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自由之名

我不喜歡這類的書名:父母沒告訴你的事、學校為什麼不教我、政府不敢說的真相……都帶有一種「你早該說這些」的指控,被指控的對象是那些你覺得有責任對你的知識貧乏負責的人。

有些指控有其道理,但看到這類標題我總會立刻反問:你為什麼不自己去學去問去探索呢?長輩沒說的事情多得呢,你不知道的事情多得呢;再說他們說的東西,你都記下了嗎?
學校尤其引我注意,因為學校一方面不像政府那樣公開,還面對相對成熟的國民,另一方面又不像父母那樣個別,可以用各種方式和子女互動。學校是一種普遍的國家體制的一環,它有責任把他們認定最普遍的知識傳授給每個學生,可其實拿到相同教案的每個老師都是面對面地看著一個個不一樣的學生。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普遍什麼是個案、什麼應該公開什麼應該斟酌……甚至最遲到了大學總該教的:這一切的判準根據是基於那些理由。學校,或說其實是政府,總是在思考這些問題,這本來就不應該有停止的一天,卻……似乎得到一點贊同都那樣困難。以辱罵政府為榮,以羞辱公職人員為樂,反正不管他們說什麼做什麼,反對就能顯示你的存在,如果他們「膽敢」反駁,那就更有意思了。

現在的政府動則得咎,但你不要忘了不是所有的政府都給罵的,你不要忘了不是所有的政府都「天生」那麼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人民不該害怕政府,政府又為什麼「應該」要害怕人民?現在的政府就是在害怕人民,你們愈罵他只會讓他愈保守、愈採取安全、愈有轉圜空間的言論,我們的政府已經對自己的權力有所警惕,但我們的媒體有足夠多方向的資訊嗎?我們的人民有足夠獨立的判準嗎?
政府只是有形控制力中最大的那個,所以它最好罵。可你確定它真的該罵、真的不能再更錯一點、真的會改「進」?你確定沒有更無形的操控力量、沒有更該為你自己的怠惰負責的人?

法國的那則大學入學考題:如果沒有政府,我們會變得更自由嗎?
實話與合宜的言語,總因為人之情而有了落差。不僅是真假,還有耐心與腦容量的問題。那些因網路流通而歡快宣告「零隱藏」又擔心「無隱私」問題的人,看過多少報導第三世界、中下階層、弱勢團體的文章呢?
在大陸,開不了GoogleYahoo,但就是開的了的我們,一個月又會閱讀多少美國、歐洲、南美、中東、南亞、俄羅斯的新聞?一月一期的破報,可有一則報導出現在你會瀏覽的媒體上?我們接觸到的世界到底有多大?
你不知道卻重要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你不知道是因為別人有意隱藏,還是因為你不想知道或根本不知道需要去知道?

看網配文中人群的亂象,我不知道該厭煩還是該包容,尤其當我看著政治新聞台的時候。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買這本書是因為瀏覽到其中有介紹《蒙馬特遺書》的一篇,我對這文一直很……覺得應該去看,但不管怎麼翻都無法看進去。讚美它的話都是很抽象的……其實這本書也差不多,我看了之後還是不覺得我有離它更近一點……
裡面講《杜鵑啼血》的那篇最感動我的負向情緒。看《霸王別姬》還只是痛心,所以看《長相守》的時候才鬆了一口氣。想起當年看《兄弟》的噁心,這篇簡直讓我吐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