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史記筆記六


一個人的行為與個性是分不開的,但是可以間入判斷做調整。劉邦自始至終不改流氓本色,但他的政治行為從成為「沛公」起,總是經過精密算計的合宜決策,甚至成為往後千年的政治範本。

史記筆記五

「項羽出身楚國將門世家……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貴族,他的表現有時十分殘暴,如屢次殺降兵、屠城等,有時則過分『寬厚仁慈』,如鴻門宴上輕易相信劉邦的詭辯說詞等。這些行為可以視為貴族本身高傲,卻又會表現出親民的樣子所造成。」

項羽的祖父確實是楚將,項氏也是確實楚國將門,但是項羽絕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貴族」。項羽生於西元前232年,楚國滅亡時不過九歲,能享受多少貴族特權?他習書習劍因為沒興趣就半途而廢,貴族習藝可能如此自由嗎?季父項梁為避仇而帶項羽到吳中,就算有家僕隨從也不可能跟隨,一戶人家不過叔姪兩人。項羽從不曾因為他的貴族血統而高高在上過,他的成長及教育環境頂多比平民好一點罷了。雖說最初在楚地起兵的各路民兵會投靠項梁是因為他們的家世,但楚軍真正在全國站穩腳根是因為擁立了懷王,懷王雖然已淪落到放羊,但顯然比項梁等人更懂得當個虛懸在空中的貴族型領導者。項梁自封為「武信君」,憑藉的到底是扎實的武力,還是心理上的血緣?如果是後者,則原楚國其他的將門之後在哪裡?又為何項梁叔姪的受封軍階起初總不甚突出?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吐維《國王的新衣》簡評

喜歡這個故事,雖然有關噗浪或FB的笑點都完全看不懂,但我想我能理解國王看著它們的心情。

特別有感覺的是裁縫師走後,國王找不到他,獨自在城樓上的反省。一個覺得所有人都沒看見他的人,是不是因為他自己先看不進他人的關係呢?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史記筆記四


兩種政變
在中國,政治領袖被非正規替換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進入中央權力核心,接著可能先將權力逐步轉移到替換者身上,最後才請已被架空的領袖把位子讓出來,完成形式上的「禪讓」;也可能是突然將領袖暗殺,坐上帝位後才藉著收拾反對勢力將位子坐穩,通常會被稱作「自立」。禪讓和自立都是一種「宮闈政變」,政變的重點其實是檯面下的政治角力,呈現給世人及後人的理由都是整理得近乎天衣無縫的故事。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史記筆記三


接受暴政極權的心理
「暴政極權」是指政府對其人民收取過多的權利,危及其生命、自由或尊嚴的程度。老師認為,只要政府能提出一種公眾理想讓人相信,人民就願意暫時放棄這些權利,而國家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強盛起來;但是若人民發現這理想的實踐方向從「公眾」轉為「私欲」時,國家也就會在短時間內暴發動亂,顛覆掉這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