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識+逛了一下午,找到些不錯的問題。
***
發 問 者: 獻給逝去的公主
"藁の犬" "Straw Dogs" "麥桿做的狗"
老子是不是有用過這個辭講過什麼故事?
請問原文是如何?
文意是如何?
這個辭是有什麼涵義?
請不用再說老子的生平或轉載
盡量針對"那個狗"回答即可
謝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應該是《老子》第三章
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並非在抱怨天地或聖人沒有盡責。而是在說,統治的最高手法,就是一視同仁的誰也不管。
所謂芻狗是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用來替代真正的狗當祭品。芻狗在放上祭桌時,是非常尊貴的祭祀用品。但是當祭祀結束,就會被扔在地上,成為無用的廢物,頂多撿去當燃料。
儒家的人際關係,是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一步步往外推展的,雖然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也是指行有餘力時就去照顧別人的父母,並非如墨家兼愛。
道家聖人所以可以不管百姓生死,是因為道家相信凡存在之物,必有其生存下去的條件,統制者一旦有特別關愛的,等於就是不關心其他的人,因此順其自然及可。
***
發 問 者: 伊*
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價值觀與現象
小論文要用的,急需!
柳下惠被孟子評做「聖之和者」也就是聖人裡面最隨和的。
所謂隨和是指不受旁人影響。「聖之清者」伯夷連旁邊站著一個帽子戴不正的人都無法忍受,但柳下惠確說:你是你,我是我,就算你在我身旁赤身裸體,又怎能污染我呢?
孟子在在評價四位可以被稱做聖人的人時說過,立足於百步之外,能夠射中靶心一帶的人,都已有一定的修養功夫,但是能射中靶心的「聖之時者」孔子卻懂得改變自己的性格,隨情勢變化而該清則清、該和則和、該任則任,這是最了不起的。也是孟子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上面有為大大說這是同性戀的表現,我並不以為然。
一個人對異性的挑逗不以為意並不能證明他就是同性戀。只能說他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性很高罷了。
孟子說:從其小體者為小人,從其大體者為大人。小體的生理反應是生物的本能反應,但是是否要因為有衝動就去做一件事,那就是人類自主能力(大體)的表現了。
***
發 問 者: 匿名
請問"尊重"二字的意思為何?
尊重的二字的解釋,我要向人解釋
麻煩各位大大幫忙解釋
哈,怎麼解釋了半天,還是在用「尊重」解釋「尊重」啊?
可以把這個詞拆成再兩個詞「尊敬」和「莊重」。
所謂尊敬,是對祖先、鬼神、長輩的應有的態度。這種態度就是要表示恭敬、服從,這種服從性是絕對的,因此不可把君臣關係納入其中,因為如果天子失德,人民有理由革命。
但是對於父母,因為有生養的恩德在,因此無論父母待自己如何,都不可對其失去尊重的心。
只不過,所謂尊重,也只是一種心理狀態,並非表示必需做父母的無理要求。而當父母行為有過時,也應該予以勸告;最後,「小則受,大則走」,不可因為尊重父母而使父母做出傷害自己的事。
有尊敬的心,並隨情況不同而改變尊敬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尊敬。
所謂莊重,就是一種嚴肅的態度。「君子不重則不威」,意指君子不莊重,則沒有威嚴。
莊重基本上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一個人心理所想,雖未必非表現出來不可,但是在公眾場合,就必需讓別人看出來你的想法(我是指如果你是主角)。比方說,如果總統在國父誕辰時穿著T恤短褲去獻花,即使他說他內心很莊嚴,大家也不會相信對吧。
總而言之,尊重就是一種內心對對方有敬意,然後外在合乎禮儀的行為。
對了,一切行為都應當以真誠為根本,否則一切規則無任何意義。
***
發 問 者: 無人荒地
常見的不外乎是
陰、陽、虛、實、極
那詞幾乎都是
少陰、少陽、太陰、太陽、太虛
八卦、四象、兩儀
那請問還有什麼字或詞是跟道家有關的??
