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通鑑6-8 君主猜忌 朝政沉鬱 (1/2)

626 資治通鑑-盛唐前後


捌、君主猜忌 朝政沉鬱


l          推薦書1:《意外的傑作》 麥可.齊莫曼 臉譜出版


這本書把藝術、生活、故事結合起來。推薦者說:「本書作者齊莫曼是《紐約時報》固定專欄的知名作家,極具深度、文筆優美,通曉藝術與音樂,而他本身也是一位鋼琴家,因此更能感同深受地體悟藝術家對內在的敏銳感觸。讀者不僅可以透過本書充實藝術知識,更能藉由這本書激發自己思考藝術與更廣大世界的連結,也就是學會用藝術家的眼光去思考。


作者在前言說:「藝術提供了我們線索,知道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換句話說,本書部分談的是創作、收藏、哪怕只是欣賞藝術,皆可使生活成為日常的傑作。我不是說欣賞藝術能讓每天變得盡善盡美。但是,因為我自己的生活大半都在觀看藝術,我逐漸感覺到,萬事萬物,即使是最稀鬆平常的日常事件,皆可因藝術的啟發而變得更豐富多采;美往往現身於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美是我們得以親自發現、創造、而後徹底改造的東西;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物絕非表面上那麼簡單,當世界拒絕遵循令人安心的常規時,也顯得更豐富多采。


裡面說作者到了很多地方,都從一些很平常的東西中看到另外一面。當初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它的譯者就是《伊斯坦堡》的譯者,所以相信這本書也有一定的水準,結果果然很好看。我們藉此看看國外報紙專欄作家的水準到底有多高,像是這位作者,不僅對文學、哲學、歷史都有一定程度的熟悉,而且本身還是位藝術家。


 


l          推薦書2:《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Joseph E. Stiglitz 天下出版


這本書的作者是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而此書至少是去年開卷的第二名。我們說,一定要認識自己現在的這個世界,如何去認知?就看這本書。


他用了跟一般經濟學不一樣的眼光,像是他不會老是用經濟學的專有名詞,也不會一直講市場、股票和賺錢。


現在社會充滿了很多不公平,所以他在多處強調著社會正義,另外也提到現在這個社會最重要的兩個議題:貧窮和環保。他說希望讓窮困的國家也能有錢來發展教育和維護健康,而環保方面除了提到全球暖化,也提到生物多樣性的保存。


真正在關懷整個世界和人類的一流學者在想什麼?他們指出世界上很明顯的缺點,然後提出改進的方法。這些改進的方法也是一環扣一環,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改法。


讀了這本書並不會真的就了解世界與真的知道改進的方法,因為它也只是其中一種觀點主張。書有一定的難度,必須一句句看才讀得懂,可以當做這學期課程的暑假作業。


 


大陸鳳皇衛視台有一個叫「開卷八分鐘」的節目,每天都介紹一本書。上次我看到它竟然在介紹《萬曆十五年》這本很老的書;而且我還在機場書店中看到黃仁宇全集。這位學者並不聰明,但還算勤奮,產量頗豐。為什麼這類的書能在機場書店中佔有一席之地呢?老師想,人們還是喜歡看歷史的。我們的出版業很興旺,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像「開卷八分鐘」這樣的節目呢?讀推薦的這些書跟通鑑沒有直接關係,可是它是一種輔助的知識;我們看到了安史之亂和德宗,但是如何去了解,就需要這些輔助教材。


 


l          上課筆記

一、
李泌不懼艱危 隻身入陜 達奚遵從安排 亡命天涯


德宗是一個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或說自戀的人,所以他不可能把當時的政治帶上正軌;不過他的運氣很好,碰到了李泌和陸贄,我們從李泌的一件事情中談起。


陜虢是江淮糧運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這個地方的節度使被手下達奚抱暉所殺;達奚抱暉跟朝廷說:「原來的節度使不好,所以我把他殺了,現在請任命我為新的節度使。」德宗也知道這是一個麻煩的問題,因為此地可說是掐住了首都的咽喉,於是他請李泌跑一趟。李泌答應了,並且要求自己獨行,德宗硬是派了三千人跟隨,被李泌叫停在外邊;李泌也不是毫無準備,他請馬燧在一旁待命。


