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甲午記事-景點(中)

泰山
一早起來,躺在上鋪給房間的上半部照了張相,離開時,跟已經醒來在床上用手機賴床的室友打了個招呼。昨晚好不容易找到旅社進到房間後跟所有人聊了一會兒天。其中一人猜我是哪裡人,先猜了廣東,我說對了一半,又猜福建,我說對了另外一半但還是不對,我是臺灣人,然後一起大笑。大陸人對口音很敏感,我聽得出他們都跟我不一樣,卻聽不出他們之間有什麼不一樣。這回前後三次跟大陸人談到臺灣狀況,他們最好奇的倒不是所謂的民主,而是臺灣「有選舉」這件事,似乎對所有人都要去投票感到一種現實實行難度的驚奇。我試著跟他們說投票本身不算什麼,投票也不是臺灣與大陸政治狀況的真正差異,又說大陸如果現在就要來個全民投票也未必有意義。

在旅社附近找了間乾淨的、有列出價目表的早餐店終於吃到了豆腐腦。其實我知道豆腐腦就是豆花,可這個名字總讓我有些聯想,讓我覺得它一定跟豆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現在我終於明白,它們本身並沒有不一樣,但吃的方式卻大大不同,第一它是熱的,第二它是單吃。熱的這點在大陸旅行一陣子就會發現是常態,在大陸,所有的瓶裝飲料,無論是果汁、茶、牛奶、豆漿、汽水大多都就這麼放在室溫貨架上,便利店多半沒有冰箱,就算有,也極有可能根本沒通電。反之,雖然飲水機很少,提供的水卻只有沸水,而人們自帶的水壺無論是隨身水壺還是大型保溫瓶,裡面裝的也全是熱水,除了旅遊區必賣的雪糕就是冰棒,未必是雪糕,大陸人可說不吃冰的東西。所謂「單吃」,是指一碗豆腐腦裡就真的只有豆腐腦,完全的「液體」很稀薄,而且也是豆腐腦在製作時本身的液體,可在臺灣吃豆花,別說一定會加花生或紅豆綠豆這些配料,就算在超市買一大塊豆花,包裝也是會附糖水的,沒有人會真的「只吃豆花」。我點的應該是甜味的豆花,吃起來沒什麼甜味,配著跟蔥油餅差不多的玉米餅一起吃,好像吃鹽酥雞配熱開水一般,亂奇怪一把的……
泰山青旅所處的小區(即社區)是岱廟古蹟區,也是登泰山最遠的起點,昨天打聽到登泰山有兩條路,都是階梯,我一聽就腿軟了,忙問階梯最少的路徑,櫃台說那就是搭纜車了。一行回來深感此計畫之正確,最現實的理由就是即使我只是徒步下山,接下來兩天的旅程腿腳都還是發疼;而且徒步上山跟下山走的是同一條路,看的風景並沒有比較多,這條路算是順著一條河建成的,在山谷裡,所以並不能看到什麼壯麗的景色,反倒是在纜車上可以看到泰山群山間的風光。

「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句話有很自然的地理因素,並不是因為泰山比之其他四嶽來得高聳或美麗,而是泰山所處的位置是在山東這平原旁邊,極短距離的高度落差因而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在群山環繞的台北市裡,最容易見到的景色就是一條大馬路與兩旁的建築物一同延伸,在最遠處被一座山擋住視線,山的高度跟最遠的那棟建立物差不多高。但在泰山市,望向南、東、北都是無際的天空,可一回頭向西,泰山便赫然地聳立在面前,宛如跟你就隔一棟大樓一般,要仰頭才能看到全貌,可其實從市中心向西開車直行,要半個小時的車程才能到泰山山腳下。而且泰山山貌很是陽剛,斧鑿刀削的岩石和堅毅崢嶸的植被,比之台北總繚繞著霧氣或圓潤白雲的、宛如一波波浪潮的層疊藍山,可一點都不平易近人。
公車開到山腳下,我們順著斜坡繼續往上走了五十公尺,到一塊大看板前,上頭畫出登泰山的兩條線路,一條是我們已在走的「天外村遊覽路線」,另一條是「紅門遊覽路線」,顧名思義,是條又被共產黨扯上關係的路線,而客觀的說,是條更為險峻的路線。又往上走了段有鋪地板的路,發現原來登泰山的旅遊處是在一處山坳,往下走一層就可看到售票處和登山巴士,這麼設計的最大好處就是從剛才下車的地方往泰山看就是綿延的泰山山脈,完全沒有阻礙視線的建築物。
連最後一排也確實坐滿五個人的巴士在狹小的山路上開得飛快,但也開了半小時才到山腰,在這裡下車,然後選擇徒步踩「十八盤」階梯登山,或是搭纜車上山,纜車單程票價是一人一百元。我跟一對男女和一個扛著一整袋麻袋饅頭的男人同車,他是山上開店的人,每天這麼來回,票價可沒有打折的空間。他向我們解釋這纜車並不是車子自己有動力順著纜繩爬,纜車是緊扣在纜繩上的,真正在循環的是纜繩,不用擔心「纜車動力」出問題。另外還說泰山纜車經過幾次的改版,現在是圓角的正方形,以前還有像車廂一樣的長方形纜車,車廂裡沒有「坐」位。

