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1.概念 2. 心苗湧現的字句<o:p></o:p>
蝴蝶在《禁咒師》中一再提起《陰陽師》這本書,《陰》的前後推薦也重述此書對「咒」的定義:「心苗湧現的字句」。這是在說,術者不需要非得依著前人的文照念,而該說出當下心有所感的語句。
可是就我看《陰》頭兩本的心得來說,我不覺得晴明故事中有緊抓住這個主題。晴明收妖的過程並不驚心動魄,反而像在敘述故事般地輕描淡寫。他沒唸什麼「心苗湧現的字句」,甚至多半一句話也沒說,妖就收服了。
收妖除外,晴明最常說的「咒」其實只是「概念」的意思。即當我們用「石頭」叫石頭的時後,「石頭」對於石頭就是一種咒。這跟《老子》所謂的「有名,萬物之母」是同樣的思路。晴明的朋友博雅老是被晴明對咒的解釋弄得一頭霧水,不是因為他是武人或魯鈍,而是他(代表所有既定觀念)把咒想得太神聖,又把「名」想得太平凡的緣故。(以為咒是什麼神聖語言,不可任意更動翻譯;以為名詞、概念只是對事物的描述,而忘記人是用概念來認識事物的。)反而是有感於《陰》而作的《禁》,才對「心苗湧現的字句」有所發揮。
<o:p> </o:p>
咒型:1.召喚 2.攻擊
《龍戰士前傳》也對咒有所論,他認為根本沒有唸咒的必要。可是《龍》中使用的咒型與《陰》和《禁》有決定性的不同。《龍》的咒是召喚神魔或精靈的工具,程序是術者唸咒召喚精靈(例如水精靈),精靈有某種特殊能力(趨動水),祂將能力分給術者,術者再用此能力的效果(水)對敵人進行攻擊。這可稱為「召喚型咒語」。但《陰》所謂的咒不同,他們的咒無論內容和用心為何,都是直接對對方進行作用的武器或工具,算是一種攻擊型咒語。既然是要用來影響對方的,說寫自有其必要性。
《龍》的諾查‧丹瑪斯所以說所不需唸咒,是因為所謂的「召喚神靈」,其實是術者將自己的氣變化到與神靈同步,引起共鳴。所以與其說術者唸咒召來神靈,用向神靈借來的力量打敗對手,還不如說是術者改變氣,讓神靈的能力附於己身,二人一體打敗對手才是。能夠讓神靈附身的關鍵點在於讓自己的氣與神靈產生共鳴,而非咒語本身被神靈聽到或聽懂,所以唸不唸咒、咒文是不是古語和能否召來神靈是完全不相干的。(所以《禁》中的術者才可以用各式各樣的「咒」來召喚同心的式神。)
《禁》說,唸對術者來說無所感的古咒能對神靈有所影響,是因為那個神靈留有被創出此咒的術者用此咒收服的記憶,所以當其他術者使用同樣的咒時,困住神靈的不是新術者的功力,而是祂自己被收服過的恐懼感。也就是說,新術者其實是狐假虎威,而且自己也相信這咒的力量,多少能投注一點心意在咒中。只是無論如何,這都比不上術者自創、能完全表達出自己意念的咒語。
<o:p> </o:p>
神靈:1.人類 2.自然界
就我對神靈世界的無基礎分類(所以不必問我為什麼認為有神靈世界)來說,我認為神靈有兩類:一是來自人類;一是來自自然界。人死為鬼,但有被人祭拜、祈求、詛咒、愛恨的鬼就會因為加在他身上的念而有了不同於被人遺忘的鬼的能力,不致魂飛魄散。魂飛魄散在此處沒什麼貶意,也許人間的一口氣、自我的存在值得留戀,也許放下一切成為虛無或投入輪迴才是灑脫,也許吧。
與鬼的溝通,我認為越是年輕的鬼越依賴實質之物。例如一定要「指名」跟祂「說話」祂才知道。但越大的鬼應該越能擺脫語言的限制才是(就跟活著時一樣,時間越常學得越多)。所以禱詞一定要說出來嗎?需要用這個鬼在世時所用的那種語言嗎?一定要對祂說完整的句子而不能只是一種意念嗎?我想是不必的。就如諾查所言,當自己與神靈能夠以精神往來時,言語何益?