李泌說辦此事的要點有二:1.動作要快,在他們還在紛亂的時候就介入;2.想到對方的處境,不要讓對方覺得自己是來處罰他的。於是,李泌就去了;到了之後有些人跑來打小報告,明白原來達奚抱暉沒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己事可成。對於來跟他說「機密消息」的人,他通通拒絕,只在當地隨意走動,調查一下帳簿和倉庫。然後把達奚抱暉叫來,跟他說:「我不是想對你好才不處罰你,只是現在情況維持都不錯,所以饒過你;但你要辦好兩件事:一是親自去原來節度使的墳上祭奠,二是逃亡出去再把偷偷回來把家人接走,不要再入關。」李泌對朝廷報告了他做的事,結果朝廷來了命令說:「有75個人參與了叛亂,這些人都要被處死。」李泌上奏:「連達奚抱暉我都決定讓他離開了,其他人應該連一點事都沒有才對。」這個上奏遭到反駁,李泌沒辦法,只有找了五個替死鬼交上去。


在這件事情上,李泌很用心地在辦事,也處理的很好,可是德宗就是不高興別人不聽自己的想法,他的干預讓李泌有多辛苦啊,最支持的人也是扯他後腿的人。我們還要看到李泌怎麼處理事情:掌握時機、散佈消息、做妥善安排。


船山在這裡討論的問題是:那些小報告要不要聽?首先,一些挑撥和搗蛋的事情如果全部不知,那是太草率了;訊息雖然可以自己去搜集,但總有些不容易得知,於是告密者就會光臨。可是在一個動蕩的時刻,這些告密最好不要聽,應該做的是靜下來慢慢觀察。因為有一些人在動蕩初期還沒想清楚就參與了叛亂,當時間一久覺得不對就會收回來,要給他們反悔的時間;然後時間一長,誰還在做壞事就可以看得明明白白了,這就是聰明人的作法。船山讀這段歷史的時後會想到這些,想到告密心理和破解方法。


後面他講了一些引申。天下的變很多,但也有一定的規則和本質,所以掌握了根本道理,處理事情就不會失手。接著說了個小故事:「程子(程頤)之答卲堯夫(邵雍)曰:『吾知雷之從起處起也。』」邵雍的思想是要了解宇宙的道理,二程的思想是要了解當宇宙道理落實到人間的情況。邵雍總想知道世界是怎麼構成、如何變化的,所以他問:「雷起於何處?」程頤跟他講:「我知道雷起於何處。」當然邵雍就要請教了,於是程頤說:「雷就起於起處。」這個故事的意思就是在質疑為什麼非得把萬物了解地這麼透徹?人的事才是真正值得的。有人就從這裡講:「怪不得中國沒有科學!」因為中國人對知識本身的興起原理興趣不大。但若真走卲雍這條路線能不能產生西方那樣的科學知識,還是可議。


 

二、窮途末路 懷光縊死 罪無可逭 不能容身 其子自殺 可哀也已


李懷光在窮途末路下反叛了,可是之後他手下的人都不願意再跟著反叛,因為李懷光帶領的朔方軍是平定安史之亂最重要的武力。李懷光看到手下陸續受降時,知道反叛不成而自殺。


李懷光的兒子李璀很清楚他的父親要謀反,跟德宗做了報告。德宗很喜歡李璀,問李璀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李懷光投降;李璀回答說沒有辦法。德宗也問李泌:「李懷光是沒什麼,可是他的兒子我很喜歡;可不可以想個辦法招降李懷光,讓李璀不要受牽連?」李泌也說沒辦法,因為李懷光曾把德宗趕走,罪無可赦;如果把他赦免了,將來他回到朝廷,面對曾經被他自己趕走的國君,是一個怎樣的畫面?李懷光就是投降也不可以接受。李懷光的兒子也沒有第二條路,就是死亡。李璀也清楚不可能切斷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他做了選擇,也為他的兩個弟弟做了選擇。


胡三省有個含蓄的感慨:「處君臣父子大倫之變,以死繼之,可哀也已!」父子君臣之間的矛盾,有時只要過了某一條線,就沒有第二個選擇。李泌清楚人事間的關係,他知道處在李璀的位置與處境下,只有選擇死亡。


 

三、將領因功而傲 目無法紀 武夫素行如此 不學之由


李晟從成都回來時,帶了個營妓回來;這個營妓還有名字,叫做高洪,想必名聲不小。這不合規定,於是張延賞把高洪追回來,與李晟有了嫌隙。


德宗召張延賞入相,李晟反對,理由是張延賞有很多缺點,不適合當宰相。可是所有人都知道李晟與張延賞之間有矛盾,因此都覺得他是為了私怨而阻止。


船山說,一個人立身行事,要注意到每一件小事;在小事犯了錯,將來做任何大事時都會造成阻礙。李晟反對張延賞其實是對的,因為張延賞的確是不好,反對可以對國家有正面貢獻;可是在當時人眼中,李晟做此事的原因不是如此,他們都認為那是因為李晟自己怨恨張延賞,而且這個怨恨來自李晟自己做錯了事。總之,一旦做了壞事,將來做好事都會被大打折扣。這種想法當然是來自「誠意正心」這些條目,要求人在各個方面都毫無瑕疵;顯然不是唐人會有的看法。


