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中史13-1 慈禧太后與滿清皇權


        歷史古今在史料與解釋的反比變化
愈古老的時代,史料愈少,所以歷史寫作的重點在架接有限的史料;愈接近當代,史料愈豐富,甚至相互衝突不合,重點因此轉為史料取捨。

        皇帝制度傳統
秦至清與秦前清後之重要差異:帝制。 
1.          相信賦予單一領導者絕對的權力是最好的制度。 
2.          宰相或是規劃政策,或是外朝領袖,或是單純幕僚。相權升降是帝制傳統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3.          皇帝是活著人之中最高權力者,可對其牽制的只有抽象法律或祖先訂下的家法。
4.          以血緣方式傳承帝位。
5.          皇帝應該就是全天下人(統治區域內)的皇帝。皇帝的個人特質不限制他的普遍性。
承5。因此,滿州人建立的清朝、有滿人身分的皇帝,不該只是滿州人的皇帝。
可是清朝的政治制度中,一直有尊滿卑漢的隔離政策(尤其是軍隊)。這在清朝以外族身分的統治手段裡有其必要,但當國家動蕩不安時,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明確種族區分卻容易產生危機。
例如太平天國之亂便是「本土化」的民間傳統而起,以喚起漢人的種族意識為號召。

        慈禧朝
1861~1908按皇帝帝位劃分,為同治、光緒朝;但以控有皇帝統治實權的主體來說,應該是長達四十多年的慈禧朝。在這四十年間,發生了皇位與皇權的分離。
1.          慈禧的陵墓,以及與慈禧同輩的恭親王奕訢(咸豐的兄弟)為慈禧整建的潭柘寺、戒台寺裡,石雕圖案都是鳳上龍下。
2.          「同治」本是咸豐正宮慈安與同治帝生母慈禧的同治,但慈安沒有那麼長命。
3.          慈禧對同治帝及光緒帝的控制明目彰膽,甚至可以將推動維新的光緒帝軟禁。
4.          依順治和康熙的幼帝親政傳統,應是十四歲親政,但同治帝和光緒帝的親政時間卻被慈禧一再拖延,引起官場討論。
對皇權的不聞不問本是保證皇權穩固性的最好辦法,但現實上無權皇帝的存在逼得人們去思考「皇帝有皇權」一事。且也開始認為如果皇權可以是在皇帝之外的皇太后身上,也就可以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皇權不再是理所當然的。
這也是革新派和變法派在戊戌政變後,大量倒向革命派的重要理由。

        慈禧其人特色
1.          唯一為咸豐誕下皇子的后妃。
2.          是一位能讀寫漢字的后妃。識字在滿州婦女身上是罕見的,能識漢字更是稀少。慈禧應是自學而成,因為她的白字率頗高。
3.          咸豐常令慈禧為他記下朱諭,所此慈禧對朝廷不陌生。

        贊襄事務大臣
咸豐為避英法聯軍的戰火而逃離北京,卻逝於熱河。臨終前立了八位贊襄大臣輔佐皇太子,並將象徵帝位的兩塊玉印「御賞」、「同道堂」交給慈安和同治(交給同治等於交給其生母慈禧)。咸豐的安排不特別,因為帝制傳統中,當皇權出現短暫空窗時,總是由以太后為代表的外戚或是立顧命大臣的方式來過渡。
不過「贊襄」並非傳統慣用詞彙,它的權力界限並不明確,於是贊襄之首肅順建議一切朝廷事務由贊襄決定,兩位持印太后只管蓋章。然而慈禧反對,要求蓋章之前有過目奏折的權力,肅順妥協,慈禧因而有了介入朝廷政務的理由。

        祺祥政變
肅順在熱河意圖壟斷皇權代理權,但慈禧與留守北京的恭親王聯手,發動了祺祥政變。
咸豐遺體回北京的安排:
1.          新帝過於年幼,若依禮扶棺太過勞累,因此新帝先行,於北京郊外接靈即可。
2.          跟著新帝的是太后和生母慈禧。
3.          八位贊襄分為兩批,先行的自然都是影響力較低的。
4.          慈禧和恭親王在北京誅殺肅順派。
「祺祥」是贊襄為新帝想好的年號,但是因為政變成功,這個年號因此被捨棄了。

        恭親王奕訢
恭親王為咸豐兄弟,又能夠留守北京(也有可能是刻意被丟下當棄子),應該有機會角逐帝位,那麼為何他會與慈禧聯手、助同治登基?
宗室其實是皇帝傳承的莫大威脅。自漢以降,封爵待遇雖不變,但實際處境卻是愈來愈艱困。奪權、奪官,至明朝,甚至禁與官員來往,可見宗室與皇帝的緊張關係有變本加厲的趨勢,恭親王在咸豐朝必定是被排擠的。
慈禧有注意到恭親王的尷尬處境所以能拉攏他,可是作為一個控有皇權的人,仍是要防著宗室。慈禧給恭親王「議政王」封號,似多爾袞之「攝政王」封號,但為何不乾脆給「攝政王」封號就好?
因此官員蔡壽棋上書參核恭親王權力過大時,慈禧便順勢撤掉恭親王了。
ps:清朝沒有另設言官,但鼓勵告狀,任何官員都可單獨上書檢舉他人不法。

        同治帝
不喜政事,時常外出野遊。
十七歲大婚親政,所娶皇后阿魯特氏非慈禧所選。
也許是為了轉移慈禧對朝政的注意力,下令重修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對他自己來說,目的達到了,但對朝廷卻是個嚴重打擊,因為新帝竟然在財政不足的情況下發佈了如此不合時宜的昏庸命令。以恭親王為首的大臣勸戒停修遭拒,於是只有請慈禧再次聽政。
不久,同治病死,光緒被慈禧選中,慈禧終於俱備控制朝廷上下內外的一切條件。
♦♦慈禧能在將來釀出如此大禍的因由,絕不只是個人因素而已♦♦

        滿漢
滿人在地方的形象,一為不會打仗,二為不善治理,三為豪奢貪污;後者在大興土木中尤為顯見。
此時,清之十五巡撫全為漢人,十位總督漢人也佔了九位,並且多出身湖南湘軍,可見漢臣在地方的勢力相當可觀。地方勢力以非民而以官員為首對中央抗拒,也是清朝獨有的動亂特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