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24期東亞史的筆記,完成對自己的承諾,然後也恰巧在此時接觸到第一份文字編輯工作……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沒有特別想說的話。
唐頓莊園(電影版)、潛艦烈殺令、福特對法拉利、猴子、教宗的承繼、阿莉塔、羅小黑戰記、多哥、小婦人2019、登月先鋒、阿波羅13、爆烈鼓手、狼嚎、盜鑰匙的方法、1917、不羈夜、鋼的琴、《驚喜挪威》、《編辭典》、殺人回憶、蘇菲的選擇、《報紙之死》、《活版印刷三日月堂》、斯巴達克斯
ps:加紅只是特別喜歡。
*
唐頓莊園(電影版)-先看電影,打算覺得好的話就去追劇,現在看到第三集,不過居然已出到第六季了!我應該沒那個耐心吧。
電影裡驚喜地發現又能看到「麥教授」和「恩不里居教授」的對手戲,這裡他們演的是一對上層貴婦姊妹,已經是「奶奶」級別的兩人感情卻不怎麼好,一見面就是唇槍舌戰,是故事裡一條重要發展線。另一條是核心事件:英王來訪,但此事對這家影響最大的反而是兩組僕人的對立。最後一條是外延的社會問題,大概是社會運動與法治間的衝突吧,不過我還是沒弄懂被拉入其中的這位櫃中貴族在唐頓莊園中的身分是什麼。
故事是從鐵達尼號沉沒的隔天早上開始,那時是190x年,好像會演到二戰結束,應該講得很細吧。或許又是個可簡化成「一個貴族家庭的沒落」這樣一句話的故事?但因為講得慢,而且我們不止了解莊園的上層人士,也看到了僕人階級甚至是以這個莊園為核心的小鎮生活,所以對於(可能的)莊園沒落就沒那麼能幸災樂禍了吧。目前劇情的最終問題是莊園的第三代人會何去何從,但就人物的發展來說,我很好奇這位二代伯爵到底為什麼不願讓他的長女繼承財產,單純的「出於傳統」應該不足以支撐這麼細膩的劇情,畢竟他確實愛這片土地也愛他的家人,也並不像是個不能溝通的人,或是完全不懂經營之道的腦滿腸肥貴族。其中最「貴族」的象徵應該是奶奶,縱使非是不關心下層人也是用一種施捨的模式,但連他也願意嘗試「金錢連姻」或「女性繼承」了,為何伯爵就是不肯呢?
另外一個比較遠的問題是目前最有可能的新繼承人跟他的母親要如何溶入這個舊社會,剛掌權錢一則不適應,一則想大展身手;由簡入奢易,兒子的問題不大,但母親那邊要多久才能理解行善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呢?看下去吧。
潛艦烈殺令/冰海陷落-其實是要找另一部片子的卻誤入此片,可是很好看,很精彩!到憋著氣看完才去重看火行者的評,一頭霧水才發現自己找錯片了,他說的是「潛艦追緝」片名直譯為「狼嚎」,而這部……直譯是「獵人殺手」XD,難怪真正的中文翻譯這麼菜市場。男主我一直覺得超級眼熟,查了才知因為他穿上衣服我才認不出來,是300壯士的男主啦!
好吧,其實這片在許多設計上是很浪漫的,例如艦長與救下的俘虜心心相印,例如才四個人就可以潛入敵方軍營還帶一個人出來,例如敵艦選擇保護總統而非上級,例如五角終是沒給他們拖後腿……總之計較這些就不好看了。好看的是男主登艦對全體船員的自我介紹,在指揮室的各種文戲武戲。而我特別想看的是潛艦的戰鬥方式,從聲納判讀到下令到指揮到船隻反應,還有在一次衝擊後的各部位損傷處理。潛艦比起海面戰、空戰和陸戰都更有「這個團隊是一體的」這種感覺,啊,或許要多人操縱的轟炸機也能有?可是我還沒看那部。所以這種戰爭中的指揮是非常「優雅」的,我是說那種如樂團指揮那般臂如指使的感覺,不像陸軍長官總要一邊罵髒話叫小兵別亂跑趴下一邊指揮。當然這電影還是浪漫的,我若看其他再寫得細一些的電影就會知道更多吧,此片是很好的潛艦戰入門!
