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作文:最近聽到的一句話

會買下這本書,其實是出於誤會。

那天難得買了一本新書《老貓學出版》,作者是某出版社的編輯,因此這本書當然很容易閱讀。首章在簡介了出版這個行業後,介紹了一本可延伸閱讀的書。作者說,這本書的年代已有幾十年,不容易購得,且書中所說的排版、印刷章程都已被新科技所淘汰,但是它的觀念、精神仍可在今日栩栩如生。

隔天逛舊書店的時後,偶然看到一本名為《編輯人的世界》的書。「難道就是這本?這麼容易就找到了?」我這麼自問。隨手翻閱,發現它是一本數十位編輯人所寫的文章合集。本書雖名為「再版」,實際上與初版所載的文章十之八九都已不同,所以延用書名,大概是因為內容主軸不變的原因。既然它所說的是編輯這行不變的精神,又有推薦,所以我在問過價錢後就把它買下來了。

回到家後隨意跳讀幾篇文章,領會各異,卻都是有感之作。即使發現並非那本推薦書,還是很高興地將它納入書架收藏。



這句話源自一位專司犯罪小說類的編輯。她說當她建議作者修改某個橋段時,作者們最常用的辯護詞就是:「可是這是真的!」、「我的父母真的就是這樣認識的!」。但是文學並不只是單純的敘述事情而已。巧合「可能」發生在現實中,卻不「可以」發生在故事中。因為文學(尤其是犯罪小說)是一個經過思維架構出的完整體,不該出現太過不合理的情節。作者應該要去凝聚一個讓不合理成為合理的佈局,然後才讓事件發生,而不該訴諸於巧合,即使那個巧合曾是真實事件。這位編輯說:「文學要比真實更真實。」

一般口語所說的真實,只是指實在發生過的事情。然而我們雖然明確地看到了眼前發生的事,卻多半對它的前因後果一無所知。文學的世界比之現實是虛幻的;進一步說,讀者與虛幻人物相比,又遠比後者所見的更為真實。因此對故事中人的理解越多,就是對自己了解越多。文學可以擴大人的生命經驗。穿透虛幻的表象,我們看到了更真實的人生。

***

一看到這句話就有所感。想要再說一遍,又無法用「感」文自然吐露。想起那次的作文題目,因此使用了這個形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