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通鑑6-1 則天女皇 恩威並施 (2/2)

(續)

六、  劉子玄評論時政 史學家關心當前


劉知幾上疏陳四事:1.反對大赦。因為有很多大赦(計長壽元年至萬歲元年的五年間,共有六次大赦),所以有人就趁機做壞事。大赦是「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2.升官太易。每有大赦,必賜階勳。3.任官太多。很多人都有官,官階又都很高,這似乎沒什麼意義。4.地方官流動太快,才剛熟悉地方事務就被調走。


看這些評論不是要記得評論的內容:很多大赦、很多官;而是要把握住他評論的重點在哪裡。像是劉知幾在意的就是整個時代的氣氛以及造成氣氛的因素,當然最重的還是時政的評比。


 


七、  考異記有文士寓言 不足憑信 仍有其義


此章重點為陳寅恪的〈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武后有一個男寵,因為來來去去不好看,就把頭髮剃光扮成憎人,名為懷益。恃寵而驕後武后就把他給殺了,這段的考異中引了李商隱一段話,最後又評說這是文士寓言,不取;但是如果不取又為什麼要抄下來呢?大概是因為好看吧!裡面說:武后是陰,站在陰位要發揚陰位的特質。如果硬要做陽位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又為什麼要親近男寵呢?如果「屏去男妾,獨立天下,則陽之剛亢明烈可有矣。如是過萬萬世,男子益削,女子益專,妾之願在此。


陳寅恪在這裡引了一道高宗的詔書,裡面講武氏「門著勳庸,地華纓黻……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陳寅恪說:「高宗此詔以武曌比於西漢『配元生成』之王政君,姦佞詞臣之文筆固不可謂不妙,然欲蓋彌彰,事極可笑,此文所不欲詳及者也。」所謂「配元生成」指的是漢元帝沒有兒子,於是找一個人去看面相,看哪個女人可以生出男孩。結果在一個很基層的地方看中一個女子,將她迎為嬪妃,然後就生了後來的漢成帝;這位女子就是王政君,也是西漢後期讓王家專政的王太后。詔書前面說武氏背景高貴,又把她比做出身很低的王太后,這當然是「欲蓋彌彰,事極可笑」了。


陳寅恪引此文是要讓讀史者注意一點,就是武后不是原本在中原的貴族,而是出於山東寒族。當她一攫取政權後,就把全國的重心從洛陽移到山東,「重進士詞科之選舉,拔舉人才,遂破壞南北朝之貴族階級,運輸東南之財賦,以充實國防之力量諸端,皆吾國社會經濟史上重大措施,而開啟後數百年以至千年後之世局者也。」這是陳寅恪對武則天在歷史上的作為的解釋,認為武則天在歷史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陳寅恪這位史家重的也是社會風氣與人們心裡的想法,他說大多人都喜歡談武則天有男寵的事,可是就當時社會風氣來說,這件事其實是無所謂的。為什麼會無所謂?可能是因為李唐跟外族的關係來往很密切,所以男女之間是比較開放的。總之,時代風俗一直在變化,成見會讓人看不清重點為何。


 


八、  利害之機 不可輕舉措 定策之時 應細察情事


突厥要和親,條件是要唐把安西四鎮的戍兵撤走、分有十姓之地。郭元振上書說:「這件事要好好商量,因為影響會很大。如果不答應,突厥就要向離我們很近的甘、涼用兵,太危險;可如果答應了,我們就要失去我們一直擁有的甘、涼兩地,失信於民,這也不好。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回突厥:『四鎮、十姓的地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我們佔有它是為了防範外來勢力的擴張。如果你要的話,就把你們佔去的吐谷渾和青海還給我們。』如果吐番不肯,我們也不肯;如果他們答應了,那他們的損失也會比較大。」他這是把球再拋回去,武后答應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郭元振說的話絕不只這點,這些只是摘要而已。他真正的精密分析讓武后一聽就知道道理。


郭元振之後又說:「其實吐番的統治者跟人民的對外態度是不一樣的,人民希望安定,統治者則希望對外用兵獲得利益;這樣的矛盾讓我們可以利用。」郭元振做了很完整的分析,武后也可以完全理解其中的價值。


