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6年11月2日 星期四

虛無主義

虛無主義的風潮是每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有可能要去面對的一種思想。通常在社會動亂的時後,以及社會安定了很長一段的時間時出現。



什麼是虛無?這個概念很簡單,就是「沒有」、「0」的意思,這跟玄學上講的「無」和佛教講的「空」是不一樣的。後者的字義解釋雖然也像是沒有,但其實是一種超越了「有」和「沒有」的一種概念。所以要講這種讓人看起來誤會的字眼,是想藉由這些特別的字來打破人的成見。



舉個例子吧:

「房間裡沒有人。」這句話代表了什麼?除了代表房間裡沒有人的意思之外,是先預設了房子裡面應該是有人的,只是現在沒有人罷了。

怎麼說呢?我們平常不會說「房子裡沒有獅子」或「房子裡有桌子」這種話,即使這兩句話的確是真的。為什麼不說,是因為那根本不需要考慮。我以為房間裡有人,但實際上打開門沒人的時候,我才需要說「房間裡沒有人」這句話,這樣這句話才有被說出來的意義。

所謂的「有」和「沒有」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景,它要先預設目標主體是什麼。例子中的主體是「人」。如果沒有主體,就構不成一個判斷,沒有「房間裡沒有。」這樣的判斷,這是不合理的。

當有主體的時候,這個判斷就只是在針對這個主體發話。當我說「房間裡有人」的時候,等於是我忽略了房間裡除了人以外的所有東西;用「沒有」亦然。



所以說,虛無主義是要有針對的目標的。其目標,最大的是「價值上」和「存在上」這兩種。

通常,價值上的虛無主義風潮,在社會動盪不安的時候最容易發生。所謂「價值」主要指的是道德上的價值,也就是認為沒有一定的是非對錯、善惡正邪存在,一切價值標準都只是相對性的。在這邊對,在那邊或許就錯;在這個世紀要被燒死,在下個世紀又追封為聖人。

價值上的虛無主義何以產生?就是當「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壞人得意卻長命、好人卻夭折的時候,就會忍不住產生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必要做個好人。愈多人這樣想,這個社會就會愈亂,直到最後一個好人放棄時,社會也就離崩潰不遠了。

有時我會認為,國家的目的主要就是在這點上。因為人間自己需要一個執法者,讓報應即刻實現。無法等待天打雷劈,或是最後的審判了。人們需要確定,惡人會受到懲罰這件事,才能有繼續為善的動力。



存在上的虛無主義是最根本的一種虛無主義。這種論點的基本預設是:人的生前和死後,什麼都不存在。以一般民俗信仰來說,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然後輪迴;或者以基督宗教來說,死後會上天堂或下地獄。這些都是認為死亡不是結束的一種想法。有這樣的觀念,就絕對不會產生價值虛無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必需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只不過可能不是在這一世就是了。然而,若是認為死亡即是終結,那就表示只有這一生是可以把握的。

認為唯有今生存在的人,算是比較積極的存在虛無,那表示他們起碼會在這一生好好活下去。但是,什麼是「好好活下去」呢?一種人是把自己的力量完全燃燒、造服眾人,只為了不枉此生;另一種人,就是爭權奪利地搶破頭,既然只有這一生存在,當然要盡其所能的享受。現在的社會最多的就是後者這樣的人。

但是,另一種消極的存在虛無就是很危險的了,消極的想法是認為:連這一世都是不存在的。目前的青少年(約15~25歲)有極多這種想法,然後自殺就開始「流行」起來。世界上自殺率(粗略統計)最高的國家,不是落後、沒飯吃的非洲,而是歐洲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瑞典。這些人的共同點在於,他們沒有努力的必要,他們的長輩和國家,捧著大筆的金錢將他們迎接出生。他要努力當然可以,但其實他無需為生存憂心。社會動亂時,容易激發生物的求生本能。但當社會安定下來後,反像失去了著力點一樣無所適從。這些人沒有理想或目標,沒有任何值得他流戀的人、事、物。

從前的社會一則是很難賺到三代用不完的錢;一則是有普遍的宗教信仰。然而在現代,科學主義盛行,有信仰被視為落後、缺乏自主性。生活上平安和樂,然後呢?重覆而乏味。

打破存在上的虛無主義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如何要人相信他的存在是有意義的?但是,這個問題其實真的沒有標準答案。或者該說,無法讓別人相信有答案。也許,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可以不斷詢問「人生有何意義」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