩首曲子都在一篇名為〈推薦十大古風虐曲*2〉的文中榜上有名,雖然這文的客觀性有待斟酌,但有人列出一份名單來推薦,總是在大海裡給了個撈針指向。
要我,與其質疑這榜單的客觀性(在殿前歡吧發文,為殿前歡兩部作品所作的曲子都上榜,還有什麼好質疑的)不如質疑它篩出這十八首曲子的濾網本身,真的是在篩「虐曲」而不是「虐文」嗎?原創的那十首還好說,同人曲的選擇其實更像是把所有「虐文」先排好榜,然後挑出之中有被寫成同人曲的,按序給出名次而已。
再說所謂「虐曲」的定義是甚麼?曲還是詞?「虐」與「悲」有什麼差異?藝術啊,要撼動人心,負向本比正向來的容易。但一文不是喜劇就可以稱之為悲劇嗎,又一文是悲劇就一定是虐劇嗎?當然都是否定的。
總之這二十首曲子的篩選雖然文不對題了點,曲子本身都還是好聽的,沒有讓人卡歌的衝動,而位列原創冠亞的〈第三十八年夏至〉與〈琴師〉則無論詞、曲、意、境都是極好的作品。
〈琴師〉最優之處再它完整地說了一個故事,而不只是一個人生或事件的切片,用字遣白,不看歌詞就能懂,可以直接用歌曲吸引人,而且呀而且,是我喜歡的素材嘛!
〈第三十八年夏至〉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霸王別姬〉的加持。基本上隨便一個音樂故事沾上戲、藝術家、忘我境界的,樂曲配上這電影的劇照,整個意境就可以拉高一層了,但這首曲子確實沒辱沒了它。
「衣香鬢影演過了幾聲嘆息,冷眼看過了霓虹幾場別離。」不屬於任何一段,從平和到激烈的轉折,要能帶著情緒托上去,但唱得太花俏就與詞中「冷眼」不符了,是最精彩的一段。不過我自己更有感覺的是伴奏都盡了,只餘人聲嘆息的最後一句「誰伴我如衣」中的那個「伴」字唱得最漂亮,最是精氣合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