你所舉的字與詞基本上來說都不是道家用詞,而是屬於《易經》。
尤其是詞,只出現於《易經》,與道家毫無關係。
道家…唉,怎麼問這種問題呢?道家是一種哲學派別,而每一個哲學家都有他自己的一套術語,就是同一家中,每人對每一個概念的定義都會有所差異。
道家的「道」字,對他們來說是只他們哲學系統中最高的一個階層,等同於儒家使用「天」字的慎重。
反過來說,道家的「天」是指天地萬物、自然界;而儒家的「道」,則指(人)應該走的路。
以老子來說,他很喜歡用「明」這個字,通常指悟道之人的一種心理狀態。就好像亞當夏娃吃了禁果後,眼睛張開的那一瞬間。並非指他們在那之前是瞎子,而是指他們雖有眼睛,但其實就跟動物一般,什麼都沒有真正「看到」。
與明有關的詞是:啟明、襲明
莊子的哲學比起老子來說,較為具體。因此他說了很多修行的方法。
比方說「虛室生白」:只有空虛的房間才會展現光明。指只有把內心的成見放下,才能讓道透過人直接展現。
比方說「心齋」、「坐忘」,心要守齋、減少沒有必要的生理欲望。坐忘是指忘記別人、忘記名聲、忘記自己、忘記一切具體的外在事物…如此就能感受到道的神奇。
「至虛極,守靜篤」這是老子的話,意思是「追求虛,要達到極點;守住靜,要完全確實。」虛與靜,這就是最能代表道家的修行方法了。
不知道你問這個做什麼,一套的哲學系統用一個概念來一以貫之是應該的,但是誰能一看就懂呢?
***
發 問 者: gau-1
假設
人因相信可信之人而相信他所說的話,若可信之人是個大騙子,又是宗教的祖師爺,如佛陀 老子 耶穌 孔子等等,而他們的弟子又繼續騙下去,一代騙過一代,請問諸位先賢以何為信?
我的天啊,那麼多的"意見"是在搞啥飛機?
首先我想澄清一點很重要的問題,老子與孔子是哲學家,不是宗教家。
這兩者有一點絕對的差別就是,如是哲學家,就只能用從人的生到死這一個範圍內尋求材料來立論。若是宗教家,則可以用生前和死後的情況來當材料。
請翻閱《論語》和《老子》這兩本書,裡面是沒有講到人死後和生前的事的。他們不會說「因為你來世會有報應,所以你不該...」這種話。因為在哲學的範圍內,不可以提出無法證明真假的前提。
我並未讀過佛陀與耶酥的言行事蹟,因此在此不討論他們兩位。
第二點我必須說明,所謂哲學,必須要能通過理性的檢驗。所謂理性的檢驗,簡單說起來就是其理論要能夠一以貫之,不可出現矛盾。
為何符合理性是哲學的要求之一?因為哲學家們相信,理性是所有人類的共同天賦。並且理性沒有程度上的差別,了解就是了解,不了解就是不了解(1+1=2)。不向感性一樣,所有人的差異太大(你喜歡的我未必不喜歡)。
因為哲學系統從人類經驗取材,並且以人類的理性分析。所以說,哲學是能夠讓所有有正常思考能力的人所理解的。
從以上推論可得知,哲學家說的話沒有"信不信"的問題,只有"懂不懂"的問題。
所以哲學家沒有能力去強迫你去做任何事,也不可能拿你不知道的東西(鬼神等)來要你照著他的話去做。
哲學家只是提出一個觀念,告訴周圍的人他有這種想法。他希望能用他的想法來說服別人,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同樣的,要反搏一個哲學家的理論有誤,除了自己也弄出一套完整的系統來,也成為一個哲學家,否則只有宗教家有這個能力。
...喔...還有一個,就是當你不是人類的時候,也可以用你的非人類理性來推翻。
***
發 問 者: 暱稱就是暱稱
=
梁惠王問孟子:老者,您不遠千里而來,有什麼計策方法可以利益我國的呢?
孟子說:大王何說要說利呢?還有仁義好談呀!....
=
光是這個的方面上,有一些問題想問:
梁國當時因秦國勢力強大,使梁國一心想要謀求利益國家。
1. 孟子為何只接跟梁惠王說仁義而不先說利,引至仁義??
2. 梁國當時也不是國力強盛的大國,為何孟子會至梁國揚仁義?