索道終點已經算在泰山頂上了,但「泰山」當然不是座像金字塔那樣只有一個頂點的山,「山頂」的範圍也是很大的。下車處算是在一整片山頂的邊緣,我們沿著順著山壁鋪設的路走到泰山頂的第一個景點「天街」,一路上都是賣差不多東西的販賣部。賣最多的是幫你拍照的明信片,另外就是泰山石,是黑色的,敲擊起來的聲音就像一般的石頭,上頭可以代為刻字。這裡賣拐杖的攤販少了些,十八盤路上的店面,哪怕是賣水果或水的店都會賣拐杖。拐杖的樣式由簡到繁應有盡有,簡的就是根打磨塗漆的樹枝,繁的手把上還會雕龍頭;不過在走到終點的時候有人就會把枴杖隨便扔掉,當然有人去撿回來繼續賣。
賣明信片的除了店家外還有獨自一個人拿著樣品叫賣的,這樣的人之中有一批統一穿著軍綠色厚重大風衣的女人,她們這一身防寒的大衣簡直可以像電影那樣跋涉在暴風雪中,對照我一身短袖單衣,真是讓人不知道身處何處。其實它到底有甚麼實際作用呢?別瞧泰山這兒的陽光最後讓我雙臂曬傷脫皮,溫度和風速可是很嚇人的,繞道後山步道時我被風吹得幾乎站不住,雖然不至於牙關打顫,身體還是止不住得陣陣發抖。看到程豔秋署名的「禦霜」,趕緊拍了下來,這是我在整座山裡唯一刻意去拍的石刻,因為只有這幅符合我在泰山頂上最直觀的感想。
說到石刻,從過了「天街」牌坊到下山的巴士乘車處,只要是能被人讀到字的位置都逃不了被刻字留念的命運。我無心欣賞任何一幅字,看到這些拼命擠在險峻山壁上的字,我想的卻是這些名作是如何被刻上去的?那些石匠,一如在十八盤上一根扁擔挑著兩大桶水在遊客間來回奔波的工作者,他們無數次「征服」了泰山,卻或許連他們自己都沒想過要給自己拍張照片以示威武吧。石刻上的字無論年代長短都是清一色的朱紅,完全沒有掉漆或各家紅色不同的情況,真好奇是怎麼辦到的,畢竟泰山管理處不可能爬上山壁去補色。

山頂是很大的,而且也沒一個能真的「一覽無遺」的點。山頂這個區域內還有許多的觀景亭台,正面和側面可以居高臨下地看到山東市,就是所謂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處」。可是轉到後山,更多更遠更綠更無法涉足的蒼鬱群山與你咫尺天涯。登泰山而小天下?要小天下何必登泰山,遮住雙眼,天下根本無法入目,何小之有?
我盡可能爬上泰山頂的所有階梯,踏入白雲寺、孔子廟、仙泉、魯班洞、青帝宮、玉皇廟、丈人峰、觀日峰、拱北石這些地方,我想爬不上十八盤,好歹把十八盤之上的階梯爬一爬吧。這些景點本身大概都無甚特別,建築造型也是古樸為主,暗黑色的瓦片,在山頭並不突兀。玉皇廟前立有漢武帝的無字碑,無字碑這玩意兒在唐朝以前並不特別,很多帝王都立過,不過這座碑的造型倒是異常的古拙,因為它宛如便帽的頂,也因為它的高度,走到平台的第二層就可以與它並肩了,不知這是否為武帝的特殊設計,不過話說回來,具史記紀載,武帝當年可沒有真登上泰山啊,這真是武帝立的、立在這兒的嗎?主殿除了燃香的鼎外就是一塊寫著「泰山極頂1542M」的小石碑,在它的周圍圍了一圈防護的圍欄(鼎不在圍欄內),但圍欄本身已經完全看不到了,它被一個又一個的小鎖給層層覆蓋,這種祈禱的方式倒是第一次見到。
總的來說,泰山索道一共有三條線,一條從山腰到山頂,兩條從山頂到後山桃花源和後石屋,我沒乘後面這兩條,票價嗎?還是……當然也沒看到人往那邊走去,其實泰山上遊客雖多(我去的時段人潮應該沒到高峰),大多都還是集中在面向山東是那邊的區域,要不就是到玉皇廟那條路上,就是那段有「五嶽獨尊」刻字的那條,繞到後山,或是走到比較曲折的小路上時,其實是沒多少人的。
線條分明的石壁,有些宛如凝固的流水。綠樹與粉紅色花的樹,好像只有在山頂區域才有開花的樹,下山頂就沒有了。萬里無雲的天空,山下市區的天空其實不太乾淨,不知那天在威海的雨有沒有下在泰山。
說到那座被最多人入鏡的五嶽獨尊碑……我是不知道它是誰寫的,也不知道它為何被選中當泰山著名地標,但實際一見真有些……可笑。跟上頭的字無關,只是它立的地點是一段窄小石階中段的一個小平台上,唯一的優點就是它的背後完全沒有遮蔽物,拍成照片的效果很好。不過如果放遠了看,往上走完這石階再低頭看……呵……我常在景點看到這般景像,一群人擠在一起順著指引對著目標物猛拍,拍到合意的照片甩頭就走,如在長城上的「我到了萬里長城」碑、太和殿坤寧宮內部配置、孔廟主殿牌位……大家說這些地方人多很擠,是記下了在那邊搶鏡頭的感覺吧?我總是喜歡往兩側走,從它的側屋或走廊回頭看主殿,那時整個空間的設計特色才會明顯地透出來;你會更深刻地感受到你現在的位置、你與目標物的距離,還有你與它只能在這個世界的占去多少空間。

