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通鑑7-4 宣宗明察 亂起東南 (2/2)

(續)



六、平夏部 久未安定 白敏中 撫平党項


党項是羌人,但是他們的領袖是拓跋氏─鮮卑人。原來可能住在青藏高原,後來因為吐谷渾(谷音玉)的擴張向北遷移到銀州(今銀川一帶)、夏州(今統萬城) 一帶。五胡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修統萬城,「蒸土築城」,只要箭能射入城牆一寸,築城者就會被殺死;宋人甚至用這牆來磨劍,可見它的堅固了。


党項分成農耕的南山與遊牧的平夏兩部,他們的生活都十分艱苦。後來南山部運品質良好的青白鹽到中原販賣,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經濟。


唐宋兩朝對中國最大的改變就是整個國家的重心從西向東、從北向南移動;唐的首都是長安,五代時轉到洛陽,再轉到開封。宋時的長安已相當殘破了。党項在宋朝時勢力很大,宋朝的党項專家提出禁青白鹽的計策,這麼做一則可以切斷党項人的經濟來源,第二可以讓國營的解池鹽賺更多錢以加強西北軍備。這條計策的失算之處在於原來對宋朝有真正威脅的只有平夏部,禁青白鹽讓南山部無以為生,只好加入平夏部的行列;党項的力量加大後,成為後來的西夏。


西夏文有留下來,今人可以閱讀的原因是俄國的考察隊在黑城找到一批資料,其中《蕃漢合時掌中珠》就是一本西夏文和漢文對照的字典。西夏雖然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他們用西夏文抄錄的還是中國的實用性經典(《貞觀政要》、《孫子兵法》等),可見文化的建立不是一夕可成的。


 


七、宣宗施政 頗重細節(與第十二章合併)


宣宗是一個滿拘謹小心的皇帝,他的時代沒有發生什麼大事,也沒有大的變動。關於宣宗本身,他的記憶力很強,連宮中灑掃的廝役都認得;喜歡工作,說立了太子後自己就沒有事做了;而且他也明白道理,有過就改。通鑑給他的總評是「宣宗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然而為什麼胡三省說:「衛嗣君之聰察,不足以延衛;唐宣宗之聰察,不足以延唐」呢?


宣宗的故事全都是小故事,他專心於格局不大的細節,所以每次談到國家真正根本的大事─宦官奪權時,總是不了了之。宣宗真的擔當得起「宣」之意嗎?周宣王、漢宣帝、明宣宗都是真正的中興之君,唐宣宗雖然表面上毫無暇疵,但他一則不敢做大事,二則沒有視人的眼光,用不起振興朝政的相才,所以胡三省才說:「孰謂唐宣宗明察,吾不信也。


 


八、宦官權勢尚在 君臣相商對策(與十一章合併)


宣宗問韋澳怎麼處理宦官專權,韋澳建議從內部造成他們的矛盾,宣宗說這是下策;與令狐綯謀劃時,令狐綯說只要不補宦官的缺額,時間拖長他們就沒有力量了。看這些計策就明白以宣宗為中心的朝廷究竟是怎樣的氣氛。船山說,要解決宦官問題最實際的方法就是用對的人才,像是李德裕這種人;而且宣宗每次都是談過就算,可見其實沒有將此事徹底解決的決心。


外派官員照規矩都要先到京師給皇帝面察通過後才能到當地赴任,令狐綯想節省往來交通費,建議省去這道手續。宣宗說明這條規矩的必要性,讓令狐綯很緊張。胡三省看到這兒已經受不了令狐綯了,說他根本不配當宰相。


 


九、士人求官 術士詐騙 飽受勒索 喪盡家產(與十章合併)


韋澳謝絕宣宗升他的官,別人問理由為何,他說因為沒有經過正式的任命手續,再說「爾知時事浸不佳乎?由吾曹貪名位所致耳」。


韋澳是從核心朝廷發出對時勢的感嘆,至於朝廷中下階層的生態,可從一位官員遭詐騙的事件中看出來:司農卿韋厪欲調到外地當節度史,一位術士上門說可為他做法,並要他寫下想要的官職;寫好後,術士拿著這張紙向他勒索;術士得了錢,著華服走在街上,被官府以盜賊之名抓到,他辯解說是韋厪用來堵他的口的。事情鬧得沸沸洋洋後,才還韋厪清白。


韋厪所以被騙得這麼慘,是因為犯了一連串的錯誤1.求官本身就不對;2.要求也不該用旁門左道;3.走小道也要明查暗訪一番,自己上門的不可信;4.對人不設防),而我們要注意的是當時用非正道求官的風氣之盛。


 


十、宣宗樂規諫 時事仍不佳 教坊供嘻笑 樂工唯演奏(與九章合併)


十一、宣宗臨朝無惰容 宰相接應汗沾襟(與第八章合併)


十二、宣宗明察沉斷 人謂之小太宗 三省注史論事 言不足以延唐(與第七章合併)


 


十三、裘甫之亂 王式平定 通鑑詳載 私史之言


【怎樣才是好的歷史寫作?】


在讀「李愬風雪入蔡州」時,胡三省已表達了他對本篇虛構成份之高的不滿,但是為什麼通鑑的編寫者要這麼寫?


歷史中當然不該有虛構的成份,但是歷史也不可能是事實,因為事實必須經過整理編排才有可能被寫成一篇文章,所以歷史只是一種解釋。寫史應該儘量把真實情況呈現出來,可是為了讓事件有較高的可讀性,或是讓讀者更加明白當時的氣氛,史家是可以在其中加入虛構成份的,然而讀者讀這些並不是真要去記得故事,而要看出史家想透過虛構所呈現的真實。


 


十四、士卒擅歸 思見妻子 龐勛率眾 擊敗官軍


十五、驟勝而驕 境內之民厭苦 借助沙陀 官軍擊殺龐勛


【船山對唐末戰役的評價】


王式平裘甫、康承訓平龐勛的記載看起來轟轟烈烈,但是對那整個時代根本毫無影響,之後大亂還是一樣起來。平小禍不能止大亂的原因固然可以說是因為民心已動搖、社會已動盪,不可能力挽狂瀾云云,可是為什麼同樣條件的北宋卻被安定了下來?因為韓世宗和岳飛將流散在天下的盜賊們收編為軍隊,不讓他們四散騷擾百姓。


亂軍叛民不像藩鎮有個首領,他們造成的不穩定對社會是更大的威脅。王式等人如果真有本事,不應該只是打贏戰爭,還要想到裘甫亂後的事情;康承訓不僅未曾處理,還把沙陀人引進來加速唐亡。船山讀這段歷史不僅看到當時的整個情況,還能解釋何以其它時代能處理同樣的問題(並看清自己的時代),是我們應該學習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