對於儒家的王道思想來說時,對於像梁國這樣的國家,應怎麼做比較好呢?
3. 這樣的問法有智慧嗎??如果有,其中智慧在何處?如果不是,又應怎麼說
比較好呢?
希望大大們可以就正反兩面都說出看法@@a
2006-08-31 20:33:23 補充
Q1.:可是人家國王要的是利義,如果仁義真正的能帶來國家利義,為什麼孟子不直接告訴國王:我有大利可以給國王,但國王必需聽我分析。.... 等之類的
Q2.
所以,其實孟子也是【知不可為而為之】嚕?@@
為什麼??明明知道是不可能達成了,孟子這樣做我相信是確有其遠景的,但那是什麼?
在下小弟個人的原初意見:如果大國國王肯聽,以仁治國將會很順利可以實行,王道和仁義的真理將被驗證出來。
2006-08-31 20:33:35 補充
Q3.孟子的口氣有一種給梁惠王【當頭棒喝】的感覺,不過我也不太了解,如果真的是,為什麼孟子這時會給梁惠王當頭棒喝呢?這樣的說話藝術在哪裡呢?
這樣直接說破的方法,很容易就讓人覺得不想理他接下來再說的了,這樣的起頭....??
你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為什麼孟子要知其不可而為之?
說穿了很簡單,因為他是儒家。什麼叫儒家?這也很簡單,第一點就是強調入世,就是用你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為什麼他們這樣有責任感...唉,因為他們認為人性是向善的啊。什麼是向善,就是人有「要求自己行善」的力量。
儒家學者窮極一生的行為都是在督促自己保持真誠的心,並且助人成為君子。而是否能成為君子...不在其社會成就啊。
所以了,如果孟子想的話,他當然有能力告訴這些蠢的可愛的國君們窮兵黷武的方法。但是他想嗎?
孟子與國君說話的內容,就像是一個長輩諄諄告誡後輩,只要他有這個心,他一定能夠做到一個王者(知道儒家的王者是什麼意思吧?以德服人,成為人心之所歸)。而這些國君們給他一說,都會興起一鼓振奮的心。然而...沒過多久,他們又受到身體的誘惑享樂去了。
至於孟子懂不懂的說話的藝術...我看過"王顧左右而言他"那一段,就不曾懷疑過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p
2006年8月30日 星期三
2006年8月26日 星期六
世界舞台
2006年8月27日凌晨 梅子歷史訊息
梅子 目前為離線狀態,暫時無法立即回覆您,請您留言給他。
您的留言將會被暫時儲存在離線留言伺服器中,對方將會在下次登入後讀取您的留言。
sty: 不用緊張
sty: 呵 才寫了篇要人尋找理想的文勒
sty: 對我自己來說 那沒什麼意義
sty: 只能說我對我之外的人還算了解
sty: 起碼比我自己
sty: 也不是了解 只是 更容易用簡單的角度去看他們
sty: 幾天前想了一個場景
sty: 一個劇場 舞台上有人在演戲 舞台下有人在看戲
sty: 一個去看戲的人走進去 卻發現自己站在臺上
sty: 這人是打算當觀眾的 而且他也沒排演 當然也沒劇本
sty: 應該說 他以為的劇本是沒有他的
sty: 可是看戲的人都把這站在台上的人當成演員之一
sty: 其他演員雖覺得他很其怪 但他們也照演他們的戲
sty: 大家都有點期待這個人"演"些什麼
sty: 但這人不是來演戲的
sty: 他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sty: 一個站在台上的觀眾.....
sty: 呵
sty: 當然 既然沒人趕我下去 我是可以留在台上的
sty: 我是可以比台下的觀眾們更接近演員
sty: 不管我做什麼 都暫時不會有人阻止我
sty: 前提是 我得忘記我自己的存在 就跟他們也不在意我一樣
梅子 目前為離線狀態,暫時無法立即回覆您,請您留言給他。
您的留言將會被暫時儲存在離線留言伺服器中,對方將會在下次登入後讀取您的留言。
sty: 不用緊張
sty: 呵 才寫了篇要人尋找理想的文勒
sty: 對我自己來說 那沒什麼意義
sty: 只能說我對我之外的人還算了解
sty: 起碼比我自己
sty: 也不是了解 只是 更容易用簡單的角度去看他們
sty: 幾天前想了一個場景
sty: 一個劇場 舞台上有人在演戲 舞台下有人在看戲
sty: 一個去看戲的人走進去 卻發現自己站在臺上
sty: 這人是打算當觀眾的 而且他也沒排演 當然也沒劇本
sty: 應該說 他以為的劇本是沒有他的
sty: 可是看戲的人都把這站在台上的人當成演員之一
sty: 其他演員雖覺得他很其怪 但他們也照演他們的戲
sty: 大家都有點期待這個人"演"些什麼
sty: 但這人不是來演戲的
sty: 他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sty: 一個站在台上的觀眾.....
