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type="text/css">
</style>
六、天下大亂 英雄立功名之秋 機事已泄 何暇乎千里稟命
七、善騎射 喜任俠 粗涉書傳 舉進士 屢不第 遂起為盜
天下混亂,盜賊難免,才智之士騷動。李克用是節度使之子,勇冠諸軍;黃巢與王仙芝則是出於民間的私鹽販子。
八、戢盜有術 境內無盜 練兵有方 蜀兵浸強
西川節度使崔安潛用告密的方式處理盜賊問題,效果立現,可是這是一套令人不舒服的手段,因為破壞了人際信任,長期看來對社會非常不利。
他覺得蜀兵怯弱,從外地募了人來與蜀兵相雜訓練,結果戰力確實被拉了上來。胡三省認為這樣不對,從前劉邦、諸葛亮,以及不久前韋皋率領的蜀兵都很強悍,可見兵之強弱在將不在兵。再說雇用外地人本非長計。
九、求鎮廣州 朝廷不許 黃巢攻陷之 撤出嶺南 瘟疫之故 賊眾北上襄陽
唐朝航運北方終點站廣州是個非常富庶的地方,因此朝廷當然不會因為黃巢要求就讓他當此地的節度使;於是黃巢大怒,一天就將廣州攻下。(利歌:從這裡就不相信黃巢會為百姓做任何事。)關於這次的進攻,阿拉伯的記載說有20萬阿拉伯人死亡,這個數據在一段時間中成為學者們證明廣州對外貿易之興盛的證據,但岑仲勉的《隋唐史》已推翻了這個數據,認為就算是廣州城的所有人口都不到這個數目。
岑仲勉是隋唐史的專家,他的《隋唐史》是以專題方式寫成,例如兩稅法的起源、某外族的變遷……等等。他對中亞資料的討論也很深刻,雖然他並不很了解中亞的各國文字。岑仲勉不贊成陳寅恪對牛李黨爭派別成員身份的看法,陳寅恪說牛黨是進士出身,李黨是士族;岑仲勉則認為李德裕無黨,提拔的人不限出身。
黃巢向北移動時在襄陽被劉巨榮打敗,劉的手下建議一股作氣把黃巢殲滅,他說:「國家喜負人,有急則撫存將士,不愛官賞,事寧則棄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賊以為富貴之資。」
船山首先批評劉巨榮養賊建功的說法,然後說其實唐朝並沒有虧待功臣。另一方面,一個朝廷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天下最重要的道理加以堅持,這道理就是標示清楚到底什麼事是「應該」做的,所以朝廷不可以「利」誘人,不可以說:「做到什麼,就給什麼好處。」而應該說:「在這個職務上,請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其實任何一個組織單位的領導與部署都應該有這份認知。
十、黃巢渡江 兵勢甚盛 高駢告急 上下失望
黃巢渡江後到了淮南,若再過淮河就會進到洛陽,掌握洛陽、攻破潼關後長安就不保了。因此淮南將領要高駢擋住黃巢,高駢計算後發現自己擋不住,了不起做到自保。朝廷本來以為高駢文武兼才、聲名甚高,一定可以阻止黃巢,雖然也有人暗自懷疑高駢的力量,總還是自欺欺人。
考異討論高駢沒有擋住黃巢的各種說法是否成立,其中之一是高駢的手下擔心高駢會因為打了勝仗被朝廷猜忌,才勸高駢不要出手;考異作者說這條資料不可信,因為怕被猜忌才更該全力以赴。其實以高駢的力量真的不敵黃巢,只是因為所有將領都差勁,高駢樹大招風,才把所有的錯都推給他。對所有資訊都應該用考異這種態度來檢查。
十一、李克用 北入韃靼 中原亂 可立大功
李克用出頭的契機是手下為他殺了他的上司段文楚,但李克用也沒有因此就宣布反叛朝廷,所以在朝廷討伐時逃到達靼。李克用知道達靼人猜忌他,於是跟達靼諸首領說:「現在天下大亂,誰消滅黃巢誰就立了大功,這是一個機會。我的目標是回到中原,更不可能奪達靼首領的位置。」首領們於是放心,胡註:「彼(指李)既無圖我(指達靼)之心,我何苦殺之,於是遂止。」
船山說胡三省將李克用想簡單了,李克用當時已經看清整個天下局勢。他聯好達靼,在忻、代、雲三州收攏人心,就是在等機會來臨一舉進入中原;黃巢也好、朱溫也好,都是李克用的前驅而已。
十二、大盜將至 無以禦之 君臣對泣 果何益哉
十三、黃王起事 本為百姓 即皇帝位 國號大齊
十四、人心尚未厭唐 賊授首無日
面對黃巢的60萬大軍,朝廷根本無力對抗。黃巢起兵以為百姓為號召,所以才會有「民夾道聚觀」的情況出現,可是士卒終究是盜匪出身,軍律極差,殺富殺官和掠奪層出不窮,黃巢也阻止不了。
唐朝真的走到盡頭了嗎?似乎還沒到時後,因為大家提起黃巢還是擔心,提起唐朝還是難過,所以「人心尚未厭唐,賊授首無日」。
十五、朱李聯乎 頑賊授首 黃巢之亂 十年告終
朱溫和李克用聯手將黃巢打敗了。黃巢的敗因數之如下:1.進入長安即身陷困境,因為長安已是一片殘破,無法提供黃巢大軍任何補給,如果黃巢手下有政治長才就該想辦法擺脫困境,可是他只有武人;對這些武人來說,如果要找到自己的出路,只有擺脫黃巢倒向敵方。2.李克用的沙陀軍戰力高強,部下有謀略,加速黃巢軍的混亂。3.趙犨在陳州的表現極佳。4.朱全忠也是「非常人也」。
最後,將軍們獻上黃巢家屬,僖宗當然有一番得意的訓詞,為首姬妾回應道:「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臨刑時,「人爭與之酒」,「居首者不飲不泣」,彷彿就義般地就刑。黃巢之亂的確造成慘痛悲苦,可是終極責任到底在誰身上呢?
十六、 慶功之宴 朱全忠計殺李克用 倉皇逃命 李克用深恨朱全忠
此時最得意的當然是李克用,朱全忠是從黃巢一方投過來的,當然不能威風。慶功宴上朱全忠起而發難,李克用已經完全醉倒,是衛侍將他拖到床下藏起再用水潑醒、三百人全數戰死才獨自逃出。
且看其中最精采的人物:「多智略」的李妻劉氏。先逃回來的人大呼小叫報告出事了,劉氏二話不說把這人殺死,轉頭陰召各大將商議對策。回來的李克用當然氣得要回頭算帳,劉氏說現在回去打正落入陷阱,將來在朝廷上再算也不遲;於是李克用才收回來。
讀者讀到慶功宴之亂能有的討論一定是誰對誰錯,答案也不用爭論,當然是朱全忠錯。可是船山說他真是分不清,因為他站在更高的「唐朝」角度:如果朱全忠真的把李克用殺了,朝廷就有理由把朱全忠也殺死,這樣唐朝就能再茍延一段時間,對唐朝比較好嗎?朝廷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李克用這麼得意下去,因為他一得意唐朝立刻就會滅亡,若讓異族主中夏,「流毒數世,豈易制哉!豈易制哉!」朱李兩人都對唐朝不安好心,所以對唐朝來說,他們都一樣壞。
l 人見美官 誰不欲之 辭而不獲 可觀世道
l 科舉之設 烏足以盡天下之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