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通鑑6-2 皇后公主 干預政事 (1/2)

515 資治通鑑-盛唐前後


貳、皇后公主 干預政事


l          推薦書:《邱吉爾的黑狗─憂鬱症與人類心靈的其他現象》 Anthony Storr 立緒出版


前幾天四川發生了大地震,回想九年前當臺灣發生921時,人們心裡有什麼想法?有沒有覺得大難臨頭、前途茫茫?似乎沒有,大家都相信一定能走過去。


一星期後到學校去,看到劉兆玄在打網球。第一個想法是:可見劉兆玄沒什麼事,事情都是李登輝一人指揮。第二個想法:他還有心打球嗎?他可是行政院副院長呢。


劉兆玄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看了李四端訪問他的節目就可以發現這人的反應有多快多準;如果不能從中發現他是一個這樣的人,就不能明白通鑑中所說的人物到底是何等聰明。


李四端問:「你對於新的內閣人事都很滿意嗎?」他當然不能直接問:你覺得賴幸媛怎麼樣。但是劉兆玄立刻明白了,說:「你是不是問賴幸媛?」李四端回答:「是,聽說你反對。」劉兆玄說:「反對這兩個字對我來說是重了些,我是有些顧慮。」他解釋了一下,答案看來是還好。李四端後來說:「那麼看起來就沒什麼衝擊了。」他回答:「沒有衝擊是謊話。」最後李四端說:「大家對你期望很高,你要不要跟大家講一聲:期望不要這麼高?」他說:「不,大家對我們有期望,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好。」這就是劉兆玄。


劉兆玄在清華大學擔任校長時,主持校務會議從不超過兩個小時;毛高文(音)當校長時,沒有少於四個鐘頭;沈君山當校長時,下面一片混亂。所以這是劉兆玄,他是一種天生有政治才幹的人。所以今天選行政院長,捨劉兆玄應該是無他人了。


我當初聽到馬英九說選人標準要「德勝於才」,還以為這是對劉兆玄下的禁令,結果還是選了劉兆玄;可我認為他的才比較高,這人真的是很有才幹,但是給人的感覺並不是很能夠讓人敬佩的。


二十幾年前我在東吳大學當系主任,找去「革命史間研究院」(音)受訓一個禮拜,聽到好多人報告,印象最深的是孫運璿。他站在那邊低著頭講,講了40分鐘,內容我一句都不記得,但是感覺得到,每一個字都是從他心裡面講出來,是那種真心誠意的話。我覺得這樣的人才是有德之士。


地震帶來一個很大的災難,我們可以看到,災難隨時會降在大家的身上。介紹的這本書是要我們對自己的內心有更多的了解。這本書在講憂鬱症,可是為什麼要看一本憂鬱症的書?其實重要的是人類心理。


我們講歷史時,常常講到「那時人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怎麼感受的……」如果我們覺得這是了解歷史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對人們的內心世界與內心中很深刻的地方有所理解?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理解內心世界中一些模糊不清的角落。裡面談到一些歷史上的名人及作者的名朋友,也談到佛洛依德和榮格;很明顯地他不贊成佛洛依德。


裡面講到「精神分析為何不是一門學問」時說到:「在精神分析治療的過程中,觀察者的主觀經驗與偏見,不可避免地會干預觀察的進行。因此,不論觀察如何保持超然,其所做的觀察,都無法與化學或物理實驗相提並論。」我讀這段時就想到,歷史也是如此,歷史上不論是如何地要保持冷靜、公正客觀地態度,但是總不能像科學一樣地客觀吧,總是有一些感覺、主觀的因素參雜在裡面。


他講到:「佛洛依德一直希望自己被人以『科學家』看待,在生涯的早期甚至絕不承認自己會放棄這個角色。但依我的看法,他這種態度其實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如果不曾有人宣稱:精神分析是一門科學。關於其地位的爭論,也就不至於鬧得這樣走火入魔。在過去30年中,約翰‧包爾畢(音)可能是一位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分析學家,他曾經說過:『佛洛依德的態度阻礙精神治療的發展長達50年。』」佛洛依德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讓我們看到人類文化進步中,有一個非常幽暗的那一面。但是佛洛依德是不是就是讓心理分析、心理治療大步前進?其實並不盡然。