一件附帶的事:駱元光因為私怨殺了徐庭光,但其他的大將也都支持此事,從這點可以看出來,朔方軍的將領們驕氣不小;胡三省給的解釋是「不學之由」。


 

四、東南之糧 關中命脈 漕運不至 兵民瘦黑


這是讓我們看到當時定都關中,朝廷養給於東南的情況。東南方面的糧食要送到關中來,關中朝廷才能運作。有趣的地方是記載上用了「瘦黑」這個生動的詞:「時比歲饑饉,兵民率皆瘦黑。」好像真的看到了那些因為糧食不足而導致生活辛苦的兵民,另外也看到當時運河的重要性。


 

五、吐蕃主導 清水之盟 馬燧贊同 李晟反對


吐蕃在計算怎麼除掉唐朝的三個良將:李晟、馬燧、渾瑊;這是清水之盟的起源。吐蕃拉攏馬燧,說要與唐朝重修舊好,歸還侵占的土地;李晟、韓遊環與韓滉反對;他們的理由是吐蕃言而無信,今天向我們示好是因為他們弱,將來就不一定了。韓滉是主管糧運的大臣,他說我方現在有足夠的力量打敗吐蕃,後勤方面自己可以完全負責。贊成的人也有三個:直接與吐蕃聯繫的馬燧、與李晟有過節的張延賞,以及唐德宗;這樣的勢力當然無法可擋,於是與吐蕃結盟的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李晟在鳳翔,與吐蕃之地近,就要被調走了。他跟他的幕僚李叔度說:「聽說從前的魏徵會勸戒皇帝,我希望能學他。」李叔度說:「魏徵是儒者,你是憑著戰功當上宰相的,他能做的事你未必能做。」通鑑繼續記載:李晟說不管自己是走什麼路,終究是當上宰相了,直言上諫是職責;李叔度因此慚而退。可是胡三省在這裡加了一條註:「余謂李晟欲忠於君,李叔度之言亦可謂忠於李晟。」也就是說,胡三省認為李叔度說的話才是對的。李叔度說李晟不能學魏徵,是因為位置和身份不同:魏徵是了不起的儒者,可是他沒有帶兵建立戰功;李晟沒有魏徵的學問卻有戰功,因此魏徵能做的事李晟不能做。這才是真正有道理的。(大概是因為武將能實質地威脅到國君吧。)看通鑑所以一定要看有胡註的版本就是因為如此,需要胡三省提醒我們看仔細一點,不要只看表面對話。


接著他們選擇要在哪裡談,本來選了土梨樹,因為地勢險阻,容易中埋伏,所以改為平涼川。在簽約談判的時後應該注意什麼事?1.整個談判是不是只是一個片面的設計?是不是只是單方面的提議?這次就是,全部只看到吐蕃的規劃和謀略。2.唐朝方面有沒有取得共識?也沒有。3.雙方有無誠意?都看不出來。所以這整個談判就是一個誘唐朝入甕的陷阱,簽約只是表面上的動作。


 

六、以盟為餌 計誘渾瑊 雖曰逃歸 獲罪德宗


渾瑊要去簽約了,此時唐朝對此事的意見還是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危機重重,另一派則相信絕無問題。被派去保護的人馬違背了唐朝給的命令,更接近簽約的地方了些。吐蕃看到唐朝使者到來,就知道唐朝已經進入圈套中;馬燧看到情況不對,隨手抓了一匹馬就跑,「馳十餘里,銜方及馬口」,可見他是趴在馬的背上、抓著馬鬉,箭在他的背上飛過來飛過去……這樣逃出來的,這是很生動的一幕;馬燧有這樣高的騎射技能,才能從那樣的重重包圍中突破。


吐蕃跟馬燧的侄子說:「當初春草不生,我們的馬都快餓死了;要是當時你的伯父進攻的話,我們一定會全軍覆沒。為了謝謝他,放你回去。」他們也把其他抓到的人都放回去,這其實在做進一步的挑撥離間。果然,德宗因此對馬燧非常痛恨,對渾瑊也開始疏離。整個清水之盟,就是吐蕃設計而唐朝落入圈套的這麼一個過程;不是沒有人頭腦清楚,只是依德宗的個性,唐朝非中計不可。


(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