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需要解釋的概念:改革、衛道、革命、監督、毀滅,最後是平民。對於一個國家或體制的態度有以上六種,從最簡單的「平民」開始講起。
持平民態度的人也許對體制有不滿有抱怨,但不會真的起而反抗體制,他們即使被鼓動起來也不會持久。對一個國家來說,這類人民的比例佔愈大,國家的表面就愈安定。
衛道者與改革者都是維護體制的人,他們的差別在於對衛道者而言,體制幾乎成為一種信仰:不論體制做了什麼,衛道者都反對對體制的挑戰。獨裁者一定很希望他的臣民都是這類人吧?不過衛道者最常在的職位應該還是軍隊。的確,以衛道者組成的軍隊是強大而危險的雙面刃(天曉得他的槍口對準的是人民還是敵人?),但如果不是如此,軍隊不是成為散沙就是成為炸彈。(武器有思想比沒有更恐怖。)
改革者清楚體制的問題點,但他們不同於平民只會在自己受損時才抱怨,也不同於監督者直接跳出體制來反抗,他們會在體制中改變體制,只要這體制當初有留給改革者的空隙,就可以把監督者限制在改革者之中。一個體制要進步、不僵化,主要就是依靠改革者,所以統治圈尤其需要這種人。國家若少了改革者,基本上就開始走下坡了。
對體制來說,改革者是必要的,監督者卻不是。體制一定會打壓監督者,因為他們衝撞體制,可是監督者不是靠打壓就會消失的人,因為體制永遠有顧及不到之處,人心也永遠憎惡不平。體制真正要做的是儘量將監督者變成改革者,也就是填補起監督者所以衝撞體制的理由,讓體制更接近理想一步。
監督者是體制中閃亮的一顆星。他們遊走於體制內外,是統治者心中的刺,卻有民意的支持,所以統治者很難抓他們。監督者原則上對體制的看法還是屬於樂觀一類,因此他們不打算取而代之,只是若體制真的將他們的話和行為當耳邊風或強烈鎮壓他和他要保護的人時、讓他們不只擁有民意還掌握民氣時,體制就真正碰上對手了。
革命是對體制的直接打擊,並真正打算建立起一套新的體制。有腦袋的革命者不會只把舊體制的首領趕下台就坐上王位,因為一個必須要用革命來推翻的體制,絕不會是只有首領一人出了問題。革命者必須思考出一個不會步入同樣錯誤的體制才行。但史上的革命者,尤其是庶民出身的革命者最容易犯這個錯誤,結果他或他的子孫竟然成為他當初拼死也要推翻的那種人。
革命者與監督、毀滅者最大的不同是他有一套落實理想的辦法和步驟,監督者不打算創造什麼,只是時不時刺激一下原體制而已。(這樣就明白,月在第二部想替代整個司法體制是多麼荒謬的事,DN的能力只是劊子手,不是法官。)毀滅者根本毫無理想可言,(我有點擔心魯路修會被安排走上這條路,因為他手下無相才。)所以他是悲哀的,唯有理想能驅動人心,純粹憑著聰明的首領或一時衝動的暴力(如兵變)也許能(史上通常是小規模的)成功,但陰剛總令人疲憊與麻木,成功反而是負擔。
只要理想(陽)還在,體制(陰)就會不斷產生,因為體制是理想最自然且最保險的產物,它是每個時代最接近理想的佈局。所有體制都有一份期許在其中,如何將理想維持、如何不辜負這份期許?只有一再提醒自己,選擇心之所至吧。
***
平民─毀滅 ‧沒有理想‧ 得過且過─同歸於盡
改革─監督 ‧想讓現實更接進理想‧ 照規矩─不照規矩
衛道─革命 ‧有理想‧ 現實就是理想─未來才是理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