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6年9月22日 星期五

論 學而時習之

回 答 者: 利歌 ( 專家 4 級 )

回答時間: 2006-09-21 01:25:18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6092004940&r=w#openions



《論語‧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白話】

孔子說:「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並在適當的時後家以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

     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

     別人不了解你,而你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



【解】

1.看到「學」的時後勿必不要忘記「思」一字,不思則毫無領悟,不領悟就不會主動去實踐。



2.《論語》一書中,「時」字沒有一次當「時常」講,只有當「適當的時機」來解。不論學習什麼,都只有在適當的時機才能印證練習。在海邊就別想「時常」練習爬山;沒有人需要幫助時,也不可能「時常」行善。



3.朋友主要指稱的是「志同道合」的人,這叫「德不孤,必有臨」。從未見面過的友人有同樣的理念,當然是件值得快樂的事。



4.悅(高興)與樂(快樂)的差別在於:悅屬於一種對自己的笑容、有一種「果然如我所想的一樣」的不外顯的笑;樂就是一種向外的了,與同道高談闊論,當然是挺胸地哈哈大笑了。



5.君子所以不因為別人的不了解而不高興,而是因為他相信在遠方、或在古人的言論上、或在未來的人中,有了解自己理想的人出現。



6.本章三句話分別是自己先努力學習,其次是朋友互相呼應,然後是在學習有成而未受重視前坦然自處。





[ 其他 ] 阿King~ ( 初學者 3 級 ) 2006-09-23 10:07:13 發表

利歌第二點有錯

也許不是你錯~是書錯

時怎麼會沒有當時常講呢???

學而時習之

時習二字連講

時在這確是時常之意

這要從習的本義去講

習的本義為"鳥振翅之貌"

鳥要不斷振翅才能夠飛行

所以時在這裡必須翻譯成時常的意思





[ 補充意見 ] 利歌 ( 專家 4 級 ) 2006-09-23 15:29:17 發表

1.您說時沒有當時常講,所舉的證明竟然就是「學而時習之」?怎麼會犯這種循環謬誤呢?請舉五經或《論語》其他章節做證明吧。



2.假設依您的文字分析,「習」字是「不斷」的意思,與「時常」同義,那麼本句話到底要怎麼解?「學習了之後,時常、不斷地……」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學習本身要不停不停的學嗎?這會快樂嗎?學而不思則罔不用管了嗎?



3.《論語》中總共有11個「時」字。不算第一篇,總共是10次:

1-5:使民以時。解:選擇適當的時後徵用百姓服勞役。

10-8:不時不食。解:季節不對的(食物),不吃。

10-27山梁雌雉,時哉時哉。解:山谷中橋樑上的這些母雞啊,懂得時宜,懂得時宜。

14-13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解:公叔先生在適當的時後才說話,別人不討厭他說話。

15-11行夏之時。解:依循夏朝的曆法。

16-7少之時,血氣未定。解:年輕時,血氣還未穩定。

17-1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解:孔子趁他不在家的時候,才去拜謝。

17-1好從事而亟失時。解:喜歡從政做官卻履次錯過時機。

17-19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解:四季照樣在運行,萬物照樣在生長。

請問以上10次中,5次當「適當時機」解,5次當客觀的「時間」解。請問哪一次可以將時用「時常」解?



4.孟子稱孔子做四位種聖人中最了不起的「聖之時者」,是因為他認為孔子懂得該清就清、該和就和、該任就任,這就是懂得判斷時機,是需要智慧的。



***

最近真的有點瘋狂,就為了人家的一點小問題,整天窩在電腦前把論語霹靂啪啦的重點全抽出來研究。

哈哈,我連在上課的時候都沒有翻書勒

但是這麼兩次下來,真的學到很多。



還有一個問題是,仁的第三義,人之成...嗯,也應該沒有問題,因為人之成本來就是結果,而要到達這兒的方法就是人之道。

為什麼人在活著的時後一定到不了人之成呢...嗯...因為人只要活著就永遠有犯錯的機會。如此就不夠圓滿。

圓滿的時候沒有自由可言,就像上帝沒有犯錯的自由一樣。

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