有一句很小但很喜歡的一句話:「我有一個朋有說:『彬彬有禮,本輕力重』。」一個人彬彬有禮要花多少功夫、資本?其實沒有,所以說「本輕」;但是收到的回報是非常地大的。我覺得這句話實在好。「我們所講的良知是對一己行為所做的內在調控,其養成有賴於旁人的愛與尊重,而不是基於恐懼與懲罰。」恐懼與懲罰沒有用的,真正使得這個社會變好的,真正使得人生中能夠有一些力量的展現的其實是愛與尊重,我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非常地好。


我看了這本書覺得很棒,後來又看了一本很恐怖的書:《記憶 vs. 創意──壓制性記憶的迷思》Loftus & Ketcham著,洪蘭翻譯,遠流出版。這本書讓我了解到:記憶是可以被植入的。有很多根本沒有的事,但是他用各種方法(引導式詢問、集體回憶)插在你的腦袋裡,你就擺脫不了。


平常不太愛看心理學的書,這是一位同學推薦給我的,看了覺得很不錯,而且它也得到相當多有公信力(亞馬遜、時代)的推薦讚揚,這些印在書皮上的推薦,可能給我們一些很好的提示。所以如果對人類內心中最幽微深刻的角落有興趣的話,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它值得一看。


 


l          上課筆記


一、患難真情愛 權勢共享持


中宗與韋后在被監禁的時候培養出深厚的感情,於是當中宗被扶上皇位後,就讓韋后分享他的一切。大臣勸阻,理由是「陰陽不合」。


【權勢與愛情可以結合嗎?】


當然不能,因為這是不同領域的事,可是為什麼大臣不以這點來勸阻?因為如果用這個理由,就不免把武則天的能力拿來跟韋后比較,後者當然是不如前者的,而這話不好聽。


 


二、政局錯綜多變 不可掉以輕心


武后被逼退後,黨羽親族仍在朝中。五王以為他們成不了大事,所以不處理。


【認識政敵,容易嗎?】


武三思一方所以能保有權勢一方面是因為三思子崇訓與中宗最喜歡的女兒結親,一方面是有上官婉兒;她善長吏務又聰明,連武則天也喜歡她。


當五王終於查覺到情況不對而上告時,已經來不及了。


 


三、鬥爭激烈 小人乘機而進 政情變動 百官各有盤算


鬥爭激烈,旁人觀察到真正的權力掌握在武三思手中,於是紛紛投靠之。他們讓皇帝升五王的名,實際上奪走他們的實權。


考異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常被用來解釋五王為什麼失敗:武后善於化妝,技術好到看起來像青壯年。一次中宗來請安,太后故意讓他看到沒化妝的樣子,把中宗嚇了一大跳。太后解釋是被五王嚇成這樣的,令中宗決定開始對五王下手。故事一般可以解釋成武后即使到了最後依然有很大的能力,但宋朝人(應是范祖禹)不這麼解釋,他說:「中宗頑鄙不仁,太后雖毀容涕泣,未必能感動移其意。其所以疏忌五王,自用韋后、三思之言耳。」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宗沒有被武后嚇到,他真正對五王動手,還是因為三思等人的緣故。看得出來這位史家眼中的中宗是怎樣無能的一個人,無論我們對他怎麼想,都在看歷史的時候要記得,不要只看耀眼出色的人物。


【百官面對政情變動,如何思考?】


首先,看到政情有一個趨勢;第二,這個趨勢是好的嗎?第三,如果是壞的,要不要藉機取得好處?第四,能不能對抗或保持中立?最後,如果不能或不願的話,就急流勇退吧。


 


四、賣友求榮 小人行徑 詩名雖普 品格低下


講到宋之問其人,在《唐詩三百首》中占有一篇。但其人所做所為,令人多有批評。


 


五、政局敗壞 有法不依 人情澆薄 無理可言


武三思派人造謠,讓五王被流放後被偷偷殺死。武三思說:「對我好的就是好人,對我不好的就是壞人。」標準的小人之言:是非不分。


【小人能以能掌政?】


其實靠的不過是造謠和偽造命令罷了。這個時代的政治鬥爭與武后時代相比如何呢?一樣是很激烈,可是每一個人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事,並且相信武則天有能力分辨誰是誰非,令人願意在她的嚴威下作事;反之中宗時代完全沒有這種動力。


 


