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東亞史8-[清]奕訢與兩宮太后

2019楊照-東亞史的關鍵時刻 筆記

No.8-0512[清]奕訢與兩宮太后──慈禧政權II

1861年,咸豐帝死於熱河行宮,唯一的繼承人只有六歲,所以咸豐帝安排了八位輔政大臣,又把兩枚在頒布詔書時必備的印章交給兩宮太后,等於是給了太后否絕權。少主即位在清朝上是有先例的,而且往往在少主長大後發生政治鬥爭,咸豐帝將權力做這樣的切割顯然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先前,恭親王奕訢留在北京面對英法聯軍;現在皇帝突然駕崩,跟著皇帝逃離京城的大臣全部升官,他卻即將失勢,當然是不滿的。於是奕訢與二太后連合起來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還沒回到北京城就被逮捕,咸豐帝的遺詔被推翻,改為兩宮太后垂廉聽政。
太后聽政是違反祖宗家法的,慈禧賜奕訢之女「固倫公主」頭銜也是,但慈禧需要奕訢為他穩定外朝。

雖然慈禧處理掉了八大臣,可他在滿漢關係上採取的是八大臣之首肅順的「親漢」路線。經他的任命,到了同治四年,全國共25位巡撫和總督只有一個是滿人;他也特別提拔曾國藩,十位巡輔中有五個都是湖南人。曾國藩回報慈禧的信任,平定了太平天國之亂。
只是慈禧對會分割自己權力的奕訢並不放心,在國內暫安後下了一道詔書,要百官檢討政府,並「提醒」這次的檢討沒有上限,「即使是恭親王也可以」。在官員眼中這是一個賭局,誰知道是真是假?但總有人會去賭,蔡壽祺真的參了奕訢一本,羅列其罪狀,慈禧因此革了奕訢官職。雖然最後經過折衝,慈禧沒有完全如意,但他發現了「言官」可以成為政治鬥爭的好爪牙。三十年後李鴻章簽馬關條約時曾向伊藤說起國內御史的恐怖,這並不是平常的官場鬥爭,更是慈禧這些年來有意操弄、推波助瀾的結果。

‧慈禧如此專權,使得他個人的見解決定了整個清末的國家視野和應對的能力。
在對外策略上,慈禧同意奕訢的洋務運動,曾好好教訓過滿臣的守舊老臣。
同治帝的老師對這個學生的評價並不好,說他資質一般、不耐勞苦,這話在群臣間流傳,因此臣子對將掌權的皇帝也不看好。對同治帝的不成材最氣憤的應是他的生母慈禧了,尤其在同治執意娶了慈禧不喜的阿魯特氏為后,宮中的家庭氣氛只能用烏煙瘴氣來形容,同治帝處理的方式居然是翹家。同治帝十八歲親政後為討好慈禧下令重建圓明園,而且可以「監工」為名出宮。一年後,同治帝病逝,正史記載的病因為天花。

1875年,同治帝載淳逝世當晚,慈禧立即召會群臣商量繼位者。同治無子,大臣們提出許多人選,而當慈禧宣布他所屬意的人選時,一坐俱驚:慈禧令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入繼大統。從名字就知道,新帝與先帝是同個輩分的,這又是件違反祖宗家法的事。慈禧這麼做是他不想成為「太皇太后」,讓他不喜的阿魯特氏成為「皇太后」,在對新帝的影響上比自己有優先權。醇親王是慈禧的妹夫,聽到慈禧的命令後大驚昏倒,因這反應讓慈禧對他很是放心。阿魯特氏在同治帝死後百日也過世了。同治親政後撤了一年的廉子再度掛了起來。
朝堂上,聽命於奕訢的群臣(南黨)之首為沈桂芬,他們的政策相對來說最為西化;與之相對的慈禧派(北黨)首領為李鴻藻(跟李鴻章全無關係)。1880年,沈桂芬過世。1881年,多次力保奕訢,唯一可與慈禧平起平坐的慈安太后過世。



1850咸豐即位
1851太平天國起事
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
1861咸豐崩,辛酉政變,同治立,慈禧掌權。
1864洪秀全亡,太平天國結束。
1865蔡壽祺彈劾奕訢
1875同治崩,光緒立,慈禧持續掌權。
1880南黨官員之首沈桂芬亡
1881慈安逝
1884中法戰爭,甲申易樞
1894甲午戰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