福特對法拉利/賽道狂人-還…好……兒子戲份超乎想像的多,也演得不錯。還以為24小時耐力賽是要連開24小時,原來只有車要24小時,人是輪流的,但這樣冠軍不就有兩個人?不太喜歡麥特戴蒙在比賽時搞的那些小動作。而且車手就算了,怎麼連你這個車隊管理還不知道冠軍的判定法?
多看幾眼那個年代的賽車科技,包括「風洞」測試,沒有衛星鏡頭,車上無無線電,鳴槍後車手跑步上車,換車胎的方式……不然還以為閃電霹靂車一蹴可及呢。雖然我還是覺得決定車速的地方更多在研發室不是車庫,但還沒看過那種主題的電影。
猴子-熱帶雨林的比「糟糕」程度要好一點的求生。只知戰鬥、臣服於糟糕領導的少年兵。發條張的年度推薦之一。世界上因為某些人的錯誤而形成的一種殘酷生態圈,我們遠距看來是覺得不好,但強要他們不那樣而變成我們這樣或另外一種樣也未必是好事。
教宗的承繼-原本只是想單純的為精彩至極的宗教辯論而鼓掌,然後順便細看西斯汀壁畫,但看到後來居然連我也總算在「告解」與「原諒」中平靜了,能拯救人的終究不在人之外啊。
拉著人二刷,未避免他看到一半跑掉所以一邊跟他解釋劇情的宗教及人事衝突背景,也用從胡扯蛋那邊學到的方法試圖解讀視聽語言,還有我自己不算粗淺的天主教藝術象徵……應該能掌握個七七八八吧?畢竟本來也沒有藏得很深。旁人也指出幾個我沒注意的點。還是很好看。
阿莉塔-把特效的錢砸在無敵鐵金鋼的變型過程或撞得稀爛的廢金屬上看來不是我的菜。
羅小黑戰記-如果早知又是動畫改編我大概就不會看了吧,不過電影在劇情上的改動有些大,與動化劇集簡直不像同個作品。
打鬥時的特效我喜歡,尤其是在看過阿莉塔之後。不過畫風……特別是用色,看不太出來跟日式有什麼不同,髮形或許是最大的硬傷。具像場景最有中國味的是鄉村,其次是城市,最次是野外……以及獨棟建築…真是不像。人物個性塑造很樣版,特別是主角群,而且面攤者、面攤表情也太多了;心理曲線更是全在預料之中,所以整場戲對我來說沒有高潮,不過許多妖怪現代化和現代人的反應確實令我會心一笑。
多哥-應該是一部「正名電影」,一件多數多人來說是一件小事,對當事人是一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不要去糾正它?
比起最感人的動物片,這部沒有用很感人的方式來拍,他們在旅途中的辛苦及感情也沒有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敘事來處理,而且因為是99%皆大歡喜的結果,當然就不那麼動人,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平凡的英雄吧,一如消防隊員例行性的出生入死。所以放下你想要看神乎其計、感人肺腑戲碼的期待,這就是一部動人的小故事。
小婦人2019-馬馬虎虎,都是小孩子,說了要A其實還是做B。
登月先鋒-阿姆斯壯與他的同事的故事…?木魚說這部片與其是讓我們看到一次次突破,不如說是一次次葬禮。是啊,相較於後繼者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情,他們踏上飛船的表情簡直像在奔喪……
說實在我也不知道發展太空科技對不對,就像每次看那些受氣後變遷極端氣候影響的地方的新聞後,很難把情緒調整到下一則無論是貿易啊脫歐啊科技產值啊甚至是各種大型抗議衝突之類的人間新聞……我們到底在做什麼?
阿波羅13-在旅館裡看到一個片段,恰巧是那句著名的「我們有麻煩了,休斯頓。」所以立刻知道是演什麼而選擇看下去,而且因為是湯姆漢克演的,想必很勵志好看吧。再之前看到一個discovery節目,是講「所有的」登月計劃,所以並不集中在第一次登月,而在後繼者又在登月科技上取得了什麼進展,之後再找來看。話說看了這兩部又回想起「關鍵少數」,真會驚嘆以那時相較於今天那麼「落後」的技術竟敢做這麼大的夢呢!
