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東亞史11-[日]明治即位(附63~69年新舊日期對照表)

2019楊照-東亞史的關鍵時刻 筆記

No.11-0602[日]明治即位──完全倒幕與明治元年(附63~69年新舊日期對照表)

‧以下日期皆為西曆,舊曆加上( )表示。

孝明天皇於1867年1月駕崩,因當時國內政局動盪,準備不夠充足,所以原定於當年年底的新皇登基儀式被延遲至隔年10/12才舉行。
基於這是一個格外不同以往的新時代的開啟,此次登基儀式也有著異於傳統的安排:
1)儀式會場的焦點是一個德川所贈的地球儀,希望天皇和朝臣從此擁有世界觀、將日本推向國際。
2)儀式現場除了高級公卿外,民眾代表也可入內觀禮。
3)天皇在儀式中著自神道教傳統而來的長袍,非是唐制服裝。

即位後還有幾件事情要辦:
1)恢復「天長節」—天皇生日,提高天皇地位。
2)改元「明治」(慶應四年=明治元年=1868年),並自此以後一個天皇只用一個年號。明治二字由《易》:「向明而治。」而來。
3)將江戶改名「東京」、天皇將行幸東京、之後會遷都東京。用意
A.象徵天皇確實收復了德川幕府的根據地。
B.東京經二百年的經營已是商業重鎮,若是沒落太過可惜,放任其繁榮又有自立新權的可能,兩樣都非新政府所樂見,天皇遷都最為方便。
C.只將江戶改名為「東京」而非具首都意味的「京都」是為了安撫京都人,這些人長期以鄰近天皇的首都人為榮,好不容易在數年戰亂中等到天皇復權,天皇與首都之譽卻都要離開,真是情可以堪!於是京都之名仍在,只是日本又多了一個在東方的首都而已。

1868年11/1明治帶著皇室三信物中的「八尺鏡」、3300名隨從啟程,走東海道往東京。因為歷代天皇長期不出京都,所以這一路充滿許多的「第一次有天皇xxx」這樣的記錄。例如:11/14在靜岡看到大海,11/20見到富士山,隔年1/11登上日軍戰艦富士艦看海軍操演,停於旁邊的美國戰艦放了21發禮砲致敬,日艦也隨即回禮。
明治在1/20回到京都,這是他最後一次回來,以後就要住到東京了。回程時的隨從減少到2153人,顯示此趟的警戒降低。2/11皇后回宮,明治即位後一系列動作就次結束。

明治維新的成功絕非明治天皇一人之力,而是有許多人為及巧合的因素在背後推動。
1.1866 8/29德川家茂在第二次長州征伐時以20歲之齡過世。因其子過幼,由年長於家茂的慶喜接將軍位。
1867 1/30孝明天皇過世,子睦仁繼,為明治天皇。
家茂的逝世對德川是沉重的打擊,因幕府征伐長州失敗、家主又逝,幕府對各藩的約束力又更低了。
孝明堅決反外,且與家茂有私人情誼,他的逝世使支持天皇的勤王派不必對外國宣戰就可以新皇新政策為由對國家進行改革。
2.坂本龍馬的「船中八策」成為維新政府的綱領藍本「新政府綱領八策」:1)大政奉還。2)議會開設(上下議院)。3)官制改革(內閣制)。4)條約改正(廢除治外法權)。5)憲法制定。6)擴張海軍。7)御親兵(專門守衛首都)。8)通貨政策(恢復關稅自主權)
3.1867(10/3)土佐大名山內容堂與後藤象二郎向幕府提出大政奉還的「建白書」。11/9(10/14)德川慶喜在京都二條城舉行大政奉還的儀式。薩長聯盟與宮中大臣岩倉和三條實美搭上線,有了「討幕密敕」。
看來這個時候的日本雖然動盪,但各勢力的掌權者已對國家發展有了基本共識。可惜的是坂本龍馬與中岡慎太郎在這年年尾遇刺身亡了。
ps2:我本以為討幕密敕是宮中在風雨飄搖中與倒幕勢力的連繫,是不確定幕府戰和態度時,給倒幕合理逼宮的保證書。但是日文維基顯示這個密敕的簽署日期居然與大政奉還是同一天,那到底是哪件事情先做的?大政奉還是一個隆重的儀式不可能說辦就辦,它的日期是早訂下的;在下這道密敕的時候已經知道要大政奉還。所以無論此密敕是在儀式的前後所簽下,其立意都不是宮中對外的呼救,而已經確定德川要放棄武力時,宮中不僅要大政奉還的純儀式性意義,還要更進一步奪幕府的「實權」...宮中不簡單啊。

德川召集了四十個「大名」—年收入過十萬石—開會討論新政府的架構,有意通過一個仍是以德川主導的體制。但是由薩長把握的朝廷直接命令德川「辭官納地」,德川只好極為不滿地回到大阪城。且由於薩摩藩還在江戶城內放火滋事,使德川仇視薩摩,最終以討伐薩摩的名義向京都進軍。因為德川有人數上的優勢,朝廷非常緊張,一度打算將天皇送出城。
雖然德川一再重申自己的敵人是薩摩不是天皇,但天皇明白地站在新政府這邊,大大打擊了德川軍的意志,又因新政府軍的裝備倍於德川,1878 1/27鳥羽伏見之戰,新政府軍勝,雖說也同時揭開了戊辰戰爭的序幕。

慶喜逃回大阪,家臣建議親征以鼓舞士氣,結果慶喜趁夜出逃,輾轉回到江戶,大阪投降。
新政府軍得到天皇授命,於是還在搖擺的大名紛紛轉投新政府。
慶喜託已出家的親王為他至京都向天皇說情,但失敗了。


彼時日本採用的稱「天保曆」(舊曆),與西曆約有一個月的落差。維基內有好多條目標題是新曆內文是舊曆;有時戰爭的起終日期日文版與中文版有數天的落差,下以日文版為準。
天寶曆
西曆
事件
1863
0818
0930
八一八政變;文久政變 (京都的長州勢力失勢)
1864
0605
0708
池田屋事件

0719
0820
禁門之變

0723~1227
0824~0124
第一次長州征討(以日文版維基「長州征討」條目為準,與中文版不同。)
1866
0121
0307
薩長同盟

0607~0830
0718~1008
第二次長州征討(同一征來源。)

0720
0829
德川家茂亡
1867
1225
0130
孝明天皇亡

0615

坂本龍馬〈船中八策〉

1003

山內容堂〈大政奉還建白書〉

1014
1109
大政奉還

1014
1109
天皇討幕密敕

1115
1210
坂本龍馬亡
1868
1209
0103
〈王政復古大號令〉

0103
0127
鳥羽伏見之戰

0314
0406
〈五條御誓文〉。勝海舟與西鄉隆盛就↓會談

0411

江戶開城

0717
0903
〈江戶改稱東京詔書〉

0827
1012
明治天皇即位大典

0920~1013
1101~1126
東京行幸(結束日為抵達東京的日子。)
1869
0617
0725
版籍奉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