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6年7月31日 星期一

論《飄》

兩天前看完飄了。

在看到中後段他們倆結婚時心就涼了半截,因為他們是以「他不愛我」的前提結婚的。

這樣相同的個性可以做紅粉知己,做名份真正確定的夫妻卻萬萬不可。



昨天在八仙玩完洗澡時突然想到的,荃與菜蟲說的話。

菜蟲問她,為什麼喜歡他。荃答不出來後笑著說,這樣反而好,因為沒有喜歡的理由,所以就沒有分開的理由。

我再那時就想到思嘉與瑞德間的關係。



瑞德喜歡的思嘉是那個會發出刺眼陽光的思嘉,邦妮就是這樣的思嘉的縮影。其差別在邦妮愛瑞德,思嘉則否。邦妮的愛可以直爽的投向瑞德而不改本性,但思嘉愛一個人時卻不會依然刺眼。就像對希禮,她會一再矮化自己,把對方捧高。若對上瑞德,也會是如此,就像最後的那個晚上一樣。而瑞德不喜歡委曲自己的思嘉。他喜歡的是自傲揚起下巴的那個刺眼的太陽,就像壓抑著問他「你要到哪裡去?」時,瑞德微微笑了。那就是他愛的那個人。

好啦,現在他們之間的問題就在,瑞德的愛是有條件的,是思嘉的主要個性。偏偏思嘉的個性會在碰到愛情時轉個彎,而這個是瑞德不愛的。

至於思嘉,老實說我還不了解她,我不知道她愛的對象,或是說,她最愛的,是她能接受的自己。不求人的自己。



但是,瑞德對思嘉表達的愛真的讓我有點不解,他的愛偏向暱愛,而不是互相磨合。思嘉要什麼,他就給。但是是帶點嘲諷的,看好戲的給。就像他自己說的,他不是在愛人,而是在搜集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觀賞。給思嘉的錢相當於飼料。當思嘉做些無理取鬧的事時,他不是冷笑就是閉口不理。好比看到狗在耍脾氣時不去安撫,而是把牠丟到房間去自己鬼叫。

瑞德會很正確的教育小孩,讓他們覺得自己尊重他,顧全他們所想,陪伴他們克服內心恐懼,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但為何他不以這種心態對思嘉呢?

思嘉是一個憑著經驗法則自己成長的女孩,她需要的不是暱愛或包容或理解,而是一個能夠引導她走向所謂「正路」的人。

從前是她的母親。若非環境,她也許能在母親的潛移默化下培養價值觀。可是偏偏她離開家裡,又必需適應環境謀求生路。這樣的背景下,不太可能發展建全人格的。

瑞德雖算是「成人」,可在引導別人,由其是他所愛的人的時後,態度非常之有問題。甚至有意讓思嘉和邦妮養成一種唯我獨尊的個性。這種個性僅能憑瑞德觀賞用,對實際生存主體毫無助益。

這不是愛一個人的態度。

愛一個人應該幫助對方成材,即使兩人分開,也能獨立的更加茁壯。而非把對方放進自己的保護傘下,隨其自由發展,結果發現在離開了這座保護傘後,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是。



這本書很傑出的一段是瑞德教韋德的那幾個片段。

而我看了最感動的是思嘉的父親嘉樂死前的那個場景:醉酒的嘉樂騎著馬,大聲唱著歌,準備跳過欄杆,大喊著:「嘿!愛倫,看我跳過這一杆!」

看到這裡,我對嘉樂在愛倫死後的表現完全理解,並且同情。

只不過後來邦妮也是用這個場景死去,不禁有點沖散了這個氣份。



至於梅蘭...除了中華的譯本,其他都是寫做「媚蘭」。我不喜歡。因為梅蘭的個性是溫柔﹑包容和堅忍,與「梅蘭」的意境符合,「媚蘭」就有點浮誇的意含了。

一個像梅蘭這樣個性的人是幸福的。可以對自己的信念這樣堅貞不移,這是一種近似於愚笨的單純。這樣的單純在這個充滿變化與不安的世界是一種無可比擬的中流抵柱。

我呢?

絕對信念?

我很想說我沒有,不過...

我會想我是不是該懷疑,我會組織他如何可能不可相信。可是說到底,我又寄以更多希望。就像我對這個世界的態度一樣。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終將變得美好。即使...如何...還是相信。

至於人嘛,與其說我相信他不會背叛,或是相信我禁得起背叛。還不如說我相信的是我以為的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相信別人其實不難,只要夠相信自己的眼光,就能夠相信別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