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通鑑6-6 藩鎮外族 患害漸萌 (1/2)

612 資治通鑑-盛唐前後


陸、藩鎮外族 患害漸萌


l          推薦書1:《三杯茶》 葛瑞格‧摩頓森、大衛‧奧利佛.瑞林 馬可孛羅


第一杯給陌生人,第二杯給客人,第三杯給家人。一個美國人參加K2克拉昆侖山第二鋒,全世界第二高峰的登山隊伍;送受傷同伴下山時與挑夫走散了,來到巴勒斯坦北部的一個小村莊。那裡的小孩都沒有念書的機會,於是他向村長提議,幫忙蓋一所小學。回到美國後,他發了500封信,卻沒有得到任何回音,可能是因為現在人都去關心雪巴人(音)、西藏人,而沒有人關心穆斯林的緣故。一個有錢人看到他登在登山者刊物上的文章,資助他一筆錢,於是巴勒斯坦的北部克拉昆侖山脈的第一座小學蓋起來了。接著是一連串的故事,和一些奇事。911之後,這所小學還發展到阿富汗,特別是在塔利班政權被打倒之後,連阿富汗也受惠到。


這本書讓人感動的地方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可以做些事情。另外,每年上千個登山者經過這裡,看到他們貧窮沒有教育,都會說要給他們一些資源;當地人都明白他們只是講講,只有這個人真的做到了。


現在全世界人都以為穆斯林很可怕,伊斯蘭教變得好像邪教一樣,是恐怖主義的溫床。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些工作裡面,他們得到了什葉派的大力支持。什葉派跟塔利班跟神學士也有非常明顯地差別。總之,這本書是相當值得看的。


 


l          推薦書2:《自由寫手的故事》 艾琳.古薇爾 天下雜誌


這本才是本來預定要介紹的書,它的原文譯名是「用你的心靈去教課」;廣告詞寫說它十分感人肺腑,其實沒那麼誇張。裡面講一個美國老師進到一個放牛班教課,這個「放牛班」的學生是經過街頭巷戰,在黑社會中打滾過的人;講他如何把這個班帶起來。


當然這位老師的一些作為是令人佩服的,像他製作各種教材或是安排課程。但他真正能成功是得到了一位貴人相助,是一位名為杜紀川的臺灣人。這個人也被李四端訪問過,他的思想快於語言,所以說話結結巴巴的,但是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這位老師想把他的學生帶到華盛頓DC一趟,杜濟川幫他付了所有人的機票錢。這位老師的精神很令人欽佩,不過他的做法我們學不來。


這個故事在2007年拍成電影「街頭日記」,號稱能媲美「春風化雨」,老師覺得是言過其實。


611日的中國時報有一篇名為〈學者怎樣從政〉的文章,裡面講一個墨西哥人在美國拿到經濟學博士,準備回到家鄉後學以致用。墨西哥人吃不飽,於是他們的政府就發糧食;他覺得這沒用,發糧食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他說墨西哥人需要的是教育和醫療,於是進行這兩方面的活動,得到很好的回響。


 


l          老師至大陸有感


2004年老師休假一年,本想去大陸辦的學校裡面當義工;得到的回應是只需要錢來建學校,希望小學,當然老師沒有這筆錢。後來聽到有人在雲南一帶幫助學生,一個叫做「培志」的機構,每年用250元美金認養一個高中生。三月有一個義工體驗團,讓參與計畫的人到當地去看看。培志的計畫參與者3/4是美國人,1/4是臺灣人,極少數是大陸人。那些學生的家裡非常貧困,讓去看的人非常難過。沿途看到很多希望小學,表示有很多人都在幫助提升這些地方的教育程度。別人聽說了這個計畫,說與其去幫助這些人,不如去幫那些在北大清華的最優秀而最窮苦的學生,回收的效益才大些;但老師沒想到能回收什麼效益,只是看到想念書又可以念書只是缺了錢的人,就幫幫他而已;幫助提升整個社會的教育文化,就是這樣而已。再說北大清華的優秀學生才輪不到我們去幫忙哩!


