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鬢邊不是海棠紅》簡感

  徹頭看完一遍連載到最新進度的水如天《鬢邊不是海棠紅》了。這篇文從名字就吸引我,但因為轉載它的人在一開頭就說這是篇連載中的文,所以我一直都只是擱著不看。只是它的篇幅讓我愈來愈驚訝,而且不時也會進去快速地繞一圈,知道,如果只是賣劇情拖戲的故事絕不能到至超過三十篇還對故事的周邊背景及次要角色那樣紮實地去描寫,於是看了,陷了。
  真是好文,而且又恰巧完全符合我的個人喜好──音樂類的藝術家,鮮明又聰明的角色,懂得道理,又懂人情,哎!


  不紮實的寫法,上次在《越級打怪》說得夠多了,作者新章似乎試圖補缺,雖然晚了不過仍讓人高興,為作者高興。

  這文的紮實,故然在關於戲的全面描寫──從戲班子、琴師與戲院、戲詞的應景、戲的編排、角兒們的陪養與流動,還有到戲的演出與落幕封箱──也在一個人的過往經歷如何影響他往後人生──程、范、商家三組姐弟──現實的歷史背景比較淺寫,主要是用曹司令帶出來的......但知道作者對那塊也是留心的,畢竟是民國文,所有讀者選看這類型的文都是有心裡準備的,無論是怎樣的故事,在那個時代就全得被狠狠刷過一遍。說來似乎還沒有人寫過那個時代的大人物的故事呢,那是現代史的功底考究,可不得近代之前的容易唬弄。

  唔,不管怎樣,這文,對我來說最紮實的部分是他寫出了那個時代特有的一種矛盾,每一個人都是新舊交雜的......
  新舊,這詞很容易二分,而且好像我們就會下意地評斷「新就是好,舊就是不好」,所以商改戲我們就一定會說他好,所以察察兒上不了學我們就一定會說二奶奶不好,所以程護著二月紅和舞女小姐我們也會說程好......可是故事裡我們總會見到另一面聲音:戲票們為何不樂見改戲卻又無視新戲,戲行的規矩與戲子看待自身的相互影響,整個時代的家庭關與婚姻觀與親情觀......這些全部都呈現出來,一個社會、一個戲院、一個家、一個人,每一個單位都是矛盾的組合,我們看來的「矛盾」,作者真呈現出來了,不去細想,還真沒發現那是矛盾的。
  所以「新舊對立」真是我們後人的壓平解釋。說穿了,「對立」是什麼呢?不就是他們在找出路嗎?而時間的壓平是最容易的,誰較我們是後人,所以凡是接近我們的就好,於是「新」就是對的,支持「新」的人在我們看來就是好人、有智慧的人。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他們其實未必知道,也未必聰明,甚至也未必比「舊人」更關懷更能洞見時代弊病,他們只是......小人物,活著,盡可能快樂自在地活著。之所以活成這樣、選擇了什麼都有他們各自紛亂可說或不可說的道理,那不是我們這樣活在整體價值觀已漸漸安定且有共同背景可以互相溝通的安定時代的人可以拿刀兩面光判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