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影集「LIE TO ME」

在看美國影集LIE TO ME,最針對這個名字的翻譯是「別對我撒謊」,但這名字的直接翻譯卻是「對我撒謊」,呵。
其中一張海報是主角兩隻手握拳,打擊面對著觀者,十隻手指的指背上寫了影集名字的各個字母,佔了將近一半的畫面,遠看讓我以為是某部恐怖電影。
看完第一季了,最難找的竟是第一集,我是從那介紹網站的順序看的,所以是從第九集建築工地倒塌事件開始看,不過這沒什麼障礙。後來為了看第一集終是下載了一個軟體,關電腦時發現那軟體是會一邊看一邊真的把影集下載下來的,之後要記得刪黨。

看這影集,很容易犯的錯誤是把它當成科學紀錄片,以為他是在告訴你人在做出甚麼動作的時候就代表什麼心理感覺,所以你可以用這套方法去辨別周遭人的心理。可是不應該是這樣的,這影集雖然以微表行的科學研究做為主要元素,卻終究是一部懸疑推理劇,它固然花很多時間去跟觀眾解釋如何捕捉微表情──不只是一閃而逝的面部表情,還包括肢體動作、人耳無法察覺的音調變化、話語用詞,當然還有最普遍的心跳血壓或是眼睛視線──但就因為在這個部分是絕大多數的觀眾不曾理解的部分,所以影集在這部分的表現方式就只能「灌輸」,跟上課沒什麼差別,觀眾無法質疑,影集也不曾安排它們這套理論的不足之處(事實上哪有一種社會學理論是沒有反論的?),所以它真正吸引人或想要跟觀眾「說」的,仍是……所謂的,廣義的「人性」;說長一點,它在讓你看見,有人做下了這些事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有人出於這樣的原因而做出了這種決定。微表情只是找出線索和證據,故事真能讓觀眾參與、故事中人最常互相討論的地方仍是「他為什麼有這樣的反應」,以及「他到底為什麼這樣做」,這是推理故事發展到這個時期最常著墨的地方。

真把它當教學片並「學以致用」,最可能發生的問題就是「以貌取人」,例如布萊德彼特的電影「魔球」,那些球隊顧問選球員的時候,其中一個否決的理由不就是「他交往的女孩個子一定比她小,顯示他對自己沒自信」嗎?還有現在已經有點退流行的心理測驗、圖像分析也是同一套理論模式。但我們會堂而皇之地反駁後者說它亂講不準,說自己的行為是因為某某理由或根本沒有理由,像是其中一個故事裡他們說一個嫌疑者的歌詞裡有「對同性戀的厭惡」,而那人一聽就立刻反駁那是因為商業考量,那為什麼故事裡其他人被指出揉鼻子或聳肩是在說謊的時候,不讓它們反駁自己只是身體突然覺得癢呢?
生理的「看」不見別人的微表情固然是因為我們沒有受過專業的觀察訓練(例如五分之一秒的瞬間視力),但就算我們看見了,我們從書上查到這動作表情代表的意思,我們就真的說對了嗎?我們能像故事中人一樣去驗證嗎?被我們指出微表情的對象會像故事中人一樣心慌意亂啞口無言不打自招嗎?讀故事從來無法讓我們「鑑古知今」,因為我們都不是能夠飄在上頭能夠寫下我們自己故事的那位作者,總能告訴你最後怎樣、其實怎樣。

事實上微表情有這麼神奇嗎?其實它離我們很近,只是我們不自知。例如,我們會說些:一看就知道他在說謊、他看起來就是很不安、他一定在心裡暗笑、他的眼神有問題……這樣的判斷。我們憑甚麼判斷的呢?不就是察言觀色?只是我們用的不是:他的臉部表情不對稱、他的顴骨鼓起、瞳孔放大、嘴角的xx肌動了一下……這類科學術語而已。
微表情是行為心理學的一隻,這派心理學相信當人有什麼心理活動的時候,生理一定會有所表現,因此他們用生理活動去反推人們心理。而這套心理學的基礎是一種統計學,其實心理學本來也就是統計學,所以,它必然忽略了少數,所以,它從身到心的連接必然經過跳躍。這門學問是一門「學」,卻不是邏輯的。
最大的破綻正是那位主角,他可在他的同伴面前說了不少謊啊,如果他的表情也會照他所分析出來的方式一樣活動,何以其他人無法發現?說謊與破解是一種無止盡的技術較量,不是定理。偵查與反偵察永遠如影隨形,曾幾何時我們相信人的語言就是真實,又在甚麼時候這個世界有了謊言;曾幾何時我們相信笑就是笑、哭就是哭,而在什麼時候人們學會了控制壓抑自己的情緒;曾幾何時我們相信測謊器,甚麼時候出現了能保持平穩心跳說謊的人(如果人每十分鐘就會說三次謊,也就是說每十分鐘我們的心跳就會不平穩三次?);又終於什麼時候人們普遍注意到微表情的存在,我想控制微表情成為一種必要社交技巧的日子也不遠了吧。

我看這部影集,並不是很在乎那些微表情,也不太在乎那所謂的人性呈現,我最喜歡看的是……他如何讓人說出真話,當然大多時候他們是用了科學的權威當面跟對話者說「你剛剛如何如何了,這是典型的說謊反應」,但許多時候他只是一直提問題然後看被問者的反應然後說出他們心裡的想法,主角稱之為:問對問題才能得到對的答案。這種方法除了觀察力外,更考驗問者的想像力,只是,得是你的問題很明確,答案是YES or NO而已,很常規的測謊方式,對積極編造謊言的人有用,卻對已經表現出「我就是不告訴你」的人無用。如何激、騙、哄、勸這樣的人說出實情,不是只是偷偷潛入別人的心理,而能讓別人打開大門,這種技巧……雖然我不會學,但卻讓我看到許多的所謂人性……其實該稱為:人情。
Ps:一對一套話很重要一個技巧是:讓對方的心神集中於你的身上,如果他心不在焉,那就很容易出現完全不相干的反應。所以主角常常過近地靠近別人臉孔問話,所以主角群們在跟人說話時總是不太禮貌地雙眼牢牢盯住對方,沒有露出附和的社交微笑。而且他們又常組成兩個人一組出現,即使一主一副,被問者出於禮貌仍會輪流看兩個人的眼睛,造成一對二的慌張,所以他們常在一開始對話就告訴對方自己的能力,或是當場指出對方的心理。只有當對方認真把你當成對手的時候,你才有最大的機會勝過他。
最後讚一句:影片裡那些演員──特別是非主角群的演員──的演技真好!可是我發現我好像總是無法在看西方片的當下說他們「演得」如何,而在看東方片──特別是現代東方或古風偶像型東方片──時常常無法入戲呢?是不是其實我根本對西方片臉孔完全沒有辨識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