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觀評聽史札記

發現一個講電影的頻道「胡扯蛋電影」,是一個近乎「全評論」性質的單一電影解析。
劇情簡介有但是不多,而且是以整理劇情結構、探討電影主題的方式來講劇情。還談一些眾評論對此電影某個部分的不同解讀及他們自己的解讀。

我會最認真看的是他們對「電影的視聽語言」的分析,提醒你哪個段落用了哪種拍攝方式、光線走位、構圖與色彩其透露出的意義是什麼,還有配音的運用等等,甚至拿原著、劇本、編導演訪談來佐證。當初被發條張吸引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他也會談到攝影運鏡,不過比起胡扯蛋,老張對電影專業的介紹確實少得多。

胡扯蛋的視頻是兩位博主並肩面對著鏡頭吧啦吧啦的交替講話,只有少量的電影剪輯和分段插卡。唯一不喜歡胡扯蛋的是他們剪輯放上來的電影幾乎都是沒有字幕的,連就算放了我也看不懂的英文字幕也沒有,不知道為什麼。
兩個博主的電影知識都很豐富,雖然看多就可查覺哪個博主肯定比較擅長做硬功夫,哪個比較擅長控場,但兩人的說話並不存在著哪個才是主講者、一方只是在捧哽做球這種日式演說的習慣。
他們的成品還沒很多,應該也就五十左右吧,單一電影或許只達二十?都還算是知名大片,也許是還在衝人氣的階段。
不過當我聽著他們講「牯嶺街」的時候愣了一下,現在大陸連「民國三十九年」以後的這類詞都成禁句了嗎?他們在講到這幾個字時把它做成消音,且在電影打出全黑底白字這種報導畫面時,也對首段講年份的部份做了霧化處理。我不記得其他博主有類似的動作,當然也有可能是別人根本就懶得說兩個年號,或他們其實是故意做成消音而不乾脆重錄,那用意是什麼呢…?


現在對東亞史筆記也很猶豫或說有些彆扭不習慣:要怎麼稱清朝?雖然楊大多時候稱「中國」,但這應該就是受到當初日本影響的遺緒吧,畢竟那時清朝人無論官民都以「清」為己國名,跟日本通文也自稱「清國」。就算如楊說的日本對「清國」有敵意或鄙意而對「中華」、「中國」、「支那」沒有,也不該因此就隨了日本意;好像「清國」的腐敗愚蠢落後跟「中國」沒關係似的,好像只要推翻了滿清,中國人和新立的「中」國政府就可以立刻脫離腐敗愚蠢落後一樣。又,打敗了「中」華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以「中國」自稱,所以五千年歷史上從不曾以「中」為國名的歷朝歷代都被收編為他們的「國民」,明明不曾有任何一個祖先受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的現代臺灣人也得稱「中」國為祖國。
這一切難道不就是因為我們不願用正確、精準的名字來稱呼所要指稱的對象所造成的嗎?

清就是清,受清統治的地區與人民就是清國與清國人,不習慣可先稱「清朝」。日本人要對清朝清國有什麼意見那是他們的事,我們沒必要因他者不懷好意的稱呼給自己和別人改名,尤其那還是你的先人的時候。
清朝的下場絕不會是只有慈禧、滿人、政府官員所造成的,因此,他們當年的自以為是、自欺欺人、固步自封絕不會隨清朝的滅亡而中止。如果我們仍抱有著與清朝人同樣的觀念與態度,那我們有什麼資格不隨著清朝一同滅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