故事頗突顯出事前沒人要關心此事也無電台轉播的尷尬,與後來全世界都深出援手做了很好的對比,但這總比「樹倒糊猻散」的情況要好得多了不是嗎。而且他們透露出的消息還真多,什麼壞掉什麼不足哪些太多哪些只能冒險都讓地面上的節目去分析,真誠實。還有我喜歡他們面對一頭亂麻或顯然不可能的問題的解決態度,很讓我覺得:這才是高級知識分子啊。
爆烈鼓手-胡扯蛋在「扯夜場」推薦的,扯夜場都是較重導演手法的分析,而我看完了還是對這方面沒什麼感覺。
我覺得,如果你是一個專業音樂人,你就不該讓音樂成為你達到其它目的的手段,所以前頭教授怎樣折磨學生我暫且可以放一邊。但他讓一個顯然不如男主的另外一個學生替代男主;更重要的是,他因為自己被趕出學校心生怨恨,騙男主登台害他在正式表演中出醜,這就太不應該了。一旦你讓你的喜怒超過你對音樂完美的要求,你就不夠格稱做一個音樂家了。
至於男主……他有真的突破自己的極限了嗎?如果最後那場表演是他只此一次的豁命演出,他需要那麼拼命才能完成一次表演,那麼他也沒資格當職業樂手。
狼嚎/潛艦追緝-這片比起「冰海陷落」,「武戲」少了很多,較重在判讀聲音的困難,快速準確的判讀就能做出好的判斷,反之就挨轟。但也未免太依賴這個聲納員了一點,同樣帶耳機的不是有有好幾個嗎。
不過如同火行者說的,這片的重點其實不在男主,男主雖能力高超,但他的情緒反應就是個普通人,碰到艱難決擇時選擇兩手一攤,幸好他也確實就是個小兵。嗯…不過那個大決擇……拍得也不是很重,我是說,故事不是環繞這個決擇一再疊加的,而是每個時間點各有各的任務,過了就過了,因此我看得很順很平,沒有很緊張。
裡面拍了更多船員的生活片段,雖然只有一下,但我們看到他們的訓練室、浴室、休息室和與炮彈併排的床舖。而且我也很高興總算知道潛水艇的逃生設備是怎樣的了,雖然這設備似乎無法讓人「全身而退」,而且能進去的人只能一次一個,看來身為在潛艦服役的軍人,「負傷退役」是件稀罕事。
我看了好一會才確定這是法語片。最後是兩艘潛艦都沉沒了嗎?還有控制中心面對撞擊時的準備動作居然包括拿膠帶在營幕上貼X……不合時宜的讓我笑了。
盜鑰匙的方法-好想叫堺雅人別再撅著嘴……故事的主題是:造成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異的是生活習慣和態度,不是起始點的金錢。至少在雙方是無家庭背景的平民之時,我同意此點。
發條張和木魚水心都為這片做過頗長的專題,所以我看了正片後不覺得自己有看到更多東西似乎可以理解……除了劇情有意思以外,片中人物,尤其是拍攝手法是非常「日劇式」的,對稱構圖和正面臉部特寫這些,還有人物雖是認真但過於呆版的重要情緒台詞,全世界就只有日本人說這些話時說者自己不會覺得尷尬。
啊,但我也就只是當它配飯用,以此來說是很合適的幫我渡過一頓晚餐。而此片最讓我賞心悅目的是香川桑的筆記,真是漂亮的鋼筆字啊。
1917-雖然確實(看起來)是一鏡到底,但比起真的有意用長鏡頭炫技的人來說,這片拍的複雜度不高,大多時候就是一直跟在主角前後跑而已,而且背景都是簡單的荒地、殘骸、線狀壕溝,最複雜的應該只有其中一個人死前他們分頭探查那棟建築物的運鏡。
看完有種跑得很累的感覺。最喜歡的是完成任務後沒什麼大家歡呼拍手的美國人風格,只有他被長官趕出來後一個副官的稱讚。抓個bug,他泡在河裡全身都濕透了,為什麼給長官的那封信、他從口袋掏出的遺物和最後的相片上半點水氣也無?
不羈夜-又是一部「時代片」。但是不好看。我是說就算是裡面的「片子」也不好看。音樂倒是不錯,有好幾段我幾乎覺得是為了配樂而拍的,雖然裡頭的音樂不是我的菜,通俗的炒氣氛樂。
為什麼所有稱得上是「明星」的人,墮落方式都是這麼俗不可耐?