培志的計畫構想是不要把錢分散了幫很多人,結果什麼都沒幫上;還不如把幫助的地域和物資集中,卻能真正幫到每個被幫助的人。


教育是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把教育提升上來,很多的災難跟苦痛都可以被避免。


大陸現在的鄉村,吃飽是可以的;農民每天可以吃一碗飯,不過如果沒有畜養家禽,也沒辦法有其他開銷。教育政策上還有「兩免一減」:學費雜費免、課本補助;它們只是缺了硬體學校而已。


 


l          上課筆記


一、修好回紇 乞助平亂 使者雍王 強忍羞辱


史朝義告訴回紇說:唐朝兩代皇帝接連過世,國家就快要亡了;現在他們的府庫中堆滿了東西,我們去拿吧!可汗相信了,軍隊開進來,看到大戰過後的蕭條城市,因此有了輕唐之心。


唐朝派了雍王,也就是後來的德宗去跟回紇修好。見了面,回紇問為何太子不拜;太子旁邊的人說因為己方是大唐的太子,而且國有大喪,不便跳舞。回紇因此把除了太子以外的所有官員們各打一百鞭,有兩個人因此送命。雍王因此一直對回紇有所記恨。


唐朝這邊無論如何是要去求人幫忙的,因此身段總該放低點;回紇有很清楚的計算,懂得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忙來幫。照理來說,遊牧民族應該不會那麼擅於算計,因此也可以發現他們之中滲入了其他種族的人──「九姓胡」。這三個字可以等同於「粟特」二字,就是安祿山、史思明的那個種族,也就是那個掌握了中亞商業大權的種族,他們是最精明的一群人。


 


二、僕固懷恩盡心王事 功無與比 為人構陷憤怨殊深 上書自訟


僕固懷恩的家族為了抵抗安史,48人死亡,兩個女兒遠嫁他方,可是僕固懷恩卻受到猜忌,被別人說他與回紇聯合要謀反。


所有人都知道僕固懷恩的功績與犧牲,要誣賴這種人不是小事,難道辛雲京、駱奉仙掌握了什麼證據嗎?還是說,他們有非常強的後盾?看來是有的,就是朝廷。


從僕固懷恩的上書中可以明確看到他有多麼地氣憤,而且他還說到:很多朔方軍士都受到猜忌,可見朝中一定有小人當政。這些小人就是被稱之為「中官」的宦官,他們的勢力大到連郭子儀也被排擠出去。最後僕固懷恩說,他為了自保,也不能再為國效力了。


不過,為什麼朝廷會覺得僕固懷恩是一個壓力呢?因為他建有大功、擁有精兵、國際關係又好,簡直就是最好的叛亂條件,也難怪朝廷懷疑。再反過來想,僕固懷恩真的免不了被懷疑嗎?也不盡然如此,因為對於有同樣條件同樣功蹟的郭子儀,朝廷就不覺得有那麼大的威脅。不過要僕固懷恩有郭子儀德操層次,還是勉強了些。最後,僕固懷恩被逼得真的反了,朝廷只有派出郭子儀才能平定。


僕固懷恩的母親是個相當好的人,她看到駱奉先一下親近辛雲京、一下又與僕固懷恩約為兄弟,就罵他是兩面人;當僕固懷恩決定要反唐時,她提著刀要殺僕固懷恩。僕固懷恩的亂事被平定後,朝廷也沒有追究他的母親,對她相當照顧。(廣德二年764-12


 


三、吐蕃入寇 進入長安 剽掠市里 子儀受命 號召忠義驅除寇讎


朝廷很亂,又猜忌,對有功的大臣不放心,這樣當然不可能安定社會、鞏固國防。當吐蕃入寇後,在唐朝全無防備下造成了很大的危機。此時的唯一辦法,還是只有請出因為被排擠而閒廢日久的郭子儀;他帶了二十騎對付吐蕃二十萬人。有人覺得唐朝完了,於是找了一個宗氏的人,以為可以取代宗而代之,這郭子儀當然不贊成。吐蕃那裡也是這樣找一個宗氏傀儡,目標就是唐朝府庫裡的財貨。郭子儀號召已潰散的六軍;「六軍」就是天子之軍,三軍則是諸侯之軍。最後吐蕃看清情勢不對,就離開中原了。


