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東亞史16-[日韓]從西南戰爭到濟物浦條約

2019楊照-東亞史的關鍵時刻 筆記

No.16-0707[日韓]從西南戰爭到濟物浦條約──民權運動與富國強兵

西南戰爭從18772月開始,直到9月以西鄉隆盛的自殺為結束。但是西南戰爭的影響卻在戰後更進一步地擴散到全國,廣大庶民在西鄉身上看到了自己從新政推行以來的不滿,使得西鄉成為整個社會的偶像:
1.宮崎八郎。宮崎寅藏之兄。八郎參與西南戰爭而亡,寅藏從小聽著親朋鄉人稱讚八郎的故事長大。寅藏是引介孫中山到日本與當地重要人士會面的關鍵人物。
2.青山千世。青山延壽(史家)之女,山川菊榮(女權運動者)之母,山川均(社會主義者)之岳母。千世描述女子師範學院學生閱讀報訊的盛況以及一般社會中對西鄉戰勝的渴望,希望西鄉能恢復社會的舊日榮光。
3.福澤諭吉。在戰時向政府提出建議書,提醒政府西鄉及叛軍受到廣泛的同情不是沒有理由的,政府應允其有自辯的機會並開放民眾旁聽。當然政府並未採用此說。
他又寫了一篇在過世前一年才發表的文章〈明治十年丁丑公論〉,表示政府太過霸道,把西鄉和鹿兒島逼進死地又殺之。西鄉並不迷戀封建制度也不追求軍事專政,他是一種「抵抗的精神」,抵抗專制政府。日本人民受外國力量衝擊已漸漸失去這樣的精神了,但日本政府若再這麼專制下去,值得被「抵抗精神」再次教訓。
4.植木枝盛。在他創辦的《海南新志》中登載了他的〈鎮定內亂之演講〉,以論述西南戰爭的教訓和意義來為西鄉辯護。他說西鄉是對表面虛偽的開化、輕率浮華的社會不能容忍,如果這個社會有「真正的開化」西鄉就不會叛變了。
政府中沒有一個發洩不滿或不同意見的機構以及真實有效的議院;不給人民參政權、使人民互相隔離、阻止愛國意識的覺醒。現在的明治政府是專制的政府,不是人民的政府,所以再進一步的政治改革勢在必行。
‧於是在西南戰爭後,自由民權的思想在日本更是磅礡湧動。


明治前期,維新三傑在一年間相繼去世(木戶1877/5,西鄉1877/9,大久保1878/5),國家責任落在下一代政治家身上,他們的政治主題側重與朝鮮和清朝之間的關係。
雖然簽下江華條約(1876),朝鮮的現代化改革也不積極,過了幾年才讓日本公使長駐漢城,容許在京畿道的範圍內旅遊。日本公使花房義質不斷向朝鮮鼓吹政府現代化,先是贈予清朝同文館所譯的《萬國公法》,又邀請朝鮮官員參觀軍艦、贈送日制現代武器。1880年助朝鮮建立第一支現代軍隊「別技軍」,由日本陸軍少尉堀本禮造負責訓練。朝鮮至1881年共派了三次訪日考查團,部分歸國的官員得到升遷機會,成為推動朝鮮現代化的動力。

但朝鮮政府仍有主張「衛正斥邪」的守舊派存在,他們在1881年春夏之間進行上書運動,使得原本握有實權的王妃閔氏(明成皇后)統治產生動搖。雖說本要在8月發動的「斥邪討倭」政變因情報洩露而中斷,1882/7仍是因士兵對糧食不滿發生暴動,史稱「壬午兵變」。
兵變中日本公使館被襲,堀本禮造等14人身亡,花房和其他公使館人員逃出,輾轉歸國報告。此事使閔妃短暫失勢,大院君入朝。ps1:後來閔妃向清朝求助,擊潰大院君。閔妃原先較親親日派,此事後就偏向親清了。甲午戰爭後被親日派奪權轉向親俄。
壬午兵變在日本被詳加報導,自由新聞自7/30起發表了一系列評論,因為此事又牽動日本該如何對待朝鮮這條敏感的神經。可分為三種態度:
1.認為壬午兵變就好比當初在日本主張「鎖國攘夷」的人一樣,只是一些厭惡日本的民間憂國人士。日本政府應與朝鮮政府合作,助朝鮮成為下一個日本,還可以讓朝鮮做為抵禦俄羅斯的屏障。
2.認為朝鮮就是未開化的蠻夷,日本應以武力強迫朝鮮接受外國事物使其開化。壬午兵變是日軍進攻朝鮮的好機會,應趁此擴張海外大振國威,也可刺激國內的愛國精神。
3.中江兆民(思想家):日本要以小國的立場尋求對外政策,應謹慎行事,不要對外尋釁。

朝鮮這些年的親日現代化改革在清這個「宗主國」眼中自是不快的。因朝鮮求援,8/15清軍入漢城逮捕大院君、鎮壓壬午兵變。8/27朝鮮要求與日談判,花房仍以公使的身分同意。ps2:日不希望清介入,但花房在8/13到達朝鮮後縱以軍事威嚇,大院君仍是百般拖延,直到清朝介入才沒有在此時就武力相向。所以清軍介入朝鮮政局可算是日清雙方的默契了。
日本對此事件從一開始就抱持高度緊張。8/5發佈了明治政權第一次的「戒嚴令」,鄰戰地區的地方行政事務交由軍事司令指揮官掌管,合圍地區的行政、司法事務由當地司令官介入參與管理。接著8/12又發佈「徵用令」,這是物資的動員,向地方人民課稅,並徵用糧食、馬匹、交通工具等軍需用品。
1882/8/30日本與朝鮮簽下「濟物浦條約」和「修好條規續約」,日本將得到1.五十萬日圓賠償金;2.特殊駐軍權;3.擴大釜山、元山、仁川的旅遊通商區域。對於日本將有駐軍於朝鮮的權力這點,清朝相當不滿,表示若是如此,清朝也會繼續駐軍朝鮮。ps3:但最後清朝官員馬建忠讓步了,日本有一年的駐軍權,且日後再覺得有事都可以派兵來,甲午戰爭的伏筆在此埋下。

8/15參事院議長山縣有朋建議擴張軍備,並且擴張的戰略目標是針對清朝而來的:「真正令日本該緊迫的不是歐洲列國,而在鄰邦。」
11/15建艦八年計畫,全國的戰艦數目要達到48艘。
松方正義為預防通貨膨脹,提出五年緊縮財政的計畫,提醒要特別警惕騷擾活動。
三條實美要求地方官員儘可能的徵稅,卻又要求穩定民心。
釀酒稅整整提高了三倍。
‧國政朝著動員全國人民的「富國強兵」目標前進,但開頭提過的自由民權思想也同時在躍升,日本如何解決這個矛盾衝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