鋼的琴-雖然這也是時代電影,照說不該這樣在意劇情的,但……畢竟說的是中文,很難不去關注他們在做什麼,以及以時代戲的標準來說,過深關注台詞的現場意義而不察其隱喻。例如開頭的送葬改悲樂為喜樂的理由,不正是這明明是個悲劇卻要拍成喜劇的理由嗎?
電影還拍了很多那個可說被廢棄的城市,哪裡都是一片殘骸廢瓦、倒塌破漏的建築物,有時一行人走在街上聊著天,更多的是要拍那條路。構圖常常很對稱,少許是對比的作用,但大多是用以集中視點…要再看一次。發條張在這片的評著重在背景世界,大批工人雖著工廠關門下崗,而且正是在大陸的集體主義最盛行時成長起的那代,所以尤其對「解散」敏感。蝦看也有改編(我覺得以他們的改動和配音程度已叫改編不叫影評了),一如既往的好笑,可不知怎麼最後加了一大段只有自加配樂沒有配音的原片畫面,有點狗尾。話說這電影原片最常讓我感到不耐煩的地方就是歌舞,總是很造作。
《驚喜挪威》-把這地方寫得好難玩,又貴又累又不舒服,再美的美景也讓人毫無興趣。之前兩本的臺灣部分雖然是差勁的對照(例如《芬蘭》比較的教育是現代的芬蘭比之作者自己小時候的教育),好歹也有那麼點名頭上的相似,在《挪威》講臺灣的篇章完完全全都是「橫插」,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在這裡提這個。雖然如果不是我無意讀他旅遊以外類的書,也看不到他對臺灣定位的意見,但……總覺得這樣暗渡陳倉不太恰當。
ps:到底是讓臺灣人改國名比較容易還是改憲法比較容易?
《編辭典》-好「日本」的用詞和翻譯:不這樣做不行、因此給某人添了許多麻煩真不好意思、雖然有點像在如何但還是沒辦法、某人如何真是了不起啊…一副「我都已經道歉了所以你就讓步吧」的面孔。
殺人回憶-好像沒什麼太特別的感覺……不過不難看,還行。胡扯蛋有講過這戲的鏡頭語言,長鏡頭,還有兩位警官的衝突到和解到互換……不知道耶,總忍不住問:那又怎樣?發生了一件終是沒能解決的事,但是改變了參與其中的人,如此而已。
蘇菲的選擇-終於看了這部……名作?至少我是很早在補梅麗史翠普的劇時就打算看這片,但那時在網上看電影還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拖到現在又想選個好日子看,於是他的連結也在我的最愛列上掛了一陣子。
選擇……片中蘇菲到底做了哪些選擇?第一次質疑父親的想法親眼去看那些該被滅決的人、選擇拒絕反抗軍、選擇去黑市買肉結果被抓、選擇與女兒分開、選擇答應偷收音機、選擇向軍官求救兒子、選擇一個幫了他的男人、最後選擇回到這個爛人的身邊。好像都沒有達成多好的結果……雖然若不是前面這大半生的悲慘遭遇,他應該就不會喪失後來隨男主奔向顯然幸褔得多的未來的勇氣,但……我覺得他還是有的……我覺得他應該還是有的,他明明比那個爛人更能掌握自己啊!當他回去直到死亡,面對的是正常版的爛人,這好像是唯一值得欣慰的事?
《報紙之死:我與美洲《中時》的創生與消逝》-我居然把這本書看完了!( ̄⬜ ̄)
會有這種驚愕一半與這本書本身無關,而是我自己這些年來看散文不看小說而使得自己「一口氣把一整本書讀完」的能力幾盡無存,再好看我也頂多只有看完兩三個單篇的耐力就放下,有機會再拿起時也以「前面看過了」為藉口隨便從中間一翻就看下去,當然也頂多就看兩三篇。這種習慣讓我經手的每本書我都只是讀過,從不敢也確實不確定到底有沒有讀完,但已可拿著這本書裡面的東西去跟別人講:「有一本xxx說過…」這應該是個壞習慣吧?至少確實令我讀書的耐性變很差,眼前的兩堆書,我在借的時候就半點沒指望自己能看完其中任何一本,但我還是借了,我在圖它們給我什麼呢?我配嗎?
