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史家論著選讀
陸、錢穆(1895~1990),讀史須有溫情與敬意
·
推薦書
推薦書
1. 《拉丁美洲真相之路》張翠容 馬可孛羅
拉丁美洲是我們不太熟悉但值得去熟悉的一個地方。本書作者為戰地記者,在邊緣地區採訪寫作領域中,是一位有地位的人物。閱讀本書,可以增長對該地複雜情況的知識;但就閱讀感來說,不怎麼感人,結構也較不嚴謹。
2. 《巴西,如斯壯麗:傳奇總統卡多索回憶錄》費南多.恩希齊.卡多索
早安財經
早安財經
本書充滿了令人玩味的小故事。在他的求學時期,因為不滿巴西的共產主義者壟斷了馬克斯思想,與一群同學開始了兩週一次的讀書聚會。他們思考馬克斯會在他們這個時空做什麼事,談論一些「既抽象又高來高去,不過也絕不會偏離實務政治太遠」的議題。這個討論會持續了七年,然後從其中出了許多出類拔粹的人物,對巴西影響重大。
改革貨幣的成功是卡多索當選總統的重要因素,之後他接觸南美洲的「無地農民運動」,為了更了解他們,他微服進入無地農民運動的聚落中。感想是只要沒有媒體在場讓人緊張,或是只要不談政治,人際關係就只是人與人的關係而已。
· 同類(南美洲)推薦書
1. 《我母親的自傳》牙買加‧琴凱德 大塊文化
2. 《電影女孩》艾爾南.里維拉.雷德利耶 漫遊者文化
3. 《蜘蛛女之吻》馬努葉‧普易 時報出版
· 前言 關於錢穆
一般提起錢穆的頭銜多是「國學大師」,很少用歷史學者、教授稱之,因為在史學之外,他對經學、理學、文學和佛學都有很深的造詣。錢從小就被人說是讀書種子,任何一本書都能在閱讀三次後背出,可見天分極高。除此之外,他因家境無法讀大學,學問都是自學而來,採用朱子讀書法:「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循序漸進,熟讀精思,緩視微吟,虛心涵泳。」
但是錢穆在學術界的境域並不順遂,因為當時的時勢籠罩在五四運動之下,對傳統學術及傳統讀書態度都是鄙夷排斥的。今日要繼承錢穆及他背後的那個傳統有兩個困難,一是現代人沒有閱讀千年文人的必讀書目,很難進入古人的思想中,卻輕易地用現代角度批評;二是現代學術規範要求的「客觀嚴謹」與傳統充滿豐沛感情的寫作方式有所扞格。
·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肆 私立鴻模學校與無錫縣立第四高等小學》
在無錫教書的某天晚上,錢穆在床上突然想到牆「壁」、手「臂」、「璧」玉都是從「辟」而來,而且都有「旁邊」的意思,然後一連想到好多個與「辟」有關的字,隔天上課時就教這個;恰逢督學來視,督學卻不以為忤,歸後還為此課做了一邊報導,以致此事在當地傳開。
老師選擇上面這個故事做講義的用意是什麼?教書若只教教科書真是太浪費時間了,那些明明都可以讓學生自己讀的。授課老師應該告訴學生比教科書中更多更深的東西,就算是與課本無關的個人心得,也有益於學生開發他們自己的思想和體會。
·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拾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中,與錢穆最要好的三個人是湯用彤、熊十力,以及蒙文通;蒙文通的《中國史學史》雖然只寫到宋代,而且篇章也不怎麼整齊,卻是該類著作的翹楚。他曾說:任何學問都要精熟此學問中最重要的一本書,如文學之於《昭明文選》、小學之於段注《說文解字》、史學之於馬端麟《文獻通考》。《文獻通考》的精華在於不同時代對同一種制度的評價,以及馬端麟的總評。
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而且可以從這本書描寫人們對時事的反應看出每個時代的變化。民國二十七年之前的北平,如錢穆一般的一流學者會粹,那是由長時間的文化累積培育出來的豐富人才。「果使戰禍不起,積之歲月,中國學術界終必有一新風貌出現。天不佑我中華,雖他日疆土光復,而學術界則神耗氣竭,光采無存。言念及之,真使人有不堪回首之感。」
· 嚴耕望《錢賓四先生與我》
本書及《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合稱「史學三書」,是入門的歷史讀物。本書談到錢穆的習慣:喜歡散步、郊遊、談學論文,其中喜歡帶著學生踏青這點,與朱子是一樣的。
錢穆聽學生報告研究內容時,總是能夠一眼看出此報告之精華所在,引導學生發現他們不察的重要價值。
· 《近百年來諸儒論讀書‧五 梁啟超》
論讀書的第一個問題:讀書是為了什麼?康有為提出的「新讀書運動」以「作新人才,改革政治為讀書治學的大目標,以經史為根底,以時務為對象。」此目標看似與北宋晚明相同,卻不同後者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與意義。因為這個運動的時間很短,而且康在學術上的基礎不夠深厚,所以才無法達到引領後人的作用。「只是就他的慧光一閃而論,也就終不能不說是黑暗中的一線光鋩了。」