【動亂之後,如何收拾?】


需要一個領導,這個人是在人民心中有崇高聲望的人,他的所做所為讓人覺得無可批評;於是他的號召能得到回應,動亂得以立即解決。郭子儀就靠他留在人們腦中那樣美好的印象,以及讓人覺得合情合理的處事方法來服眾。


 


四、段秀實禁亂止暴 郭子儀得保令名


段秀實有白孝德的一支軍隊,郭子儀的兒子郭晞也有一支軍隊。郭晞的軍士進到市中喝酒,可能是因為喝醉而殺了人鬧事;段秀實把這些人抓起來殺死。郭晞這邊的人覺得受到污辱,要討回「公道」;白孝德嚇壞了,段秀實鎮定如常,獨自一人帶個老兵進到郭晞的軍營中。對全副武裝的眾郭將說:「你們的主帥對不起你們了嗎?你們竟然這樣陷他整個家族於不義。」這話是說給郭晞聽的,他也一聽就懂,於是整件事情就被安撫下來了。


這段胡註引了柳宗元寫的《段太尉逸事狀》:段秀實在當營田官的時後,大將焦令諶強取他人田地,說收成有一半要給自己。時年大旱,焦令諶仍做如此要求;農民沒辦法只好像段秀實告狀。段秀實叫農民不必給收成,焦令諶一聽,把農民狠狠地打了一頓。段秀實非常難過,他替農民療傷,然後把自己唯一的一匹馬賣掉,得銀送去給焦令諶。一位軍師尹少榮看不過去,便跑去指責焦令諶;焦令諶感到羞愧,隔天就死了。


這是段秀實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故事本身跟通鑑正文所說的段秀實事蹟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考異記下這段故事是要告訴讀者,段秀實其人不只能處理大事,也能處理小事。在小事中,可能更容易看出一個人的精神,雖然與正史主線不太相干,也值得一看。通鑑的編排與選材不會明白地寫為文字,但我們如果仔細去體會,就能夠讀到更多。


 


五、亂起已有十年 民生極其困苦 東南可謂無事 軍用耗費至鉅


獨孤及的上疏。內容有幾點:1.陛下讓人上奏,奏的內容卻不聽。2.擁兵者的家中奢侈豪華,百姓卻非常困苦。3.行政沒有效率。4.天下已經沒有什麼戰爭,百姓卻還得付很高的軍用。


這是一個時代圖像,看到政治很亂、社會不公、百姓痛苦。


 


六、遊說回紇 審處利害權其輕重 擊敗吐蕃 馬牛財富盡為此得


回紇跟吐蕃一起來了,僕固懷恩把他們引來,自己卻死於道中。郭子儀認為可以憑自己的外交關係去跟回紇他們談判。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但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了;郭晞試圖阻止其父,被郭子儀用鞭子打開。回紇感受到郭子儀讓人能夠相信的力量,於是與唐朝重修舊好。


 


七、吐蕃入寇 唐軍迎戰 將士用命 轉敗為勝



 


八、子儀事迹 史多載之 一代名臣 風範永存


將郭子儀所有的小故事擺在一起: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取了公主,兩人吵架了,郭曖說:「如果沒有我父親,你父親才當不上天子呢!」公主於是向皇帝告狀去。代宗要她回去,並且說事情真的是如此。郭子儀聽說了很緊張,把郭曖綁了向皇帝請罪。代宗說了句很有名的話:「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回了家,郭子儀自己將郭曖打了一頓。這個故事一方面是在講郭子儀的功勞究竟有多大;另一方面表示郭子儀是一個很知道在自己這個身份上該做什麼事的人。(建了救國的大功,要嘛自己當了天子也就罷了;不要把天子「賞」給別人當。)


郭子儀父親的墓給人挖了,兇手卻找不到。代宗聽了也很擔心,在郭子儀晉見時慰問了一番。郭子儀說:「自己帶兵打仗的一路上不知道挖了別人多少墓,現在發生這種事是天譴。」於是大家才放下心來。