自然神靈相反,越低的神靈越無法與人類語言與之溝通。因為語言是人造物,與自然無涉。所以人要與自然界來往,就應該回歸自然界的溝通方式:肢體動作或殺氣與善意。越高的神靈越可以用人間概念溝通,當然不是這些神靈依賴人間實物,只是祂們既然存在了那麼久,也該能容納人間這不自然的自然界了吧。
<o:p> </o:p>
看過兩本《陰》,但對它實在沒什麼感覺,反倒是另一套小牌的《陰陽師》漫畫讓我有所領悟,雖說我終究沒看完它。故事是少年晴明成為陰陽師的契機。彼時的晴明是個能力超卓,性格卻難以捉摸的詭異天才。嫉妒又羞愧的凡人形成了排擠意識,其中包括他的父親。晴明對此感到悲傷,漸漸與人群疏遠。後來,一個惡勢力來臨,並且總是出現在晴明出現的地方。眾人分為兩派,一是認為晴明就是惡勢力,另一持否定意見,且想拜託晴明對付此次災難。前者的勢力較強,且晴明本來就無意保護人類。時間久了,所有人的處境都變得更加困難,前者雖話說得大聲,卻也抓不到晴明或阻止惡勢力殺人。故事接著就往偉大結局的方向走了:晴明決定保護人類、與惡勢力大戰後得勝、眾人洗心革面、晴明成為陰陽師……大概就是那樣吧?就是不看也可以預見,反正都不是我看的重點。
弱方勢力來招攬晴明的人,是晴明的老師。他說,希望晴明成為「神」。晴明對此說詞毫不動心,但後來老師加註說:「這也是你父親將你託付給我時的心願。」照晴明的觀點,父親對自己的想法與眾人對自己又妒又懼是一樣的,可老師說父親其實是怕自己的平庸擔誤了天才兒子,才把兒子交給別人。
博雅在兩個作者筆下的基調不同。這兒的博雅是個個性沉穩,冷靜而有洞見的人。他對老師說,這不過是你想招攬晴明的手段而已,你雖然說讓他自己決定不加干涉,可你還是對他說了這樣一個漂亮的謊,語言一旦出口就有影響他人的力量,即使那只是謊言。的確,晴明和讀者多半可以感覺到老師是在遊說晴明,可偏偏這樣的謊話是晴明最希望發生的事實,晴明再怎麼不相信都會抱有一絲希望。最後就憑這一絲希望走上老師要他走的路。套句小說晴明的一句話:「這也是一種咒。」
<o:p> </o:p>
影野的死亡筆記本同人小說《BP》有個設定:突然出現一批DN殺不死的人類,在血液鑑定後發現他們有基因突變的現象。醫生推論是因為DN殺死的人太多,引起人類這個生物群產生危機意識,於是有了集體的基因突變。所以說,用DN殺人一定本來就屬於生物圈的食物鏈系統內,而不是一種絕對的超越力量──死神不是神。
如果DN屬於自然界的話,我想DN的殺人方法該算是「咒殺」的一種吧!只要想著想殺對象的臉,將他的名字寫進DN就可以達到殺人的效果。不過DN咒需要的名字一定要是真(原)名,比起一般「有回應就算」的名限制較嚴。DN像是一種殺意增幅器,可以讓普通人帶有意念的文字化為現實(而不是只有有能力的人有「言靈」能力)。其實所有的意念以至語言文字都有類似的力量,只是不如DN直接而有形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