sty: 呵
sty: 當然 既然沒人趕我下去 我是可以留在台上的
sty: 我是可以比台下的觀眾們更接近演員
sty: 不管我做什麼 都暫時不會有人阻止我
sty: 前提是 我得忘記我自己的存在 就跟他們也不在意我一樣
論 人生的目標
發 問 者: fucky74612 ( 初學者 5 級 )
Q:人生的目標是慾望嗎??
人生的目標算是慾望嗎??那誰沒有慾望??
有在多的錢又代表什麼??是權力嗎??
還是大家都只是自己騙自己~呵~
你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人生的目標是慾望嗎?』
請問什麼是人生的目標?如果對人生的目標沒有欲望?何來目標可言?
而且什麼是人生?是指你的人生還是別人的人生?
是指人生『現在』的情況,還是『應該』的情況?
你如何知道別人的目標在錢或在權?
你知道錢和權只是一種『工具』而已嗎?
什麼叫工具?工具就是抓魚用的那個簍子叫工具。
有些人抓了半天愛上了魚簍子;
有些人沒抓到就說根本沒有魚,大家都在自己騙自己;
有些人抓得太高興了,結果愛上了『抓魚』這個動作,抓上魚反而自殺;
只有很少的人抓了魚之後就回家,把簍子給其他需要的人。
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
我得提醒你,人生的目標不在『達到』,而在為你的人生找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當然你可以說你的人生不需有目標,那麼就請你當下即是,享受你生命的每一秒鐘。
此外,建議你別把目標訂在物質欲望中,一則身體的縱慾有限,二來遭忌。
心理層面也許不錯,與朋友交流理想,與家人互相關懷,與情人欣賞彼此。
靈性層面也許很抽象,要有契機也不容易。這點就不多說了,多看書吧。
Q:人生的目標是慾望嗎??
人生的目標算是慾望嗎??那誰沒有慾望??
有在多的錢又代表什麼??是權力嗎??
還是大家都只是自己騙自己~呵~
你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人生的目標是慾望嗎?』
請問什麼是人生的目標?如果對人生的目標沒有欲望?何來目標可言?
而且什麼是人生?是指你的人生還是別人的人生?
是指人生『現在』的情況,還是『應該』的情況?
你如何知道別人的目標在錢或在權?
你知道錢和權只是一種『工具』而已嗎?
什麼叫工具?工具就是抓魚用的那個簍子叫工具。
有些人抓了半天愛上了魚簍子;
有些人沒抓到就說根本沒有魚,大家都在自己騙自己;
有些人抓得太高興了,結果愛上了『抓魚』這個動作,抓上魚反而自殺;
只有很少的人抓了魚之後就回家,把簍子給其他需要的人。
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
我得提醒你,人生的目標不在『達到』,而在為你的人生找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當然你可以說你的人生不需有目標,那麼就請你當下即是,享受你生命的每一秒鐘。
此外,建議你別把目標訂在物質欲望中,一則身體的縱慾有限,二來遭忌。
心理層面也許不錯,與朋友交流理想,與家人互相關懷,與情人欣賞彼此。
靈性層面也許很抽象,要有契機也不容易。這點就不多說了,多看書吧。
論 現實
發 問 者: 鄒※小 捲☉▽☉♂ ( 初學者 5 級 )
Q:是人都很現實?
到底什麼是現實?
對他人有好處?
只要是人
都很現實?
***
發問這問這個問題到底想得到什麼答案呢?你想知道什麼?還是確認什麼?