【折衝樽俎,如何占有優勢?】


這件事明明是吐番要得到利益,可是郭元振在深刻的思考後,武后支持他,反而使得唐這邊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郭元振的方法是1.先判定事情的嚴重性,然後2.從多方開始進行考量,最後3.設計出一個看來是公平,其實對己方有利的策略。如果對方不採納,吃虧的還是對方。這樣子的步驟本身就不是計算,而是講道理了。


 


九、  奸酷之臣除去 眠者之背帖席


這章的第一段在講來俊臣有多壞多壞,第二段說他有非份之想,但是武后不處理。武后為什麼不處理?當然是覺得來俊臣沒什麼大不了的能力(比起她自己)。後來又有人上報說來俊臣有天文數字般地財產,且被他冤死的人太多,於是武后就懂了。那麼,武后到底為什麼要殺來俊臣?


【奸邪小人,有何特點?】


當奸邪小人可不容易,首先要能力強、反應快,才能夠被主子所用;來俊臣能自比石勒,可見他的聰明才智是高的。另外,奸邪小人要心狠手辣,甘為爪牙。小人當然為君子所不齒,但是他們也很清楚自己的下場會很慘。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大概就是認為人生只有一次,要享受就趁現在吧!來俊臣這麼想,也是唐朝人普遍的人生觀,因此唐朝人是悲哀的。


武后清楚來俊臣是怎樣的人,她也需要這種人,用盡來俊臣到最大限度;一旦開始走下坡,來俊臣就被捨棄了。這是武則天用小人的方式,也給想當小人的人一個告誡。


 


十、  契丹小孽 數敗唐軍 假手突厥 平定亂事


我們會覺得奇怪,怎麼唐朝的軍隊打契丹會這麼吃力?契丹人用點小計謀就把唐朝軍隊打垮、抓走唐軍將領。最後還只是因為契丹人自己出了問題,才假手突厥人把契丹人打走。


【契丹小孽,何以成大敵?】


契丹的強領為什麼表現優越?歷史上通常都說:遊牧民族本來很弱,後來因為跟漢人接觸,漢人教他們,所以他們變得很聰明……。好像總是漢人最偉大,可是這裡怎麼符合這樣的解釋?因此,遊牧民族一定有他們自己的智慧。事實上即使是漢朝打匈奴也佔不了什麼便宜,外交、謀略大多吃虧;最後能勝只有一個原因:因為漢朝大。唐朝為什麼不敵?可能就是前面以黑齒常之為代表的傑出將領都被殺光的原故。


但是大敵沒有成為大患,應該也是即使在外吃了敗仗,朝廷裡面還是相當穩定的。


 


十一、  昔日何反者之多 姚崇解太后疑惑


這段很簡單。武后說:「我可是很守法的,上告來的狀書都說要殺,而且犯案的人都自己承認了,我能怎麼辦?」姚元崇回答:「因為不承認就要受酷刑,被冤枉的人寧可早點死掉算了,可是其實大多數人都不該殺。幸好酷吏已經都已伏誅,以後不會有這種事了。」武后很高興。


 


十二、  突厥默啜據地萬里 有輕中國之心 狄公仁傑分析情勢 遂安河北之人


突厥才是真正的大患。突厥可汗默啜讓降強閻知微招諭趙州(閻知微降突厥的事在聖曆元年9,閻知微在趙州城下跟突厥人拉著手唱歌,趙州將軍陳令英在城上問他不覺得慚愧嗎。閻知微微吟:「不得已。」既然說是「微吟」,當然不可能有人聽見,只是要表示閻知微如果不投降,自己只有死路一條。這是當時角落的一個小鏡頭。


狄仁傑擔任河北道安撫大使。那裡的人在被突厥統治的時候都聽突厥的話,突厥人走了,人民很害怕又被唐追究,所以都躲起來。於是狄仁傑上疏:「1.河北人在當初要打突厥人征兵時逃走,這對有讀過書的人是很丟人的事,可是他們只是百姓,所以不該責怪他們。2.突厥人走了,唐朝人一來如果又是耀武揚威,要清算殺人,這樣做是不對的。3.對百姓應該採安撫的政策,不然他們只會更害怕。」武后同意狄仁傑的建議,於是狄仁傑做了一些事情,讓河北安定下來。


【大臣論事,動人之處何在?】


狄仁傑真的有悲憫之心來體會民眾,並且能夠很清楚地將這樣的心情傳達出來,讓武后一看就明白。


 


十三、  氣概軒昂 緣於天生 識見深遠 早已料傳


說武則天其人的最有名故事是什麼?