十一點開始下山,這條被稱為十八盤的石階,它的階梯幾乎都是像一般爬建築物的樓梯那樣的密度,一階連著一階的,不是兩三街後跨兩步才會到下一階,沒那個喘息的餘地。但我倚在樓梯邊往旁邊看時,發現這樓梯牆外,也是有上述那種比較好走的樓梯與斜坡交替的走道,一路上大概有四、五個獨行的人跳出這個石階走牆外的這種走道,向登山一樣。當然我沒去走,因為那種路很容易走著走著就真的「沒路了」,或是遇到河流之類的,我可不敢隨便在這種地方浪費體力。下樓梯的基本要訣就是別劈哩啪啦地狂奔,而要盡可能把重心放在後腳,前角落地時保持彎曲,如果有可扶的地方就盡量去扶;還有就是,這階梯上有滿多「1/2階」,一不小心很容易腳步滑掉。
一路上賣的東西大多是實用品,水果一般是西瓜,他們都沒有把價錢掛出來所以我不買,而且一休息,多半就站不起來了吧。唯一的非實用品是百靈鳥笛,應該是竹製品,一個手掌長,向伸縮喇叭一樣地含在嘴裡吹著。
從頭到尾沒停下來,走了一個半小時才回到下山巴士乘車處。含明信片的票比不含的貴兩塊。

從天外村發的巴士沒有直接到火車站,離火車站還有一站的距離,大陸的一站公車站,大概至少有十分鐘的腳程。而從火車站在繼續往下走就是汽車站,兩者大概也是一站的距離,我從下車處走到汽車站花了四十分鐘。
人說從泰山搭長途巴士到曲阜要在泰山的「汽車老站」搭車,可其實泰山就只有一個汽車站,那老站到底在哪呢?在「汽車站」買一張到曲阜的車票,車票上印的發車點就是「汽車老站」了。這個車站挺小的,雖然外表看起來是新建築,內部的採光、地板和座椅都……不怎麼怡人。往曲阜的乘車口是最後一個,搭的人從行李看來應該都是觀光客,我不確定往其他站的票是怎樣,但我手上這張票的發車時間寫的居然是「流水」二字,而搭的人也不算少。我問管那個乘車口的站務員,他只說「兩點到這個地方等」,於是就等囉。後來確實在兩點搭上車,但大概等了十五分鐘,車子做了八分滿時才發車。順帶一提,大陸這兒的巴士無論什麼時候開放上車,車內空調都是要在車子開動前引擎發時才會打開的。
下午四點達曲阜汽車站。

[隨行筆記]
09:35索下
百靈鳥笛、烤餅包大蔥、拐杖、黃瓜、西瓜
南天門、十八盤終點、天街、白雲寺、升中音重、孔子廟、仙泉、魯班洞靈奧,前桌上至觀音像
10:06在泰山的應該是一座小祭台之上。反而覺得世界很大。
孔子廟、青帝宮、玉皇廟漢武帝的無字碑、後石"土烏"、電台風大、丈人峰
泰山極頂1542M、觀日峰前平地、拱北石歪掉
11:00往下 下孔子廟,不去碧霞祠
桃花源索道口、昇仙坊小心半階、龍門、十八盤起點11:45
對松亭、對松山、五大夫松,陡、瀑布雲步樓、迎天、增幅廟
12:28買票下山,含明信片Y32,普Y30
12:56下車
13:39汽車站無老站Y23
十四點的票,真的是十四點上車,但還要再等一會才開,車票上的發車時間寫「流水」,而且明明是只有一個汽車站,發車地還是寫「汽車老站」。
這回傳訊報平安都會收到回訊,雖然覺得何必浪費錢、雖然不想發訊後就會期待回音,但……唉,只是「何必」罷了。
14:18發車 加油7.18/ 櫻桃10/ 葡萄13/ 西瓜1.5/
大汶口大橋、羊
16:07下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