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0721[日]立憲與召開議會II──大隈重信與伊藤博文,英德憲法的選擇
‧如何處理民意
1879年12月,陸軍參議山縣有朋給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寫了一封信,內書大量民眾因失業、被迫改變傳統而對新政府不滿產生叛亂,雖產生軍事問題但無法以軍事解決;應儘快立憲恢復人民對政府的信心。憲法雖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可是內閣和各部會成立的大原則該讓民眾知道,讓他們看到國家將會往哪個方向去。不要擔心立憲是侵犯皇權,因為這個命令是由天皇所下的。目前下層的議會組織已經陸續在建立,可在其中選出適合入閣的人。山縣是軍方的人,立憲本不干他的事,但他從軍方的角度也觀察到立憲的需要了。三條將此信給岩倉看過之後再呈給天皇,之後天皇下令要所有參議都提出對憲法的書面報告。
其中伊藤的報告最詳細,他將武士在新政府成立前後的待遇做了比較,顯然大不如前,可是武士仍握有地方上的知識領導力足以影響平民,當然對新政府的不滿也會借此散播。伊藤建議成立民眾能參與的下議院以疏導民憤,但是下議院的職責只有財務審查,主要的議事仍在上議院進行。
眾人都交稿後,大隈重信仍未交出。在熾仁親王詢問下大隈要求他的報告要先給天皇看過之後才能給眾人傳閱,結果熾仁轉頭就拆了報告,還讓三條和岩倉都看過才上呈天皇,接著伊藤也讀到了。伊藤閱後反應極大,甚至以退出參議來反對大隈的進言。雖然經由岩倉的調停伊藤又回到參議,但沒過幾個月,大隈就下野了(明治十四年政變),兩人從此成為政敵。
1881/3大隈重信《國會開設建議》提出七點意見:
1.立刻公開宣布設立議會的日期。
2.任命高級官員要考慮人民的支持。最好全都是人民選舉出來的。
3.職務隨著執政黨而變化的官員「政黨官」(政務官),跟不管是哪一個政黨執政都不變的官員「永久官」(事務官)應該要明確地區別開來。後者是官員的主體,不允許他們擔任議員。
4.憲法應該由天皇頒布,內容應該非常的簡單,不需要有任何的細則,只要總綱。關鍵是要澄清行政權力的職責,以及公民的個人權利。
5.在83年就召開議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81年就應該要完成頒布憲法,並且在82年年底之前選出議會的成員。
6.政黨有一定的責任。政黨必須要有明確的政綱,各個政黨之間的競爭就是不同政綱的競爭,而不是個人之間的競爭。
7.政黨必須要忠於憲政的精神。重點是憲政的「精神」而不是「字面的意義」。
大隈與主流意見最明顯的差異是他要求的時間非常迫切(急進派),在大家都希望「慢慢來」(漸進派)的時候他居然要求當年就頒布憲法、明年選議員、後年召開議會!雖然以「憲法只要有綱要不要有細則」來說,較短的篇幅需要完成的時間確實可以快一點。其次他要求高級官員要由選舉產生,那就表示現在所有的議員都要接受選舉的檢驗。其三或許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在這樣的政府組成方式下天皇的角色。
二派都知道日本將來會採用君主立憲制,國家會有內閣,然而內閣成員由誰來決定?如果按大隈所說以人民選舉產生,那麼國家主權其實在人民,君王只是象徵性的存在,這是承襲法國美國的英式君主立憲;伊藤則採德式君主立憲,主權在君,內閣成員由君王任命,官員的任免是天皇的特權。伊藤這麼安排應該有部分是基於對明治天皇個人個性的判斷,他顯然不願只做個象徵性的帝王,然而伊藤也知道天皇愈是參與政策就愈不可能不對政策後果負責,這樣天皇長久以來的神聖性勢必難以維持。
除了較有爭議的幾條,較不引人注意的第三與第六條也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建議和理想,當代日本政府的建立及運作其實都建立在大隈此時的想法上面。
大隈深受英美法影響,但他相信自由民權的同時也強調自己對天皇的效忠。他下野後成立了「立憲改進黨」,在成立大會的演講上說:保衛天皇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人民自己組成的政府來管理自己,天皇不該站在前線治理國家,而該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角色,這樣才能長保皇室尊榮。
雖然大隈下野,但天皇總算宣布了會在1890年召開議會。
‧伊藤憲政考察團
在這樣的浪潮中,三條對立憲的建議是:1.政治責任在內閣不在天皇;2.漸進式改革;3.維持皇室財政的獨立;4.為士族提供援助。此外他建議派對外國最熟悉的伊藤出國參訪,天皇在伊藤出行前(82/3)給了他一長串的考查事項及要求,反應明治自己也是充滿疑慮的。
伊藤雖然去了很多國家,但他停留最久的是德國和奧地利,他相信這二國的憲法最符合日本的需求。然而德國憲法學者史坦(Lorenz
von Stein)告訴他:要參考別的國家法律必須要先溯本追源的探究法律的歷史、知道它存在的理由,再來判斷這些法律是否適用另一個國家。法律體系必須要以那個國家的傳統做為依據,如果有人認為可以直接引進或抄襲某個國家的法律以改變另一個國家,這絕對不是他能夠同意的。
雖然無法把外國學者請回日本,伊藤還是得到授權聘請史坦成為日本駐奧地利公使館的法律顧問。外務卿井上馨提醒伊藤聘請外國人是為了基於日本的需要而非為了遂行他們個人的信念,而且日本也並沒有決定要用純德國的模式來建立自己的憲法。井上這麼說是因為從前曾有聘請法國人來訓練日軍時,因雙方都堅持己見而使得訓練無法完成的前例。
完成憲法、與外國的法律接軌也是日本仍對治外法權念茲在茲的緣故。
國會議員該具備什麼條件?80/12自由黨的成立大會上,留英的馬場辰豬驚訝的發現在座關心政治的知識份子居然連會都不會開,對議事的程序與規則毫無概念又妄自尊大,氣得差點放棄主持會議。最後好不容易完成流程,板垣退助當選自由黨的總理。
所有的政治口號要落實成一條條具體的政治制度都是困難重重的,「效忠天皇」是,「君主立憲」是,「主權在民」當然也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