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東亞史17-[日韓]朝鮮開化黨起落、日本立憲與召開議會I

2019楊照-東亞史的關鍵時刻 筆記

No.17-0714[日韓]朝鮮開化黨起落日本立憲與召開議會──甲申政變/準備起草憲法

‧開化黨成立
朝鮮夾在新興的日本與原宗主國清朝之間,因此無論國內發生了什麼事都會引起日清的關注和暗中較量。
壬午兵變(1882)後,朝鮮國王派遣朴泳孝等三名官員至日本示好道歉。日本天皇以友好的態度接見他們,並贈予500隻槍,後來還讓朝鮮在濟物普條約的賠款減至10(時朝鮮年預算約300萬)。朴泳孝希望日本能為朝鮮的改革提供經濟支援,並幫助朝鮮脫離清朝的控制成為獨立國家。回國後,朴泳孝與金玉均成立了親日的「開化黨」,並把朝廷中擁有較大權力的閔妃外戚集團稱做親清「事大黨」。

‧甲申政變
1884/12/4開化黨與日本公使成員竹添進一郎密謀發動政變,利用這天晚上郵政總局開業的宴會上,借火災闖入宮中挾持了高宗。然後以國王名義發佈命令讓日軍入宮保衛國王,借機殺害事大黨成員,改以開化黨組建政府。
但舊黨官員向駐漢城的清軍將領袁世凱求援,袁世凱以壓倒性的軍力優勢攻進景福宮,日軍及開化黨逃到日本公使館,幾天後約三百(含難民)一起到了長崎。
12/21日本天皇派遣外交總長井上馨至朝鮮,有軍官隨行,並調動全國共4艘軍艦中的3艘及兩個軍團護衛。抵達前,井上致信朝鮮國王,信中完全不提政變也有日本公使參與策劃,只對國王既下詔請求日軍進宮護衛又引來清軍一事對朝鮮究責,要求道歉賠款,最後還要求清軍也要和日軍一起撤軍,因為在政變之後清朝又加派軍隊,針對的自然不是朝鮮。ps1: 1883~1885清國與法國在安南和東南亞一帶爆發「中法戰爭」,戰後簽下「中法條約」,使法國得到越南的宗主權。
三條實美特別和井上交待派出如此大的軍隊只在威嚇朝鮮,並保護井上談判中的安全,日軍無意與清軍開戰。如果清朝態度強硬,堅持自己是朝鮮的宗主國,日本可能會以「維護和平」為由放棄承認朝鮮獨立。然而清朝的態度究竟會如何呢?清朝願意花多少力氣保護朝鮮,朝鮮又有多相信清朝的保護?井上直至12/30到達朝鮮都一直困擾著;其實也同時長期地困擾整個日本,直到十年後的甲午戰爭。ps2:此行簽下「漢城條約」。

‧立憲和下議院
1870年代,日本國內最大的問題是自由民權的思想萌芽;因為政府主導的改革太快,有太多人跟不上腳步,人民覺得政府過於專制,使得社會不安。1872年左院成員宮島誠一郎提出應準備起草憲法,憲法是對政府的約束,只有當然人民覺得自己能參與政策才會對國家有認同,現在連無知小民都知道國外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會堅持自己的權利,不會理所當然地接受統治,縱使他們的知識尚且不足選出適合的民意代表,也應讓他們知道君王有意與人民共同執政。此時日本亦有改國家為共和國的呼聲,如果有了憲法,人民渴望政府改革的想法才不會趨於極端。
關於立憲,在清朝一直都是個禁忌;但在日本,改國家為君主立憲制卻是在維新初期就已有的共識。然而從這個共識往下走仍是個漫長的過程:準備起草憲法→起草憲法→憲法定案→憲法執行。
同年6月,左院議長後藤象二郎提出制定下議院,日本應有國會制度,國民對完全由上而下的法律不滿,也不信任政府及貴族把持的財政分配,下議院可讓人民發表意見。此案在1873年實施。
1877年,美國前總統格蘭特(Ulysses S. Grant)訪日,他也是美國內戰北軍的主要將領,因此日本就憲法問題向他請教。格蘭特表示他也不知日本制定憲法的時機對不對,但是政府應教育國民遲早會有這一天,議會與憲法終將存在,人民必須參與政治。只是權力一旦下放就無法收回,不好的議會制度將使政府空轉還無法自我調整,所以日本不可匆忙行事,當慎之又慎。
有了這麼大牌的警告,日本政府放緩憲法制定就有了更充足的理由,了解歐洲歷史的伊藤博文也希望把歐美憲法全調查清楚再說。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這麼好的耐心,1880/4大阪愛國社要求儘快召集議會,5月時在二十四縣間組成了「國會期成同盟」,又在隔年10月組建「自由黨」,訴求除了自由民權外就是要求儘快制定憲法。岩倉具視以他的政治敏銳度在這樣的呼聲中感受到了危機。民權思想牽引全日本的各種勢力:貴族、中下武士、人民,以及後起的軍方。
1872年提出準備起草憲法以來,76年天皇發布敕文,命熾仁親王主持起草憲法,要求既忠於傳統又要吸收外國精華。80年,元老院將第一份草案交給天皇,但被岩倉和伊藤等人反對,並未通過。最終當明治憲法總算公佈時,已是1889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