郭子儀禁止軍中無故走馬,他夫人乳母的兒子犯了此規,判者依律判死刑。郭子儀的兒子們覺得生氣,向父親告狀。郭子儀罵他們是奴才,只懂得保護自己的兄弟,而不懂得賞識父親有這麼好的部署。


魚朝恩不喜郭子儀,卻邀郭子儀同遊。郭子儀只帶了幾個家僮前往,魚朝恩驚訝他的陣仗這麼少。郭子儀說有人勸他不要來,怕魚朝恩不利於自己,所以自己帶少一點人,給魚朝恩省事。魚朝恩很慚愧。


回紇要賣馬給唐朝,不買還不行,因為要跟回紇結好。來的馬都瘦弱不能用,唐朝就想拒絕這個交易;郭子儀提議捐出自己一年的薪俸來繼續跟回紇的往來。代宗一聽就打消了念頭,還是由國家來買單。其實唐朝本來有個對付的方法,就是用一些織得很稀鬆的布跟他們交換。從留下來的資料來看,唐朝在這種交易上沒有賴賬的記錄,所以唐朝還是很用心經營這段關係的。


郭子儀推薦一個人到地方上任官,被上面否決掉了。別人當然覺得很不給面子,郭子儀說大家都想推薦人,朝廷其實都很為難,拒絕我是相信我可以被拒絕,這也很需要膽識啊。


郭子儀的副手受到中間人的撥弄,讓郭子儀對他很不滿,最後把他貶出去。接著很多人來求去,郭子儀才發現弄錯了,於是把挑撥的人趕走。


這些都是小故事,可是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做到的。這樣多的小故事擺在一起,建構出怎樣的郭子儀?他是一個平凡人,建了大功,重視法令規章,永遠把別人放在自己的前面,做事據理而行,所以無所畏懼;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很獨特的人。


 


十八、 功蓋天下主不疑 位極人臣眾不疾 窮奢極欲人不非


標題是對郭子儀一生的總描述。奢華、子孫多到都弄不清。僕固懷恩、李懷光、渾瑊等有名聲的大將都出其麾下,到了郭子儀的家變得好像傭人一樣。


船山總論郭子儀其人,注意他的文章鋪排。安史是自己有內鬥而滅亡的;收復兩京時,郭李的功績沒有多大,而且郭子儀建下的戰功也遠不及李光弼,為什麼安定天下卻得靠郭子儀呢?


任天下之重者,莫大乎平其情以聽物之順逆。」所謂「平其情」就是心裡面不要有感覺到一個東西然後去害怕它,不要一下想這個、一下想那個,心裡是空的,當外面的事情來了,該怎麼應付就怎麼應付。這是船山對郭子儀有這樣表現的答案。船山會有這樣的答案,原則上是因為他認為人心裡有什麼東西是藏不住的,一定會顯露出來讓人發現;所以當心裡面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外面人就不曉得他會怎麼做。


有些人就是想有所作為,像是韓信;有些人是做了事之後就要退隱山林,所有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像是張良、李泌;這兩類人都可以被人推測想法。就像看到有山就知道很高、看到水就知道很低;可是平平緩緩的坡卻讓人什麼都看不到,郭子儀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李光弼跟史思明決死鬥於汾陽,下面的人幫他打仗,到最後也都反他,鬧得天下不安。郭子儀的戰功跟李光弼沒得比,可是郭子儀所到之處安安靜靜。漢朝所以亡,不是亡於董卓,而是亡於打倒董卓的人;亡東晉的也不是桓玄,而是打倒桓玄的北府兵;可是為什麼平定安史的朔方軍沒有把唐朝打下來?也是因為有一個能安定人的郭子儀在。


郭子儀遇到事情時第一個反應都不是激動,像僕固懷恩被冤枉時的反應,就不能把事情做好。郭子儀做的事乍看之下沒什麼,但他就是一股讓人無法測估的安定力量,能夠安然合理地處理事情,這就是「平其情」。


對郭子儀的了解會有點困難,因為他做的事都是小事,雖然這些都是不容易的小事,但我們能不能從中整理出他內心深處所流露出來,所以能讓人感動的地方?把心放的平靜不是什麼都不放在心上,而是認真安定地面對每一件事,這點我們是可以學的。


(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