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通鑑7-2 元和論政 平定淮西 (2/2)

(續)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八、家奴上告 此風不可長 小將無理 依法應嚴懲


有兩件小事,一是家奴上告,二是神策軍小將對京兆尹(首都市長)無禮。從這兩件事中可見,在當時似乎沒有一個人人都明白的清楚規定,整個都城的紀律鬆弛。京兆尹所以嚴辦無禮小將,就是對整個混亂鬆散的氣氛予以糾正。


 


九、李愬謀襲蔡州 裴度大力支持 事前準備工作 將佐全力以赴


淮西的地理位置與東都和運河臨近,若淮西勢力擴大,唐帝國的經濟活動一對會大受影響,因此憲宗一定要拿下淮西。以客觀情勢來講,淮西與另外兩大藩鎮的距離較遠,支援不易,可是光憑淮西自己的力量也不容輕忽。


李愬風雪入蔡州,是憲宗時代最有名的戰役,先看李愬在戰前的準備:他撫慰打了敗仗的軍士,並一步步網羅敵軍的人才。由小到大一個個抓到,待之以客禮,得到對方出於內心的降伏,也得到蔡州的大小情報。其中一名降將告訴他:要得到蔡州,最關鍵的人物是李祐。於是李愬生擒了李祐,同樣以誠心相待;但李愬敵不了手下們對以剽悍聞名的李祐的猜忌,只好把李祐送往朝中,同時寫了一封信給憲宗,告知李祐對取蔡州的重要性。李祐被送回後,再沒有人敢說話。


朝中一直有反對討蔡、淮的聲浪,因為投注太多心力了。裴度向憲宗說:「淮西一定可以被攻克,現在的問題是征討的諸將不合,請派我去督戰。」於是裴度動身,並把一切阻撓攻擊的制度、人事排除。這是進攻蔡州前的安排與支援行動。


 


十、風雪夜 李愬入蔡州 平淮西 通鑑記其事


這正是一篇結構很強的通鑑記事,入蔡州與平淮西的整個事件可將其編排為前言、主文、開展、結束、歷史反省五個部份來閱讀:


﹝前言﹞(包括第九章)


李祐告訴李愬:「蔡州精兵都在洄曲和四境,城內少兵,可以直接進城取吳元濟。」李愬同意了,在動身前幾天將策略告訴裴度,裴度也贊同這個奇計。」


﹝主文﹞﹝開展﹞


於是李愬帶了九千人,在一個刮著大雪的黑夜出發,出發後才告知兵卒諸將是要入蔡州取吳元濟。「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之以混軍聲。」蔡州城已有三十年有官軍到來,李愬軍趁夜翻過城牆,殺其士卒;至雞鳴,進元濟外宅,而元濟此時還不相信官軍已到;日落,擒得吳元濟。李愬將吳元濟押送到京城去,並且向裴度報告。當天,淮西餘將相繼向官軍投降。


﹝結束﹞


裴度先派手下到蔡州慰撫百姓和降將,隔天再打著淮西彰義節度使的旗號進蔡州城;李愬為了讓已忘記有朝廷存在的蔡人知下人上知上下之分,全副武裝出來迎接,裴度聽了李愬的理由後才接受李愬之禮。


李愬告訴部下他的整個軍事計劃:為何在朗山敗而不憂、在吳房勝而不取,又為何帶少兵於大風雪夜動身等等,眾皆服。胡三省說這段分析文本於〈淮陰候列傳〉,「然愬平蔡之事,猶可以發揚;若唐末王式平裘甫事……文之過實者多,學者其於事察之。」他這是在提醒讀者,史書上的比附應逐項辨析,不要一概輕信。


自元濟被擒後,李愬沒再殺一個人,對其手下也不猜疑,皆復其職。裴度也不防蔡人,並且把過去的嚴法廢除,只禁盜賊,蔡人始知有「生民之樂」。胡三省對生民之樂做一個生動的比喻:「解人之束縛,使得舒展四體,長欠大伸,豈不快哉!