什麼是現實,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是如果你知道要問這個問題,為什麼還要問後面兩個問題呢?
難道你認為「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就叫做現實?
反過來問,難道「做對自己沒有利的事」是...虛幻?(假設與現實相反的詞是這個)
但是到底你對現實的概念是如何定義的?現實是一種務實的態度,還是一種自私、利己的心態?
如是前者,那就只是一件是否存在的事實;如是後者,則代有批判意味。你想得的答案是哪種?
假設你問的是「人這種生物體是否有認清現實為何的能力?」的話,那我得告訴你,基本上,沒有。為什麼?因為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到、也不想看到事實的真相。他們所知道的,都是他們能夠知道的,也願意接受的資訊。從這些篩選過後的資訊中整理出他們以為的事實。
不過,人類有這種理性判斷「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的能力也是不簡單。誰叫我們是人就是懂得自由選擇呢。
假設你問的是「人是否有趨利避害的能力?」。這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畢竟所有生物都懂得這點求生本能,只不過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所選擇的「利」較為抽象許多,且為了目標前進的意志與理由、方法更是五花八門。
假設你問的是「人是否為自己著想?」的話,則問題可以分成兩部份來看。
第一,人在思考時是否能夠「完全」不以自己的觀念去理解?這當然是否定的。因為人有一個「自我意識」在,我們懂得分辨什麼是「我」時,起碼知道我跟別人是不一樣的個體。因此,當我們的意識在運作時,必是以自己的經驗做為基礎,故完全拋棄自我意識是不太可能的。(在此不論宗教的修行境界)
第二,人是否「只能」為自己著想?這個答案也是否定的。其證明就在發問者身上。你為何要問除了你之外的「人」在想什麼呢?因為你認為你可以在問了問題之 後,藉由我們的答案來試著了解其他人。這就表示你所關心(想了解)的不只是你這個人,還包括了你身邊的朋友,甚至是你不喜歡的人。
人有這種同理心,並且不斷試著想把這種能力擴大。從前我們只想了解獵物會怎麼跑,然後我們想了解這個大自然是怎麼一回事,接著我們還想了解看不到的心理,更進一步的人不是還想了解未來嗎?
最後我想提醒發問者一點,人也許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自己所選擇的目標,選擇的目標到底是對是錯這也許旁人可以決定。但是對那個行動者而言,只要他是在一個自由狀況下,他都會讓自己去相信他所做的事是對的,起碼在行動的那一瞬間,他必須如此說服自己。否則他不可能行動。
這就是人的「現實」的一面。我所謂的現實是指人選擇時的心理狀態,無評價意義。
但是,正因為人能夠選擇,才更證明了人有自由。人的自由不是他一定會做善事,而在他能夠選擇「要不要行善」,或是說「要不要現實」。
只有當一件事的正反雙方條件都成熟時,選擇才有意義。
自由是有代價的。
蘇格拉底:「世界上沒有惡人,只有愚人。」
(愚人是指認知錯誤的人;認知錯誤是指把惡當成善)
Q:是人都很現實?
到底什麼是現實?
對他人有好處?
只要是人
都很現實?
***
發問這問這個問題到底想得到什麼答案呢?你想知道什麼?還是確認什麼?
什麼是現實,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是如果你知道要問這個問題,為什麼還要問後面兩個問題呢?
難道你認為「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就叫做現實?
反過來問,難道「做對自己沒有利的事」是...虛幻?(假設與現實相反的詞是這個)
但是到底你對現實的概念是如何定義的?現實是一種務實的態度,還是一種自私、利己的心態?
如是前者,那就只是一件是否存在的事實;如是後者,則代有批判意味。你想得的答案是哪種?