六、太子起事 兵臨玄武門 皇上露面 策動羽林軍


太子重俊受不了武三思等人,所以起事了。他殺了武三思,衝到玄武門下。皇帝帶著韋后、公主、上官婉兒避到門樓上。後來,皇帝對下面將士說了幾句話後,士卒們就倒戈了。看起來只是一場鬧劇,因為太子及其將領都面目模糊,看不出個性,也就沒有成事可能了。


 


七、與時俯仰 中外失望 憤鬱難抑 下場淒涼


魏元忠在武后末期跟酷吏鬥爭後被貶走,現在被迎回來,眾人對他繼以厚望,以為能開啟新的風氣,可是他什麼也沒做。袁處客寫了信給他,要他注意十件事。歸納有三個要點:1.官多品質差。2.宮中人干政。3.太多和尚進出宮廷。結果魏元忠還是沒照做。


到底魏元忠為什麼不做事?他自己說是因為年老力衰,實際上應該是他牽涉或參與了太子起事;皇帝雖然因為他與武后的關係好所以不處置,但也足以讓魏元忠不敢表現了。


【聲名不保,原因何在?】


是本人變了還是環境變了?就魏元忠來說,是因為後面的原因;在武后時期,大家都相信自己有所保障。並且若魏元忠真的無心政事,又何必參與太子起事呢?


王船山想到的不只如此,他說武后的時代是一個激昂的時代,人們無論是在看事的態度還是應事的手法都是很激昂的;但是中宗時代已無此氣份,人們只有跟著俯仰。但是船山還講到,人是不是應該受制於時代風氣?當然是不該,人該有一個修養,讓自己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都有堅守的原則,這才是君子。


 


PS:唐代的科舉或任官制度在通鑑中都有記載,可是在講義中都未選錄。因為歷史有兩種,一是「歷史家的歷史」:對過去的全面都進行了解;另外一種叫做「公民的歷史」:要做一個好公民而讀的歷史;本系列課程顯然在後者,所以重點會放在了解人事事務上,了解過去有哪些非常精采傑出或庸劣黑暗的地方。


我在歷史學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可是並不是要把這些東西全部教給所有的學生。在歷史系裡學到的是「歷史學」;在教給學生時叫做「歷史課」。這兩者的內容有很多是重複的,但也有些是不重複的。歷史學的目的在於對過去世界的認識;歷史課的目的、對象是對於今天學生的教養;這不一樣。可是今天沒有人談歷史課要怎麼教,也沒有去想做為一個公民應該知道怎樣的過去。


我們今天讀《資治通鑑》,它好像對於一個公民應該了解的過去提供很多滿有意思的素材。所以我們就以這些東西來談。


 


八、韓公本意築三城 擬絕天驕拔漢旌


標題這兩句話出於杜甫的〈諸將〉。張仁愿受封「韓國公」,他發現突厥每一次進攻都先在「拂雲祠」集結,經過祈禱、分派任務後就進兵,於是覺得這個地方很重要,位於大漠之南、黃河之北。他打算把這個地方拿下來,兩邊各築兩個城,形成對突厥的一個整體防禦。


當時,唐休璟反對這個主意。他說:我國自漢朝以來都沒有越過黃河,這樣做太危險。張仁愿不聽,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城修好。然後,他就以這三個城為基礎,建立了一個北方的國防重鎮。


 


﹝註﹞則天皇后長安二年(702年)-13癸未,宴論彌薩於麟德殿。〔麟德殿在大明宮右銀臺門內;殿西重廊之後,即翰林院。是殿有三面,亦曰三殿。〕時涼州都督唐休璟入朝,亦預宴。彌薩屢窺之。太后問其故,對曰:「洪源之戰,此將軍猛厲無敵,故欲識之。」太后擢休璟為右武威、金吾二衛大將軍。〔龍朔改左、右威衛曰左、右武威衛。〕休璟練習邊事,自碣石以西踰四鎮,鼦亙萬里,山川要害,皆能記之。〔碣石在遼西,四鎮在西域。此言唐之西、北三邊,其山川要害,休璟皆能記之也。〕


 


張仁愿在建城的時候不重防禦力,他說:「軍隊就是要進攻,防守不重要。」後來的強領常元楷覺得防守很重要,造了防禦工事。於是大家就明白,這位強領是比不上張仁愿的。


【名將展現怎樣的氣概?】


1.                眼光深遠:奪重地,不怕去沒有人去過的地方。


2.                處置有方:能在最恰當的時機奪下領地,又在短時間內把城建好,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


3.                行事精神。


 

(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