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經典選讀2-3 (C條列式重點)
阿里斯托芬(約446-385B.C.)《蛙》
(一)喜劇手法、特色
1.劇中人有隱隱打破「第四面牆」的演出。PS:還不至於像相聲那樣可以直接對觀眾說話,但觀眾可以知道角色某句話是因知道觀眾的存在才說的。
2.歌隊在悲劇中有為觀眾代言的作用,但因1的關係這點用不著歌隊了。歌隊在戲裡可說是最嚴肅的發言者,有提醒角色和觀眾回到正題上,不要只顧著笑,忘了笑的背後有諷刺時事、諷刺名人,甚至諷刺觀眾的用意。
3.開場時主僕上場的裝扮與畫面、刻意低俗的用詞與動作、「哽」的製造和使用……作家對於什麼可以逗觀眾笑已熟練。
4.從歐里的悲劇開始,戲劇內容與現實愈來愈接近,至喜劇流行時,內容更是以諷刺時事為主。而這樣的內容,確實以喜劇的形式表達更為適當。
(二)整體劇情
1.「蛙」之劇名無任何點題的作用,喜劇多是如此,應是要讓觀眾完全無準備以達到更多驚奇的觀劇效果。
2.真正的劇情主軸是酒神要去冥界帶回死去的希臘悲劇作家歐里,這是以奧非斯(俄爾甫斯)闖冥界試圖帶回他的妻子歐律狄刻(尤麗提西)的故事為原型。從此點來說,這個故事也算是延續了以神話為底本寫作的悲劇傳統,但奧非斯和海克力士在闖冥界時都是認真嚴肅的,這齣戲的酒神卻全無這樣的態度。
3.所以選酒神為主角,是因為酒神認為帶回歐里可以拯救現世的差勁劇作。希臘戲劇的起源本是為頌揚酒神而設的「酒神祭」,因此酒神身份有評價誰是好劇作家的公信力。PS:劇中酒神說歐里是最好的已故劇作家,就此戲劇史脈絡而言當然是極高的讚美,不過這齣戲或作家的態度是否真是如此就難說了。
(三)諷刺、調侃的對象
1.辯士:流行於當時雅典,用詭辯術顛倒是非。
EX:開場酒神主僕關於「負重」的鬥嘴。
2.神:酒神
EX:明明是酒神卻打扮成海克力士的模樣壯膽。他的奴隸稱不上勇敢,他卻比他還糟,要奴隸打前鋒,甚至出爾反爾。是一個讓人瞧不起的神。
3.觀眾:以自我為中心評價好壞
EX:酒神對海克力士說因為現存的劇作家都不好,所以自己要去冥界把歐里帶回來。此時奴隸在一旁不停嘲諷:「可是他們全都沒說到我。」
▲1、2並不算嚴肅的責備,只是刻意醜化好使觀眾發笑。3可視作調侃目光短淺的人,但以自我為中心評價藝術優劣的這種方式也沒有本質上的錯誤。另外也算是為之後的真正辯論做伏筆。
▲伯羅W的開打似乎粉碎了雅典人的某種原則,加上此時辯士帶領的自由思想之流行,喜劇作家創作時簡直百無禁忌,沒有任何人、神、事、信念是不能放在作品中嘲笑的。
(四)劇情重心
酒神到達冥府時,正好遇上歐里與埃思為冥府的悲劇首席而進行的比賽。冥王順勢請酒神做裁判,於是兩人陳述自己與對方的劇作優劣。比較埃思與歐里的劇作或說比較他們兩人所代表的希臘悲劇前後期創作手法、理念,才是整齣戲的核心。
1.主角為──理想中的神與英雄VS平凡人
2.文學性──為了襯托角色的與眾不同,使用典雅華麗的形容詞與特殊押韻VS日常語言
3.希望觀眾看了劇後──被其中形象吸引而讓自己成為更高貴的人VS能從其中看到人性的複雜、學會有用的處事能力
4.觀眾對角色的心理──仰望、敬佩VS同情、憐憫
PS:悲劇的創作核心是:在不可改變的命運之下,彰顯人的價值。喜劇則希望做到……諷刺時事弊端以糾正社會風氣……是嗎?
(五)結局
酒神本來就喜歡歐里所以才為了他闖冥府;以時代來說,阿里的時代與歐里較近、風格較像,應該也站在歐里那邊,可是最後酒神卻判定埃斯得勝,為何?
阿里在劇中並不只有諷刺別人,酒神說當世的作家都不夠看時,阿里自己未置身事外,他也是在自嘲的。然而現在的雅典已經不興悲劇更不興埃斯那套了,大家只想看到與自己相關的東西(如同酒神的奴隸那種優劣標準),不寫這樣的劇自嘲嘲人,就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PS:名符其實的「笑得比哭得還難看」。
然而阿里作為一個藝術家,還是知道世上其實有其他的、或許還是更好的評判優劣的標準,他能準確抓到觀眾心理好引他們發笑,又怎麼會不知道這樣的觀眾不健康?可此時的雅典人已受不了一本正經的說理,阿里只能用笑聲掩飾「你們不應該喜歡我這樣的戲劇」這句話。埃斯就算真的重生,此時的雅典人多半也不會歡迎;阿里無法走埃斯那條明明更好的路,但是在劇裡緬懷一下,還是做得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