﹝歷史反省﹞


朝廷軍隊要攻打淮西的時後,與其暗中勾結的李師道派劉晏平偷偷到淮西察看情勢。劉晏平回報:「淮西一地的情勢緊張,但吳元濟只顧自己享樂,肯定會滅亡。」李師道聞之驚怒,將劉晏平殺死。胡三省看李師道不願面對問題又殺掉有慧眼的部署,離毀滅的日子也不遠了。


淮西一地受嚴厲又不服朝廷管束的節度使統治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因此制度皆與朝廷不同,新一代的百姓長成後,根本不知道有朝廷的存在,節度使又用計讓百姓厭惡朝廷管轄,因此淮西「雖居中土,其風俗獷戾,過於夷貊。」胡三省看到此處非常感慨,因為據《漢志》所載,汝南戶口為百郡之最,曹操還能跟荀彧說:「汝、潁多奇士。」胡三省嘆道:「嗚呼!吾恐後之視今,尤今之視昔。


【淮西為什麼需要花四年才能平定?】


通鑑作者的理由即是上段,然船山不這麼想。因為淮西無其他勢力大的藩鎮緊密支援,吳元濟無才,李愬入蔡州也無碰上大型軍戰,所以平淮西的困難之處不在戰場,而在朝廷。船山認為朝中一定有很多人都收了吳元濟的好處,才讓淮西一天天壯大的。船山說:「非有清貞之大臣,前不屑千金,後不恤猛虎,則天子終無可寄之心者膂。諸葛公曰:『唯澹泊可以明志。』人君尚知所託國哉!」不過我們也可以再挑戰船山,認為打淮西也不那麼順利,因為李光顏不是逢戰必勝,李愬也是收了不少吳元濟的優秀將領後才能直搗黃龍的。


 


十一、淮西既平 憲宗驕侈 任用小人 聽信方士


接著憲宗就開始走下坡了,他任命皇甫鎛和程异為宰相,其中皇甫鎛是個連市井負販者亦瞧不起的人,是故「制下,朝野駭愕。


船山認為憲宗雖用裴度之處多,卻給予很少的信任。小人就是有一種鬥爭的性格,有君子在時他們鬥君子,君子走了就自己互相鬥起來;從前李泌歸隱後,張良娣和李輔國同歸於盡即是一例。裴度之所以不能做像李泌一樣的事,是因為他在朝中已聚集起一批依附他的朋黨。「惟獨立不受人之推載,乃可為眾正之依歸。惜乎公之未曙於此也,而後之鄴侯之不可及矣。


 


十二、迎佛骨 韓愈上表切諫 上大怒 裴度為之緩頰


關於憲宗迎佛骨的事,韓愈寫了大大有名的諫佛骨文,內容大約有四個重點:1.佛教來之前的中國很好,來之後反而變壞。2.帝王是全國表率,就是真的佛來了,也只要接見一番就夠了,何況這次只是佛骨?3.佛骨來朝竟無朝臣排斥,實在令人羞愧,應當將佛骨燒毀,永絕後世之紛擾。4.如有報應,願一人承擔。


船山說,所謂講道理,講的應該是是非,而不是禍福。韓愈舉佛教來之前後的中國國勢以證佛教之無用,就是從功利上來考量,可見韓愈論事的標準還是在禍福。再說朝代之興衰真的與佛教有關嗎?船山論事所以深刻,就是他一定講到道理與道德的層次。


韓愈的長處在於文章動人,但文章內容始終無法深刻,所以他雖然希望回到儒家理想,自己終究無法理解儒家。宋儒們之後不太提韓愈而直接看孔孟原文,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十三、憲宗暴崩 穆宗即位


大家都說憲宗被宦官陳弘志殺了,可是卻沒一個人敢說,也沒一個人去把弒君的陳弘志殺死,這是怎麼回事?船山說,主謀是郭太后和後來的穆宗,所以大臣才不敢說,只好說皇帝平常吃多了金丹中毒云云。雖出於無奈,但唐朝此時還有人嗎?


 


十四、二李各分朋黨 傾軋垂四十年


十五、河北兩京 心態各異 激怒士卒 釀成變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