假設你問的是「人這種生物體是否有認清現實為何的能力?」的話,那我得告訴你,基本上,沒有。為什麼?因為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到、也不想看到事實的真相。他們所知道的,都是他們能夠知道的,也願意接受的資訊。從這些篩選過後的資訊中整理出他們以為的事實。
不過,人類有這種理性判斷「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的能力也是不簡單。誰叫我們是人就是懂得自由選擇呢。
假設你問的是「人是否有趨利避害的能力?」。這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畢竟所有生物都懂得這點求生本能,只不過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所選擇的「利」較為抽象許多,且為了目標前進的意志與理由、方法更是五花八門。
假設你問的是「人是否為自己著想?」的話,則問題可以分成兩部份來看。
第一,人在思考時是否能夠「完全」不以自己的觀念去理解?這當然是否定的。因為人有一個「自我意識」在,我們懂得分辨什麼是「我」時,起碼知道我跟別人是不一樣的個體。因此,當我們的意識在運作時,必是以自己的經驗做為基礎,故完全拋棄自我意識是不太可能的。(在此不論宗教的修行境界)
第二,人是否「只能」為自己著想?這個答案也是否定的。其證明就在發問者身上。你為何要問除了你之外的「人」在想什麼呢?因為你認為你可以在問了問題之 後,藉由我們的答案來試著了解其他人。這就表示你所關心(想了解)的不只是你這個人,還包括了你身邊的朋友,甚至是你不喜歡的人。
人有這種同理心,並且不斷試著想把這種能力擴大。從前我們只想了解獵物會怎麼跑,然後我們想了解這個大自然是怎麼一回事,接著我們還想了解看不到的心理,更進一步的人不是還想了解未來嗎?
最後我想提醒發問者一點,人也許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自己所選擇的目標,選擇的目標到底是對是錯這也許旁人可以決定。但是對那個行動者而言,只要他是在一個自由狀況下,他都會讓自己去相信他所做的事是對的,起碼在行動的那一瞬間,他必須如此說服自己。否則他不可能行動。
這就是人的「現實」的一面。我所謂的現實是指人選擇時的心理狀態,無評價意義。
但是,正因為人能夠選擇,才更證明了人有自由。人的自由不是他一定會做善事,而在他能夠選擇「要不要行善」,或是說「要不要現實」。
只有當一件事的正反雙方條件都成熟時,選擇才有意義。
自由是有代價的。
蘇格拉底:「世界上沒有惡人,只有愚人。」
(愚人是指認知錯誤的人;認知錯誤是指把惡當成善)
2006年8月21日 星期一
情人、友人、家人
情人臉對臉 友人肩併肩 家人手牽手
情人看著彼此
友人望向同一理想
家人從同一點往外看
情人是彼此欣賞的對象
友人有同一終點
家人有同一起點
情人:你愛我嗎?
友人:你看到我看到的了嗎?
家人:你過得好嗎?
情人看著彼此
友人望向同一理想
家人從同一點往外看
情人是彼此欣賞的對象
友人有同一終點
家人有同一起點
情人:你愛我嗎?
友人:你看到我看到的了嗎?
家人:你過得好嗎?
2006年8月3日 星期四
《飄 續集》有感
看完《飄 續集》了。兩天不到。呵。
沒出現什麼誇張鏡頭,就一本獨立小說看,已是相當不錯的一部作品。
每當劇中出現什麼暗潮洶湧的前奏時,我也不禁開始緊張。因為我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憑信念或合理就可以成真的。
我還是喜歡看好的結局,雖然這樣有點浪漫或巧合充斥,可是卻適合我看。我想獲得一點胡思亂想後能露出微笑的信心,因為我是個缺少實際動力的人。
他們將成為一個四海為家的家庭,也許有個論調說他們總該找個地方安身立命,可是,就是有一種人,他們只有在不斷的挑戰與邁向未知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也許會累,但總比守著某塊土地,讓時間一點一滴地削磨掉他們的生命力要好。總要有些人是活在極端的,不是嗎?
沒出現什麼誇張鏡頭,就一本獨立小說看,已是相當不錯的一部作品。
每當劇中出現什麼暗潮洶湧的前奏時,我也不禁開始緊張。因為我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憑信念或合理就可以成真的。
我還是喜歡看好的結局,雖然這樣有點浪漫或巧合充斥,可是卻適合我看。我想獲得一點胡思亂想後能露出微笑的信心,因為我是個缺少實際動力的人。
他們將成為一個四海為家的家庭,也許有個論調說他們總該找個地方安身立命,可是,就是有一種人,他們只有在不斷的挑戰與邁向未知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也許會累,但總比守著某塊土地,讓時間一點一滴地削磨掉他們的生命力要好。總要有些人是活在極端的,不是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