唉,總之這本書我只有一開始跳過他人的序就一直在幾個小時內讀到底,然後又回頭把所有序看完。我想有一部分是因為內文的文字印得很大很舒服,再是中間有一段是我剛巧因公正在研究的「兩岸參奧史」,我為這個在網上奮鬥了一下午終於有個大綱,沒想到一低頭又在隨手拿起的書上看到整理好的版本,幸好兩者沒有衝突,而且書上還補充了重要關鍵詞。當然了,最終原因肯定是因為他的行文真的很好讀,我不知道該不該說「不愧是辦報紙的」,因為我也不記得自己有讀完一整份報紙或一整本記者寫的書的經驗。
它好看在哪?大概是因為其中時間短又事情緊湊吧?內容彷彿以事件一個個串連,稍有影響但不重複。這應該是說故事的能力?因為現實中的事件往往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會給你「等我把事情告一段落」的機會。雖然那也是一種敘事,但對我這種沒耐心等作者賣關子的讀者來說就不會是「好」書了。
還有我喜歡他細細解釋自己做決策考慮的事情,放頭版還是三版?訪問誰時問了什麼要用什麼?我這麼做是想要表達哪種意在言外的意思。他說的「深入」到夠簡單讓我看懂,也夠理想讓我信服,於是當事情結果不如他意時,我也覺得:如果是我大概也只能這樣面對!但他沒寫自己出國前與余紀忠的交情是如何陪養起來的,於是我對書中寫出來的余少了像他那麼多的維護,多了更多不以為然,那個部份或許「他序」裡面寫到在台北這邊人眼中看到的余能夠補充一點客觀上的同情吧。
還有,此書文字變化優美,用的成語新穎卻不會造成障礙。使用的新聞標題不會故作驚悚、似是而非,是我好久沒在各種媒體上看到的舒心大綱。很好看的一本書。
《活版印刷三日月堂》-為了找與《編字典》有關的小說《編舟計畫》而走到圖書館的日本文學區,但以我所知,圖書館內書排的最亂的地方就是第8類文學的小說區,書架上的分隔就算已細分到「後項編碼」的千分位也沒用,總有主動氾濫的別格的書,也有被動因讀者隨手一放而使一個格子裡什麼號碼都有……但就沒有你要的那本。總之我挑了本同作者寫的小說以及這本有那麼點相關的書,那本我也看了些,但很有可能不會看完。
這本書故名思義,是環繞於一座活字印刷廠的數個故事。特別的是每篇主人物視角都不同,但都是顧客而不曾是店中工作人員,於是故事顯得比較不那麼單調……但……其實還是頗為同一,我是說那些被這家店吸引的人、他們再去跟別人說自己在做什麼的這些用詞與反應,就是很單調、理想化。雖然我看完第一集後覺得這些溢美之詞還在忍受範圍內,但對書架上還擺著的第二集已無動力翻閱了。
斯巴達克斯/萬夫莫敵-經典老長片,剛好在最近兩次聽到它,一是發條張的「庫布里克導演系列」,一是其中主演寇克道格拉斯以破百高齡辭世的新聞。
真的要看才發現還拍了三季的影集,不在電影名後註名上映年份還要多翻幾頁才找得到呢。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先看了影集中的第一集。嗯……我不是很喜歡裡面賣血或放慢速的方式耶!看起來好假,反而讓我出戲。裸露倒還可以,但沒「權力遊戲」或「300壯士」來的自然。
電影超過三小時,目前只看完上半場。發現這歷史時間點就在「凱撒遇刺記」前面。不過瞧這人做的事……愈看愈懷疑有必要花三季的時間描述嗎?看完電影應該就差不多了吧。
看完了,好平淡。為什麼要等羅馬兵列好陣才攻擊?那女的對十字架上掛著的人那麼親未免太找死了吧?還以為男主在最後一場決鬥中得勝然後被擺手帶下去處死是對「奴隸的死輕於鴻毛」的展現,女主跟他深情款款的道別反而削弱了。
羅馬這邊講太少,男主本來不是調頭去迎戰龐貝嗎?怎麼最後還是跟金項圈打?演凱薩的演員很帥,可在劇情上完全無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