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恐怖電影

那天把希區考克全集賣掉了,因為實在覺得它擺在那裡很礙眼。

所謂的礙眼一方面是因為量的關係,二方面是因為它的內容。



不知道我們這邊的製片是怎麼想的,好像東西愈貴,它的包裝就要愈大。DVD就是個標準例子。明明發明DVD就是因為它容量大,可以省下四倍的光碟片。結果你竟然把它的殼子做得比VCD還大!這樣是對買者有什麼實惠?頂多是不用換片罷了。而且在我看了這麼多DVD後,老實說,我還真感覺不出來它的音效和畫質和VCD有什麼不同。

大陸在這方面就好得多了,一個兩到三個大的DVD大小盒子,裝了十張DVD,讓人不動心都難。我在那邊買的黑澤明系列到現在為止也看不到一半,但我可從來沒起心要把它脫手喔。



第二嘛,我覺得我跟希的電影頻率分歧真有點大。

他的電影基本上想要讓觀者感覺到心理上的壓力和被外在的影像、音效嚇到,但我對這兩方面的反應都跟他預期的不同。

先說後者吧,那就是我討厭看恐怖電影的原因。倒不是我害怕死人、鬼或骷髏,而是我討厭聽在這些鏡頭出現時的刻意特寫和尖銳的音效。

每次到這種地方就忍不住掩住耳朵,但還是過了好久腦裡還在嗡嗡叫。真搞不懂,真的有人在被嚇到的時後可以尖叫長達十秒嗎?我再怎樣都頂多「啊!」一聲而已啊...

另外是那種雞飛狗跳的場景,這在希倒是沒有(或我沒看到),但大逃殺的漫畫和電影裡面就有這樣的畫面。也許是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集體歇斯底里的狀況發生吧,這就接到前面的那個「心理壓力」了。

第一次意識到我有這種「事外人」反應的是一次跟媽一起看「蝴蝶夢」的時後,那個管家一直在新女主人的周圍放上一堆前女主人的東西,像是在宣告新女主人不配當女主人。因此每次管家和新女主人的對戲都有點詭異的感覺...這是我在後來才知道要用這樣的形容詞,真的在看的時後,只覺得管家陰陽怪氣、新女主人神經質。終於忍不住在正緊張(應該要緊張)的時後插口問了一句:「她們倒底在幹嘛啊?」

很煞風景,我知道,但我實在受不了這種莫明奇妙的場景。有什麼話就好好說,為什麼要在那邊一邊裝沒事一邊冷嘲呢?大逃殺也是,發現一個人突然中毒,然後所有人就開始尖叫、拿槍威喝、火上加油...我的天啊,搞啥飛機。



大逃殺在上映的時後曾被日本禁演,結果聽說導演回應:「希望青少年都去看這部電影,從中學到無意的殺戮是多麼沒有意義。」我不知道是導演真的這樣說還是記錄的人斷章取義,不過就以這句話來說,我覺得我一點都無法從這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心得。

這電影很奇怪的是它開頭的「立法原因」,他說,因為大人害怕小孩,所以制定了BR法。我沒看過原著的開頭,不知道這是改寫的很爛還是怎樣,但這樣的法怎麼可能讓小孩不作亂或讓大人全面控制小孩呢?

你真要讓全民劃一,當然是要用軍事教育。怎麼可能你平常放縱所有的小孩(連他們無故傷害老師都不管),然後突然在某一天抓了四十個小孩讓他們殺到剩一人,就能讓他們受你控制?

剩下的那個人(如果有剩下的話)不是變成瘋子就是開始反政府,這才是通常的心理制約,會以為他們會變乖?還真是天真的政府。

再說,全國同齡中只取一班?而且這又是半秘密的行動,誰會因此知道人的「邪惡」?假設被迫不擇手段求生是邪惡的話。如果你把他們殘殺的錄影剪輯播放的話(當然是剪掉那些煽情的鏡頭),應該是可以達到讓人不相信人的效果,但無論如何,要他們因此害怕和服從政府,那真的是妄想。

還有一點是片中常出現的煽情境頭,不知道是日本民族性就是如此還是巧合,為什麼男女之間告白或托付,都要以「保護她(女生的她喔)」做為核心?看《神劍》的時後還覺得有點感人,看這片只覺得可笑。為什麼可笑?因為這些小男生除了滿腔陰性熱血外什麼都沒有。

什麼是熱血?就是一股腦不怕死往前衝(會不會死以是否為主角而定);什麼是陰性?就是以恨為動力。

「守護」一個人絕不是代她死,而是讓她跟自己一起活。神劍中的人說這話時自己一定有足夠的定力,大逃殺卻充斥著無腦男和尖叫女。什麼是定力?就是她並不是你的命根子,即使她死了,你也會好好地活。一個人要去愛人,第一點就是應該把自己打理好。哪有人在遇上一人又失去她後就變得要死要活?這樣的「愛情」反而讓人退步,有何可取?

應該只是電影編劇出了什麼差錯吧?光看漫畫和小說下集就沒那麼多漏洞好挑了。



只不過,我們自己的偶像劇似乎沒逃離日本漫畫的影響,台詞不合常語之至,演員和角色也沒說那種話的本錢,卻...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