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Beck《忽如一夜春風來》眉批(思)

【小思/思/外思】思:思其細節、思其想法、思其周邊。


﹝小思﹞


p20陸攜寧的聘書至杜處,結果因為自己態度問題,沒能把聘書拿出,不僅無功而返,還激得杜不再為人寫狀,寧小罵了陸一頓。寧趁杜的睡眠時間上杜處,又趁他未醒之時留下聘書,讓杜必須親赴衙門回應。將聘書轉交給他的是杜借住處之屋主郭大娘,杜看了聘書決意拒絕,而郭大娘擔心拒絕不了。「小民怕官似乎是種天性。郭大娘惶惶不安的臉色讓杜心裡更煩。」其實以陸的態度,小民怕官也其來有自。p98後續杜在乍聽「巡府豪強案」時想:「寧是那麼如履薄冰地維護百姓……」其實真正令杜難過、百姓害怕的官府態度,就在寧自個的腳下吧。


p26杜應寧的要求說出不願應聘的是因為討厭跟官府有關的一切時,寧笑問:「如果不是我這個小小知縣就站在你面前,只怕『縣官』必定名列其首吧?」杜回答:「……還請大人見諒。」然後寧心想:「請大人見諒啊……這不就是承認了嗎?」我倒沒想到「請人見諒」還有這層意思。


p50黃要離開時對杜說自己突然現身時,趕緊擋在杜身前的寧:「必定是肯為朋友兩肋插刀、死而後已的人物。」杜聽了的心理反應是:「他才不是這種人……杜聞言一愣。」這句話應該前後反過來會比較順,先愣一下旁人對寧的分析,然後自己心裡起了反搏才對。


p69寧因對杜的性別有所懷疑,故意設計讓杜去洗澡,然後自己破門而入。看到杜的身體後,寧結巴退出,靠著門柱哎聲嘆氣。心裡唸道:「平的……是平的……雖然他胸口肌膚瑩白如玉極為誘人但那裡是平的平的平的……」為什麼我也在這裡跟著寧一起「平的平的」呢?……大概是前面有章寶的視線、黃的懷疑,還有杜在小沙彌和黃突然出現時,都有「拉合前襟」這個動作的關係吧。


p71杜當然知道寧是故意闖進來窺浴的,因為除了「這個澡是寧吩咐要洗的」之外,這裡還是浴房耶!如果杜是在房裡梳洗的話還勉強可以強辯,闖進浴房除了窺浴外還能做什麼事?真是拙劣至極的「男子漢大丈夫」行徑呀!XDDD


﹝思﹞
p39杜仔細讀過寧的「無賴窺房案」判文,對他說:「世事難測,無論是否出於自願,你這不殺之筆,總有一天要染血的。」這話除了跟最後一案呼應外,也可算是寧第一次看見杜之根本心性之處。而寧自己的心性本毫無隱藏,在第一案「兄弟爭產案」判決一出時,杜就已經注意到此縣官之仁慈,此案則注意到寧對當事人的重視,「土地侵奪案」則見寧斷案之謹慎。接連三次的為官表現,杜不投幕也真是太沒有視人之眼了。


p63兩人離開郭宅,寧送杜回寺,然後兩人坐在寺門口聊天。杜受寧處理案件之謹慎周全感動,決心應聘。杜說:


「我曾經失望透頂,心灰意冷……寧大人,你可有能力令我改變觀感?」……


寧東風心裡一動,方要啟唇說話,他卻伸手制止,口中字句吐得緩慢:


「不……你不必答我,我會如此問你,表示我心裡已有答案。」


嗯……確實不必跟別人要什麼對自己的保證的,問題不在別人給不給你承諾,而在你能不能憑你對他過往的認識中相信他的為人不會改變。而且如果杜不阻止,寧會給什麼回答呢?後續p143中,因縣裡有貧家賣女之事,寧問杜對自己為官有什麼看法,杜說他是個難得的好官,寧也說自己一直想當個好官,但又說:「我第一次對人這麼說……因為說出來太沉重……若是將這些期待掛在嘴邊,而我卻做不到的話,我會瞧輕自己。」嗯……語言吶……只有知其限制的人,才真正懂得重視語言力量。


