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東亞史14-[日][清][臺]日本對外擴張初期I

2019楊照-東亞史的關鍵時刻 筆記

No.14-0623[][][]日本對外擴張初期I

明治維新讓日本西化的速度與廣度在世界史上少見,當然不可能沒有遭遇過抵抗。之所以能安然渡過,除了武力鎮壓,一是日本人對天皇的強烈信仰,二是此時日本產生了一股對外擴張的衝動,將內部壓力多少消減了。

1871年牡丹社事件
臺灣東部的原住民殺死了來臺的琉球人。由於1870年日本已對駐日外使宣布琉球國王已得日本藩王的稱號,琉球是日本國土,所以他們必須對被殺的琉球人負責。(不過直到1879年,琉球國才實質上滅亡,土地被清日二國一分為二。)
1873年,副島種臣以全權大使的身分使清,有意與清交涉牡丹社事件。此事件的敏感之處在於琉球與臺灣都在清日二國的邊陲地帶,琉球國歷來同時向二國朝貢,且琉球屬日一事也未曾得到清的承認,所以清有可能表示此事根本與日本無關,這是對日本最糟的情況。但清也有可能推卸責任,表示事發的臺灣東部非是清之轄地,清政府對此地居民無管轄權,這最合日本之意,後來清(最初)也真的如此表態。
富島是個對中國文人文化極為精通之人,也是日本的書法名家;因此當他在天津見到李鴻章時,面對李對他身著西服的批評有能力以中國經典反駁李如此不思進取才是有悖祖先教誨的行為(可惜李沒聽進去,否則就不會有三年後與森有禮的對話)。不只如此,富島對歐洲的國際外交規範亦是嫻熟於心,當他到達北京與其他外國使節一同晉見清朝皇帝時,他便以自己「全權代表」的身分高於他國之「公使」為由,擁有私下接見的優先權。這種道理的力量成功說服了各國使節與清朝,富島優先見了皇帝,也以平等的外交身分只對清帝行三鞠躬禮,而非清朝之前提出的三跪九叩或五鞠躬禮。當富島使節團所乘的逐波號離港時,清國以二十一響禮砲致敬。此次出行,使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幅提高。

‧武士生活在明治時代,許多方面都被剝奪了。1)廢藩置縣讓武士失去收入來源。2)1872年徵兵令,武士失去使用武力的特權。3)1876年廢刀令,武士失去最重要的外在身分象徵。
一次次侵逼的政策,武士的不滿逐步累積:
1.1873「反血稅」,本是出於誤會,以為當兵的「抽血檢查」是國家要全民用血液來繳稅。雖然是小騷亂卻一直沒有平息。
2.1874年,政府首席大臣岩倉遇刺未遂。
3.「征韓黨」進攻佐賀城。
4.原薩摩大名島津久光正式提出徹換三條實美。顯示連當初主要的倒幕勢力如今也對全面西化感到厭煩。
5.1876年神風連之亂。
6.18781月,西南戰爭爆發。西南即薩摩的根據地鹿兒島,領軍反抗政府軍的是維新三傑中的西鄉隆盛。
7.同年5月,也是維新三傑的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木戶孝允病逝於1877年。)

‧日本向為擴張選中的目標,一是朝鮮,一是臺灣。
1873年朝鮮拒絕承認日本政府的外交代表以來,征韓論的呼聲愈來愈高。朝中最堅定征韓的人是西鄉隆盛,他甚至表示自己願出使朝鮮並挑釁對方,最好能死在那裡,如此日本就有充足的理由攻打朝鮮了。西鄉如此的堅持除了消解武士的內部壓力外,也因為他已被確診患上不治之症。朝中基本上都支持西鄉,但由於岩倉出使歐美未歸才沒有實行;然而歸國的岩倉不同意此議,他的理由是:此時日本雖有能力打敗朝鮮,但日本的國力仍稱不上強盛,冒然出兵只是將不成熟的力量展現給歐美大國,反而對日本不利。於是朝中風向又趨向岩倉,征韓未被執行。
然而地方的武士的燥動沒那麼容易平息。佐賀成立了訴求明確的「征韓黨」,這是一個由年輕武士組成的武力組織,人數雖然不多卻能與各地融不進新時代的武士結盟,並請到江藤新平做他們的首領。18742月征韓黨進攻佐賀城失敗。朝廷對江藤下了逮捕令,最終逮捕到江藤的警員對他說:「江藤閣下,我們很榮幸逮捕你。」之所以有這樣一句話,是因為江藤新平正是日本新式警察制度的創建者。
清朝表示臺灣原住民是「化外之民」,日本便以為自己國民問罪為由出兵臺灣。這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第一次對外用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