錢穆將梁啟超晚年為「最低限度國學書目」附帶的文章與當時風氣做了比較,看到都是為了做題目而讀書的「專家」,沒有為了充實自己而讀書的讀書人。錢與梁一定相信,增進對時代、政治與人事的理解,以及對個人心性的陶冶才是讀書的目的。
梁啟超在今日學術上沒有重要的地位及著作,但在錢的眼裡,梁的觀點及立意都有參考價值,文字也值得我們欣賞。
· 〈劉向歆父子年譜自序〉
文章針對康有為《新學偽經考》而寫,「新」指王莽的新朝,「偽經」指劉歆幫王莽篡位所假造的古文經,其中最重要的兩本為《周官》和《左傳》。康從此書再寫了一本《孔子改制考》,試圖證明孔子有政治改革意圖,而其實這一切都是康為了自己將要進行的政治改革而做的學術鋪墊。
錢穆搏斥的方法很簡單:排出時間表來,把當時最主要的學術、政治、人物之間的關係加以排列,用按語一條條解釋,並與康說對照,如此則可明顯看出康之取巧,不顧史料本身含意。〈自序〉則一連提出二十八個問題,問若《新學偽經考》成立的話,以上問題如何作答。
本文是錢穆揚名立萬之作,自此以後《新學偽經考》幾無學術價值,而認為今文經才是聖人的意見、古文經是後人偽造的說法也就不能成立了。然而此文讓人懷疑所有以經學發表議論的文章可信度,打擊了民國以來的經學發展,卻是錢穆始料未及的。
· 《先秦諸子繫年‧跋》
從此文附帶的兩個小考證:〈附湻于髠為人家奴攷〉、〈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辨〉看見錢穆思考及分析的方法。
· 《秦漢史‧第一章 秦人一統之局‧第五節 秦政府之覆亡》
時勢與人心是如何變化的?秦人覺得東方人看不起他們,所以即使天下一統,仍用暴政待「他國」人;東方人入秦國,將秦的文化象徵阿房宮燒毀,卻將首都建於此;世家大族第一個起頭打天下,最後勝出的是完全無背景的平民。
趙翼:「人情猶狃於故見,而天意已另換新局。」過去雖然是有一番輝煌成就,但時間一久,積弊已深、暮氣沉重,不足以擔當這個時代變化的局勢,所以新的時代必由新的理念承擔。錢穆並沒有用新史料,但給出的解釋就是這麼高明。
· 《秦漢史‧第三章 西漢之全盛‧第三節 武帝之武功》
渾邪王與休屠王感到大單于對他們不滿,於是欲謀降漢,漢朝派霍去病出面;事到臨頭,二王又猶豫,霍下令進攻,投降者無事,不降者攻擊,逃跑者追擊,事情就這麼解決了。
錢穆用這個故事說明霍去病的特色,並且不只霍一人,同時代的衛青、李廣或張騫,都帶著一種特別的氣慨,那是整個武帝朝的時代精神。
· 《秦漢史‧第七章 王莽之新政‧第二節 王莽始建國後之政治》
略
· 《國史大綱‧第二十章 變相的封建勢力下之社會形態》
北魏帝詔書:「道義,治之本;名爵,治之末。」北周武帝詔書:「樹之元首,君臨海內,本乎宣明教化,亭毒黔黎。」北朝君臣談起政治,能提出高遠的理想、問最根本的政治目的,這是同時代的南朝與往後的唐人都沒有的意境。
· 《國史大綱‧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一 學術思想之新曙光》
「宋朝養士經歷百年之久,終於要收到他的成效。」「所謂『自覺精神』者,正是那輩讀書人漸漸自己從內心深處湧現出一種感覺,覺到他們應該起來擔負著天下的重任。」「以天下為己任」是老話,漢隋唐的大臣都講,可是「『士』以天下為己任」是宋人講的,所有讀書人無論是否任仕,都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胡瑗是北宋公私學校裡的模範教師,講學分「經義」、「治事」二類;范仲淹是北宋政治上的模範宰相,曾手授青年張載〈中庸〉一卷。〈儒行〉、〈中庸〉、〈大學〉是當時人認為最重要的著作,在最勤奮的有志之士手裡,發展出一套高明的學說。
本節結尾是錢穆對中國「士人政治」的史論,說明隨中國歷史進程而發展的四期士階層活動。「士之本身地位及其活動與其對外態勢各不同,而中國歷史演進,亦隨之而有種種之不同。亦可謂中國史之演進,乃由士之一階層為之主持與領導。此為治中國史者所必當注意之一要項。」
· 〈論春秋時代人之道德精神(上)〉
史記所載之「趙氏孤兒」未見於《左傳》,且故事風俗也異於春秋,所以清‧梁玉繩認為此故事不可信,但錢穆不認同。
而且「縱謂其事全出捏造。當知捏造其事者心中,即已存有此等道德觀念與道德精神之想像矣。故捏造亦即是一事實,為考史者所當重視也。」所以重點不在故事真假,而在故事被捏造出來的用意。讀史除了需要化文字為圖像的想像力外,亦需要能透過虛構故事看見時代精神的洞察力,「史公備存其事,以著於篇,其識卓矣!」歷史不是排列事實而是解釋意義,這是大歷史家的風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