p71杜為了報復寧設計他而把寧誘騙到身邊,然後把寧的頭一把壓進浴桶裡。眉批:「偷看洗腳判喝洗腳水,偷看洗澡自喝洗澡水。」不僅可以跟前一個案子呼應,而且因為兩人都喜歡如數家珍的關係,這件事在之後寧告白、杜敞開心房的時候都再次被提起。


p203「密室殺人案」起後幾天,黃帶地痞丁繼的人頭到衙門欲以結案,但寧心中疑點未明,要捕頭帶元氏到堂審問,卻傳來元氏自殺未遂的消息。寧再次下令,捕頭卻當堂反對,寧見在場所有人都用不滿的眼光看他,只有撤回命令。待只剩寧杜二人時,杜說自己不出聲支持寧是因為他的身分是寧的幕僚,非官府正式職位,不便在公堂出聲涉事。


杜的理由非常正當,而且除此之外,杜若在當時說了話其實也幫不上寧的忙。因為杜本來就是寧的親信,無論寧做對做錯,杜幫他的話都會被人解釋成:「你是寧的幕僚,當然幫他說話。」相反的,如果杜不說話,站在捕頭那邊,反而會讓捕頭另眼相看,視做「同一國」的人,如此,杜在另外的場合對捕頭提出此案疑點的話,補頭才有可能聽進去。


﹝外思﹞

p38杜見寧對「無賴窺房案」的判文後,與寧閒聊。因為寧說自己未穿官服,要杜不必稱他「大人」,所以杜以「你」稱之,而兩人都自稱「我」。可是在接下來的對話裡,寧對杜的稱呼仍是「杜先生」這個敬稱,這樣的話,反而變成杜的位置比較高了。也許杜此時該稱對方做「寧兄」或「寧公子」比較好。另,如是真的要表示敬重,對對方用敬稱時,也該同時對自己用謙稱如「在下」;如果只是一般應對的敬語,當同時抬高自己用「我」或「本官」。


p73杜入幕後,發現寧把所有公文狀紙都推給自己,因此向陸埋怨。結果陸說這些「雜務」本來就是幕僚的工作,身為「大人」應該做些「拜社稷、祭城隍、鞭春牛、撫孤鬼、獎善嘉孝、矜貧恤獨、宣揚政教」等等「有身分」的重要事,杜則心想這些全是「表面功夫」。我想,以科舉內容來說,考些詩詞歌賦……或說考些讀了聖賢書的讀書人的策論……政府期待他們為國家做什麼呢?這樣子的考題是想測出人的什麼才能?也許那些表面功夫還真的是正事哩。


p86杜告訴寧自己的身世:「我自幼家貧,七歲就被賣入富人家……你別一臉哀悽。那戶人家心地善良,我在那裡吃飽穿暖,專門陪著少爺當書僮,除了偶爾代替他被父子罰打手心外,從來沒吃過什麼苦。」像這種少爺犯事打書僮、皇帝犯事打皇袍的行為到底有什麼責罰意義呢?世上又不是只有「打」這種責罰,面壁、禁足、抄書不是更有意義又不傷身?


***

為了尋求同樣的感動,把作者除了短篇集外的所有文都看過一遍了,沒有找到。了不起能看到一個有點彆扭的主角,還有偶爾的「……」讓我認得出是同一個作者而已。當然,本書是作者最新著作,若前幾本都是為了這本,那是非常優秀的一個成果。


作者說他以往都是寫現代文的,而且本書的動機還是「古代版的陰險大總裁欺負聰慧小秘書」,真是冷汗如瀑,還好沒寫。因為現代文不容易發揮作者的優美文筆,現代世界沒那樣的美景,也沒有會注意言語修辭的讀書人;現代男人之間的故事不插入髒話似乎不會說話似的……嘖!

再,取古裝故事選擇的職業是縣令而非多如牛毛的帝王將相更是極佳選擇,除了數量外,更是以寧之性格,若只是坐在辦公桌前發號司令、跟小秘書調調情,他的德與慈能如事必躬親的小縣官一般展現嗎?本故事最完美之處為結構,案子與情感互相交織,層層推進,踏踏實實地走過,而生活之主幹,不就是工作與休閒?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的寧杜其人,不只是情感面的他們,連工作中的他們也能隨之經歷,這才是這篇故事最貼近人的設定,改換了什麼高高在上、華而不實的職業,就沒有這份人情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