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30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這句話的翻譯應該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隨無限的知識,是一件很累的事啊。既然如此,還要汲汲於求知,那一定會疲累不堪了。」
1.什麼是知識是無限的?重點在於知識的範圍廣大無邊,通曉了一項科目,絕不代表通曉所有科目。並且就算有一門科目得以跨越時空的限制,自給自足、通古博今,也不表示可以以這門科目解釋一切的問題。
2.「殆」意旨「疲憊」,也就是做一件永遠無法完成卻必須一直去做的事情的心情─那是很累的。為什麼不解釋成「危險」?因為莊子本人也是個相當有才華的人,如果他發現求知是一件危險的事,怎麼還會知道那麼多呢?
3.所謂「汲汲於求知」已經失去了做學問的根本態度。學問該是想學才去學,而非有所功利目的而學。當然,學到廢寢忘食、走火入魔,即使本意是好的也是不當的。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學」字不是指書本上的學問,而是指最廣義也最根本的學問──做人。也就是說,應當時時學習做人的方法並 且驗證,當驗證時發現果然如此時,會發出會心的一笑。當然學習其他學問也是一樣的。然而,什麼什麼時後才會「說(悅)」呢?自然不是指死讀書或考試的時 候,而是當學以致用之時,才會感到快樂。或許可以說,當你在「學」的時候並不感到「說」,表示你根本沒有學到;而只當你在「說」的時候,才表示你真的 「學」了。
以上的「學」與莊子的「知」是不一樣的。莊子的知是指一切固定的知識,論語的學則是指變動的、可以反復思考的智慧行為。
對中國人來說,儒家文化是食店,道家文化是藥店。食店可以讓人依靠,而卻不能久住藥店。藥店是什麼時後該去的?就是當人努力過後卻失敗了、失望了、感到灰心喪志時才去藥店,而不是還沒努力卻無病呻吟之人的避風港。
《易經‧大象》:「天行健,君子以自疆(強)不息。」這句話是多少中國人的座右銘。君子當督促自己永不懈怠,怎麼可能因為誤解了莊子的意思而讓中國人不重科學發展。
若各位最近有看Discovery的話就該知道,西方人已經發現了中國的科技水平在1500年的時候早已領先西方數百年。如中國人對科技從不重視,如何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如何有天工開物、本草綱目、考工記等科學巨作?
當然,現在中國的情況讓人很難想像我們曾經如此強盛,然而怎麼可以因為現在的落後而責備古人不曾努力。
中國的科技中斷,當然不是因為某人突然發現了前人的哪句話,而是因為政治因素,也只有政治能扼殺求知的風氣。那時因為朝廷內部空虛,黨爭不息,保 守派抬頭,因此才阻止了向外發展,科技停止,時間大概就是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有時事情就是如此,在不該停的時後停止了,造成的後果才更嚴重。
以上參考傅佩榮教授的《解讀莊子》與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