吉頊是一個能力很強、學識豐富,容貌出眾的人,武后很喜歡他。吉頊看到武懿宗貌不驚人,各方面都比他差,於是對武懿宗很不客氣。武后警告他,可是之後吉頊還在炫耀,武后就生氣了。


武后說了一個故事:「太宗有一匹沒人能馴服的馬,我說:『給我三樣東西就能馴服:鐵鞭、鐵鐹、匕首。鐵鞭打了不服,用鐵鐹把牠套住,再不服用匕首把牠殺了。』太宗狀朕之志。」這就是武則天最有名的故事。


唐太宗自己也是個又聰明又有能力的人,他都覺得當時還是小女孩的武則天有氣勢,可見武則天是如何有精神的人了。


 


十四、  尊為國老 敬重不已 薦賢為國 非為私也


但,武則天也不是個目中無人,高傲地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她對狄仁傑非常客氣。狄仁傑要拜她,她說:「你不要拜,你那麼老了,看到你拜我覺得難過。」然後跟別人講:「除了軍國大事,不要麻煩狄公。」狄仁傑一死,她說:「朝堂空矣。」她對狄仁傑就是這樣的器重。


當狄仁傑任魏州刺史的時後對百姓很好,於是百姓為他立了生祠。後來他的兒子景輝當上魏州司功參軍,表現很差,百姓就把這個生祠給毀了。當然我們會問,怎麼這個父親這麼好,兒子卻那麼壞?制式的解答說:那是唐朝,不重教育;然後誇讚一番自己的時代多好多好。胡三省在這裡想到的是:「史言狄仁傑盡忠,所以勸天下為人臣;言其以景輝貪暴而毀祠,所以戒天下之為人子。


船山在這裡講:人才要有一個志向、一個氣量;而且志向要能堅持下去,氣量要能在實際的事情上表現出來。突厥人來了,城裡的人叫人趕快進城,不要管收成;敬暉為刺史,認為收獲是一年努力才能得到的成果,因此叫人民去收割,收完再回來;這就是有氣量。


 


十五、  近侍佞幸 竊勢弄權 朝廷忠良 聯手抗擊


張昌宗說:「魏元忠要謀反,張說有聽到。」張說正要進入時,宋璟、張廷珪、劉知幾都告誡他不要說謊,就算死也可以留名青史的。張說進去後武后問他話,還來不及回答,魏元忠就畏懼起身問他是不是也要陷害自己。張說喝斥他:「你是宰相,不要學鄉下人那樣吵鬧。」張昌宗等人催促張說趕快回話,張說說:「在陛下面前張昌宗都敢威逼其他臣子,何況是在其它地方呢?我說魏元忠沒有謀反。」


武后問張昌宗為什麼說魏元忠謀反,回答說:「張說說魏元忠要做伊尹周公之事;伊尹放大甲、周公攝王政,這就是謀反。」張說說:「我講的是伊尹周公之道有多好,沒有謀反。」武后把張說關了起來,魏元忠則被貶官。


大臣在朝中的表現,什麼是最困難的?就是力抗群奸,志不移。因為群奸是小人,他們可以使得所有跟他們作對的人都性命不保。可是在這一場抗爭中,對抗的群臣雖然知道他們有可能會失掉性命,但是他們也知道他們不必然會失敗,理由還是因為最上面的是武則天。


 


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說:「唐太宗在貞觀之治立下了一個很好的規模,高宗時整個情勢下降,但是到了武則天,文臣武將的優越表現不少於唐太宗;讓太宗的規模能延續下去,這是武則天最主要的貢獻。」因此我們看歷史,了解歷史上最利害的女人;看到她有多麼的可怕,又有多大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